资料简介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花犹故里香 ——《故乡的桂花雨》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武昌区武珞路中学的姜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 花犹故里香”《故乡的桂花雨》说课稿) ( 。
一、说教材 海峡两岸,往来隔绝,乡情与亲情萦绕着几代人的情怀。台湾女作家琦君以 真挚之情、素雅之笔书写了许多倾诉乡愁、亲情的感人之作, 《故乡的桂花雨》 就是她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故乡的桂花雨》是鄂教版中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借用王维 的诗句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1、独在异乡为异客:作者琦君童年时生活在浙江省的一个近海县,1949 年 随家人到台湾,后来又到美国定居。一个 60 多岁的老人,以倒叙手法回忆童年 时与母亲在故乡一起摇桂花的情景, 那如雨飘落的桂花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 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2、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身在异国他乡 的作者,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 。可 以说, 桂花、 桂花的香味、 一起摇桂花的家人和乡亲, 这一切和故乡是紧密相联、 不可分割的。
3、遥知兄弟登高处:“故乡”一词已经暗示学生,这是一篇利用时空 交错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缅怀往事的回忆性散文,回忆由桂花而起,它 将牵起学生的思绪,和作者一起踏上芬芳的乡土,分享愉快的童年,体味 难忘的乡情。
4、遍插茱萸少一人:离乡多年,触景生情,作者只能通过桂花抒发自己对 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寄托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 富真挚,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 相融。 1
二、说教理,说目标 教理,
(一)教学理念
1、感受传统,吸取文化精萃 于漪老师说: “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 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 ”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了《故乡 的桂花雨》的文本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认识、传承民族文化。
2、品词析句,感悟人物情感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 “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本文 的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字重点字词、语段的品悟、推敲和咀嚼,品读出语言的意蕴 和情味,体会蕴藏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彰显语文本色 阅读教学中要让写作“挤”进书声琅琅的课堂,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我 设计了一个内容,让学生模仿“月是故乡明”这个句子,以“ ( ( )还是故乡的 ) ”的形式,以家乡武汉这个城市有特点的事物为素材,再写两三句。这在 提高学生“能说会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自然委婉的语言,圈点勾画做旁批,并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2、把握“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个主旨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 概括文意。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并了解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 其中,“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 想感情,并了解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是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 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乡愁的 内涵是教学这篇课文需要突破的。 2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 简称《课标》 )七——九年级目标“阅读”目标是这样要求的: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 ”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为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 真挚,很适宜学生朗读,所以我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指导学生快读、默读、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2、启发诱导 《课标》七——九年级目标“阅读”目标中还有这样的要求: “对课文的内 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我设法做学生学习的引领 者、帮助者,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个性的 体验。
3、合作探究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师生 合作、生生合作,以学定教。鼓励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并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 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学法
1、朗读研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学生最初接触的课文内容开始,层层推进,生成问 题、解决问题,再生成、在解决,从理解课文的只言片语再到整体内容的理解, 从理解课文的内容到理解课文的主旨。
2、想象体验 《故乡的桂花雨》 语言浅白, 淡而有情有味, 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 感悟、 想象、体验”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尤其是“摇花乐”的 内容,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想象其情景,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3、圈点勾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帮 助之下,在教学的每个阶段始终贯穿圈点批注的做法。
