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七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伤仲永》同步练习

《伤仲永》同步练习

  • 2021-05-07
  • 6页
  • 282.5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课《伤仲永》‎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写一位天资聪颖的“神童”最终变为常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议论部分指出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本文语言十分精当,如第一句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不到十个字就交待了仲永的藉贯、身份、姓名、家世。接着,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求书具的迫切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聪明、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中一“见”一“闻”一“问”,三个动词就交待了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掌握和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精当,用词准确的特点;再次要能从仲永的经历中悟出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勉励自己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典题例析]‎ 例题: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父/利其然也 ‎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 ‎ ‎ ‎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 ‎ ‎ ‎ 解析:这是个文言文选段是第五课的重点。5个题目基本上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第1、2题考查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以上3题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第4题的翻译题既考到句意理解能力,又考到词性活用、通假字的知识,属文言文知识的小综合,如“奇之”的“奇”(以……为奇),“宾客其父”的“宾客” (把……当作宾客)和“日扳仲永”的“扳”,(同“攀”拉着),第5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整体感知的能力,题目涉及句意的理解和文章思路的把握,详略的处理等,答题时同学们要反复地将原文再诵读一两遍,有了语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步了,解题时便能得心应手,对答自如。‎ ‎[参考答案]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 [课时训练] ‎ ‎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邑人(   )     环谒(   )    不能称(   )    ‎ 世隶耕(   )    mǐn然(   )   或以钱币qǐ之(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 ‎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   )‎ 邑人奇之(   )   环谒于邑人(   )(   )‎ 称前时之闻(   )(   )‎ 三.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        (          )‎ ‎2.稍稍宾客其父     (          )‎ ‎3.父利其然也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5.邑人奇之       (          )‎ 四.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不同含义。‎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自 ‎       并自为其名 ‎        余闻之也久 ‎2. 闻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博闻强记 ‎       环谒于邑人 ‎3.于 ‎ ‎       于舅家见之 ‎       贤于才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 ‎ 训练二 ‎ (一)‎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 诗词改字 ‎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钱伸仲大夫如此。‎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 ①旋改为“满”( )②凡如是( )‎ ‎ ③始定为“绿”( )④凡如是十许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 ‎(2)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 ‎ ‎3.王荆公即 我国 朝人,著名的 、 、 。 ‎ ‎4.为什么“绿”字比其它字好?请作简单分析。‎ ‎ ‎ ‎ ‎ ‎ ‎ ‎5.这篇诗话讲的是诗歌创作中的 问题,通过诗人的构思过程生动地说明了 ‎ ‎ ‎ ‎ ‎ ‎6.你还知道哪些诗文“炼字”的故事?请写出来。‎ ‎ ‎ ‎ ‎ ‎ ‎ ‎(二)‎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司马光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 ),退( )为家人讲,即了( )其大指(指同 ‎“旨”,主要意思)。自是( )手不释( )书,足跌(失足)没( )水中,众皆( )弃去( ),光持( )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bèng,涌出),儿得活。‎ ‎1.解释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 答: ‎ ‎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3分)‎ 答: ‎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成长是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师长引领、周围环境影响和个人对生活、对理想、对人生感悟。‎ 孩子们说,成长的关键在家庭,在学校,在环境。为什么孔夫子的后代都是学者教授?为什么会有书香门第的说法?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家长们说,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为什么北大的高材生在菜市卖肉?为什么名将赵奢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面对以上不同的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你的学习体验,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 ‎ ‎ ‎ ‎ ‎ ‎ ‎ ‎ ‎ ‎[研究与思考]‎ ‎1.小亮是你中学的同桌,你们俩情同手足无话不谈。最近以来小亮老是愁眉苦脸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问他原因,他说,爸爸天天晚上邀人到家里打麻将,吵吵嚷嚷的影响学习。请你以小亮同学的身份,给小亮的爸爸写一封信,说服小亮的爸爸,让他给小亮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 ‎ ‎ ‎ ‎ ‎ ‎ ‎ ‎ ‎ ‎ ‎ ‎ ‎ ‎ ‎ ‎ ‎ 2.阅读下面一个故事,思考文后的问题。‎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傅。‎ ‎“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点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傅闭上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 ‎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 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已经成为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 “奇怪!师傅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五个字,我一听就奇怪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着公司?所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怎么没听师傅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傅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傅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傅。师傅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说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 ‎ (1)为什么师傅的同样一句话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 ‎ ‎ ‎ ‎ ‎ ‎(2)两人第2次与师傅见面时,师傅说的“不过一念间”是什么意思?请根据你的理解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 ‎ ‎ ‎ ‎ ‎ ‎3.下面是摘自《报刊文摘》的有关资料,请认真阅读,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归纳出中美教育的最大不同点。‎ ‎“美国人的教育法则”:‎ 归属法则: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都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理解他们;‎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 ‎ ‎ ‎ ‎ ‎ ‎ ‎ ‎ ‎ ‎ ‎ 第五课 训练一 一. yì yè chèn lì 泯 乞 ‎ 二. 属于 曾经 书写 立即 题上 自己的 同乡 四处 拜访 相称 听说的情况 ‎ 三. 对……感到诧异 名作动 当作宾客 以……为利 意动用法 同“攀”,牵引 通假字 以……为奇 意动用法 ‎ 四. 从 自己 听说 听说的情况 听到 向 在 比 被 ‎ 五. 1、 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知道书写工具. 2、 终于又成为了一般人,这是因为后天受的教育不够啊. ‎ 训练二 ‎(一)1、随即 这样 才 左右 ‎ ‎2、(1)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的春草春树,什么时候明亮的月亮才能照耀我回到故乡去呢? (2)吴地有个读书人家里收藏了王安石原诗的草稿。‎ ‎3、王安石 宋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 ‎4、“到”不好,太生硬。“过”不好,让人感觉春天一下子就消失了。“入”不好,描写不妥当。“满”不好,风是无形的,不可用满形容。“绿”好在将春风写活了,给人的感觉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江南大地一下子春色满园,春光无限。‎ ‎5、“炼字” 一字的改动可以使诗中的境界变得更加鲜明。‎ ‎6、《早梅》诗改字的故事。郭沫若剧本改字的故事。鲁迅改诗,改文的故事。‎ ‎(二)1、象;它指《春秋左氏传》;回家;了解;从此;放下;没入;都;离开;拿 ‎ ‎2、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自是手不释书。‎ ‎3、匡衡囊萤映雪读书 苏秦、孙敬悬梁刺股读书 谢道韫咏雪。‎ ‎【热点话题】能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