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 ‎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知识链接:  ‎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因为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杜甫一生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望岳》导学案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 dài _______宗 青未了______    生曾云_______    凌绝顶_______      ‎ 决zì_______      sāo_______更短 不胜zān_______  夫如何_____ ‎ ‎2.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的意思。 ‎ ‎(1)齐鲁青未了(    )  (2)阴阳割昏晓(    ) (3)造化钟神秀(     )      ‎ ‎(4)城春草木深(    (5)会当凌绝顶( ) (6) 浑欲不胜簪(    ) ‎ ‎(7)荡胸生曾云(  )      (8) 家书抵万金(     ) ‎ ‎3.列举中国的五岳名山及其特点:东岳______之雄,西岳______之险,南岳______之秀,北岳______之幽,中岳______之峻。 ‎ 二、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4、合作探究。‎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 ‎- - 3 -‎ ‎《春望》‎ 一、预习检测。‎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语。‎ 城春草木深(              ) 家书抵万金(          ) 浑欲不胜簪(              )‎ ‎(2)联系诗的意境,翻译下列句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春望所见:                        ,                       。‎ 触景生情:                        ,                       。‎ 思念亲人:                        ,                       。‎ 不堪愁苦:                        ,                       。‎ 二、合作探究。‎ ‎(1)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 ‎(2)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三、拓展延伸:积累杜甫的古诗名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5)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石壕吏》导学案 一、辨音识字。‎ ‎1.第一段:石壕吏( ) 逾( ) 走(古今异义): 行: ‎ ‎2.第二段:呼: 怒: 啼: 苦: ‎ ‎3.第三段:邺( ) 戍( ) 戌( ) 戊( ) 妪( )‎ ‎4.第四段:咽( ) 泣: 登: 前途: ‎ 二、翻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三、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 ‎- - 3 -‎ 四、把握诗歌的结构。‎ 开端:(1)致词的由来:‎ 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 结局:(4)致词的结果:‎ 五、作业。‎ ‎1.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 - 3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