4、品味诵练 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有意识的记诵好的语句,能够在课外有意识地练习运用 课文中好的语句。七年级是起始年级,要养成积累语言和写作方法的习惯,因为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是一节阅读课,但积累了好的语句,学到 了借物抒情的写法,就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
五 、 说过程
(一)预习——间接经验打基础 预习——间接经验打基础 —— 1、积累,填写语文知识卡片,初步积累好词好句好段;2、采访,让学生回 家采访父辈祖辈,谈谈他们离开家乡的感受,用间接经验来帮助理解文本表达的 情感;3、查阅,了解作者琦君的背景资料,为理解文本的感情打基础;4、朗读, 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4、课前积累乡愁诗。 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进行: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理读——水到渠成文 课堂教学 理清; 品读——一枝一叶总关情;试笔——宕开一笔创新意;拓展——滴墨渐 染润心灵。
(二)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 在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声中,我深情补充了一小段背景,带领学生进 入情景: “中秋时节, 一个 60 多岁的老人, 在大洋彼岸抬头远望那一轮明月…… 这时,他仿佛闻到了那股子熟悉的香味——那香气,真是迷人!那故乡的桂花真 是叫人魂牵梦萦啊!”同学们,你们能体会此时,她在心里在渴望着什么呢?在 音乐与场景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开始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感受远离故乡的思念之 情,也奠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
(三)理读——水到渠成文理清 理读——水到渠成文理清 —— 根据《课标》品读文本的要求,在学习文本时,我从整体入手,设计了这样 几个教学环节: 1、分析题目,质疑初读 析题目 “桂花雨”是什么? (1) 桂花雨”是什么? 学生都是从课题开始接触一篇文章的,况且《故乡的桂花雨》这个课题充满 了想象。我先让学生找到文本的两处写桂花雨的地方,概括两处的内容和区别: 一处是回忆儿时在故乡摇桂树,桂花飘落如雨;另一处是补述念中学时在杭州满 觉陇边走边摇桂树,并联想起母亲说的“金沙铺地”。 4 (2)“故乡”的桂花雨实际上指的是哪一处内容? 故乡”的桂花雨实际上指的是哪一处内容? 一处内容 学生很快可以判断出:是儿时在故乡摇桂树,桂花飘落如雨的情景。让学生 从课题质疑,并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有的放矢。 2、感知内容,感情朗读 感知内容, 内容
(1)把描写故乡的桂花的内容找出来。 把描写故乡的桂花的内容找出来。 “故乡”一词已经暗示学生,这是一篇利用时空交错的技巧、以追述 的方式缅怀往事的回忆性散文,所以找到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不难的,应为 1-3 自然段。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圈点勾画做旁批。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圈点勾画做旁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示:批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修辞手法入手进行分析批注;2、从描写方法入手进行分析批注; 3、从情感表达角度进行分析批注;4、从课文结构去分析批注; 5、从表达主题角度进行分析批注。这里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 3、理清结构,浏览默读 理清结构, (1)用小标题概括每段文意,再找出能够点明这部分内容主旨的句子。 用小标题概括每段文意, 找出能够点明这部分内容主旨的句子。 速度前三段 前三段内容,以“ 前三段 桂花”的格式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拟一个小 标题:忆桂花、爱桂花、摇桂花,学生恐怕难以把握;但如果先限定范围,再让 忆桂花、爱桂花、摇桂花, 忆桂花 学生梳理内容结构,就能正确把握其构段方式,从而概括出前三段内容,并找出 主旨句:“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2)“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文眼 文眼,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铺展开下 文章的主旨,铺展开 文眼 承上启下的过渡 文章的主旨 铺展开下 带着学生分析句子作用, 这个是析读的过程, 需要学生全面了解文本。 文的内容。 5
(四)品读——一枝一叶总关情 品读——一枝一叶总关情 —— 1、“摇花乐”篇 摇花乐” (1)齐读文本,为什么桂花让我”魂牵梦萦”? 齐读文本,为什么桂花让我”魂牵梦萦” “迷人 ,(闻着、吃着)香。 迷人”“ 香 ”从文本中去找答案,养成细读文章的好习惯。 迷人 桂花的香气如此吸引人,而且还可以吃,难怪作者会“魂牵梦萦” ,恐怕是此生 难忘啊! 板书:魂牵梦萦忆桂花) (板书:魂牵梦萦忆桂花) 桂花 (2)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默读课文, 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 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 迷人 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 浸 ” 桂花香中。 这里加入朗读指导——哪些词特别能够体现出桂花的香味对“我” ” 对乡亲们的影响?明确:迷人、浸。关键是“浸”的赏析,有“长久地泡着”的 迷人、 迷人 意思,说明乡亲们因为桂花的丰收,所以全年一直在快乐喜悦中度过。 (3)指名读课文,教师渲染气氛。 指名读课文,教师渲染气氛。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 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这真是“花开香闻十里外”啊! 板书)此处 花开香闻十里外 花开香 ( 强调一个“香”字,突出了文本的叙事线索:桂花的香味。 , (4)桂花让“我”魂牵梦萦” 除了因为可闻可吃,还因为什么? 桂花让“ 魂牵梦萦” 除了因为可闻可吃,还因为什么? 引入第三自然段的品读。还因为可以摇桂花,桂花飘落如雨,像下了一场香 雨。引导学生不但要在前文找答案,还要学会在后文找答案。 (5)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摇桂花的句子,说说“我”摇桂花时的心情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摇桂花的句子,说说“ 摇桂花的句子 如何?(品读第三自然段) 如何?(品读第三自然段) ?(品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对“我”的描写: “老是盯着”, “我可乐了”, “帮着……帮着……”, “使劲地摇”,“喊”,“好香的雨”,写出我的欢乐心情,突出一个“乐”字。 乐 这真是“枝摇花落乐心头”啊!(板书)这里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场面描写、细 枝摇花落乐心头 枝摇花落 (板书) 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内容,来分析人物的心情。只要学生能抓住细微 之处来分析, 能用圈点勾画写旁批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 这个过程就是有效的。 (6)文中“乐”的只有我一人吗?请在文本中找依据。 文中“ 的只有我一人吗?请在文本中找依据。 母亲“到佛堂供佛”, “父亲 父亲诗兴发了”, 整个村庄 “整个村庄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母亲 父亲 从文本中找依据,培养学生依据文本细节分析文章的能力。 6 2、“思乡情”篇 思乡情” 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1)文章写完了故乡的桂花雨,5、6 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分 文章写完了故乡的桂花雨, 故乡的桂花雨 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 5 段:“我”在杭州满觉陇摇桂花;第 6 段:母亲和 “我”在杭州思故 乡。概括这个部分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和前文概括时的区别,要强调地点的变 化——在杭州。 两个自然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2)5、6 两个自然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两段在补述我和母亲在杭州忆及故乡时的内容,“我”在杭州也 闻桂花、吃桂花、摇桂花,当花落满地时,我回忆的是“母亲”一生辛劳,无怨 无悔;而母亲闻着我带给她的桂花,却说“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 些内容都与“故乡的桂花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比较故乡的桂花的香味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的香味,哪个更香?说明 比较故乡的桂花的香味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的香味,哪个更香? 理由。 理由。 学会认真读文中的细节。故乡的桂花 “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 不说香闻十里,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满觉陇“一座小山坞,全是桂花,那 “一座小山坞,全是桂花, 才是香闻十里。 才是香闻十里。”从作者的的语气可以透露出:如果从客观角度、从嗅觉上来比 较,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气会更浓郁。但母亲不是用鼻子在判断,而是用一颗思 乡的心在判断,而不是用鼻子。 文中记叙“ 和母亲在杭州满觉 的作用是什么 在杭州满觉陇 是什么? ( 4 ) 文中记叙 “ 我 ” 和母亲 在杭州满觉 陇 的作用 是什么 ? 补述了自己对桂花的独钟之情;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 补述 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 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此处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 道出了自己的恋乡 插述和对比的写法。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 然段) 既比喻得恰当 恰当, (5)文题是“ 故乡的桂花雨 ”,这里的“ 雨 ”既比喻得 恰当 ,又含义隽 文题是“ 故乡的桂花雨” 这里的“ 这里的“ 还能如何理解呢? 永 。 这里的 “ 雨 ” 还能如何理解呢 ? 7 文中的“桂花雨”是指桂花纷纷飘落,如同下雨的美丽情景,其喻意是 丰富的:1、再现了落花如雨的情景;2、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3、 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4、从温存的心绪出发,对父母的 感恩思念之情。它不仅具有儿童语言的天真和亲切,而且还有温柔敦厚的古 典情调,真可谓著一“雨”字,意境全出啊。师生小结“借物抒情”的写法, 呼应标题和前文。 3、小结全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时节,作者就会想起故乡幽幽清香的桂花 和“摇桂花”的童年乐趣,现在与过去的时空交替浮现,童年的欢乐与淡 淡的乡愁融为一体。正是缘于这样的构思,本文才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 令人沉湎不已的艺术魅力。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 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这桂花让我“恍如重 返故里游”啊! 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 板书: 恍如重返故里游)
(五)试笔——宕开一笔创新意 试笔——宕开一笔创新意 —— 1、想像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武汉到其他地方去,当你也会萌生思乡之情 想像一下, 当你有一天离开武汉到其他地方去, 的时候,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 的时候, 你会说什么? 请你模仿这个句子“ ( 两三句。 两三句。 “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茶还是故乡的浓。梨还是故乡的甜。月饼还是故乡的 酥。丝绸还是故乡的柔。水还是故乡的清。鱼还是故乡的肥。山还是故乡的秀。 人还是故乡的亲。月还是故乡的明。 ”这一教学环节精细雕琢,使学生感到趣味 盎然,情意浓浓,回味无穷。 2、将写得好的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了。谁来为它取个题目? 将写得好的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了。谁来为它取个题目? 故乡美;乡情;乡愁。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把握主旨的概括能力。 )还是故乡的( 还是故乡的( ) 再写 ”
(六)拓展——滴墨渐染润心灵 拓展——滴墨渐染润心灵 ——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 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 “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 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 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 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 木草树似的, 谁能没有根呢? 我常常想, 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回忆童年乐其中 思念家 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回忆童年乐其中 乡泪满怀) 泪满怀) 8 2、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 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 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3、一齐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来结束这堂课,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 统一!
六、说板书 故乡的桂花雨 魂牵梦萦忆桂花, 魂牵梦萦忆桂花, 花开香闻十里外。 花开香闻十里外。 枝摇花落乐心头, 枝摇花落乐心头, 恍如重返故里游。 恍如重返故里游。 回忆童年乐其中, 回忆童年乐其中, 思念家乡泪满怀。 思念家乡泪满怀。童年虽乐,但物是人非,时时想念故乡,这种愁肠隐藏在字里行间,叫人读 来心生怅惘。板书力求浓缩课文内容,但又有语文的味道,这样的板书理出了课 文的叙事线、情感线,同时也是教学线,学生的认知线,言简意赅。清晰明了。 七、说效果 1、上此课前,对于教学目标,也做了一些预设。我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 知程度、年龄、经历等因素,对于思乡这种情感,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所以布置 预习作业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访谈的环节,让学生回家问父辈祖辈,谈谈离开 家乡的感受。另外,教学《故乡的桂花雨》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也是一篇 写物忆趣的散文,文章的大致思路是先写物,再写趣,再抒情。所以教学这篇文 章,理清现实与回忆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2、本着“自主学,简单教”的原则教学完《故乡的桂花雨》 ,我对照预设的 目标逐一小结。学生们都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的语段,借物抒情的表达 特点及作用也能有所掌握,能够通过文本和课堂进行阅读理解,圈点批注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 思想感情。 然而, 学生质疑的精神还有待培养和挖掘, 要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八、结束语 月是故乡明,花犹故里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 评委、各位老师——常忆快乐舒心事,阖家欢乐笑开怀! 9
附录: 附录: 【教学实录】 部分内容)
(一) 教学实录】 (部分内容) 实录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师: 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母亲虽然离开家乡, 可是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 你细细读读有这个句子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哦,我发现了,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 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 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 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 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的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 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 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 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香。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 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0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真正品味了它们,很好!那么,看来,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 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 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那么说。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 的好。 师: 一个“自己的”, 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 与“月是故乡明” 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 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 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 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 分量。
【教学设计】 部分内容) (部分内容 二、 教学设计】 部分内容) ( 1、“摇花乐”篇 摇花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 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 说体会) 1、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 “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 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能抓住关键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真 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师示范读母亲的话。) 11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使劲”一词中能体会那份高兴劲。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 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正所谓“儿童解得摇花乐”。练习读中体会。) 3、 桂花纷纷落下,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 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假如是你,你也会这 样喊吗?喊出的是一份陶醉,听出的是一份惊喜,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 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这桂花雨多香呀!) 师小结:好香的雨呀!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 诗兴,香了整个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 梦甜”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 2、“思乡情”篇 思乡情” 师: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 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到课文里 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的重点: (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父亲用诗表达了一份丰收之乐。)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 云脚长毛, 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因 为大家都用桂花来做糕点,而桂花是母亲分给乡亲们的。母亲乐吗?读读原文, 再来说说你的体会。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所 以提前摇花。这是一份浓浓的乡情。母亲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了一份快 乐。)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正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 场面。)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