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12讲:文言文阅读旧知回顾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我们学习了简短的文言文,文言文学习,虽然与白话文以及古诗词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五至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旧知例析例题一: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⑴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答案】⑴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考点】文言文默写【解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⑵《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思想,教育,思想,言行【考点】文学常识【解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⑶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诲();之();援();俱()【答案】诲: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援:引,拉。俱:—起。【考点】重点字词翻译【解析】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b.只听弈秋(的教导)。【考点】重点句子翻译 【解析】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只要识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不丢分。⑸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考点】文章启示【解析】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例题二:[来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考点】疏通文意【解析】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⑵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考点】内容把握【解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⑶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考点】文章启示【解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衔接知新小学阶段只要求背诵古诗文,对文言文的教学基本没作任何要求,而中学阶段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新知例析例题三: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⑴策之不以其道()⑵食之而不能尽其才()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答案】(1)用鞭子打 (2)竭尽 (3)通晓 (4)面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通”为“通晓”,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策”为名词作动词,意为“用鞭子找”,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才美不外现。【答案】(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2)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疏通文意要做到三点,愿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3.深圳市政府今年两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观的认识。(4分)【答案】略【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析】本题根据文意谈“人才”问题,根据本文中“千里马”与“伯乐”的喻义以及彼此的关系即“千里马”靠“伯乐”来发现从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这点来谈感想。例题四: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答案】①很,非常②洗涤【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的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同予者何人?②宜乎众矣。【答案】①(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②(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的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同予者”的翻译和句子的语气。2句注意“宜、众” 等关键词的翻译。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答案】不蔓枝【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要求,三个字。原句可以是:不蔓不枝。由于“蔓”“枝”在这里都是动词讲,所以可以简化成“不蔓枝”。例题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B.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C.卷石底以出卷:弯曲D.佁然不动佁:愉快,欢快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如鸣环,心乐之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D.“皆若空游无所依” 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11.阅读第I卷文言文后,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3分)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答案】8.D9.B10.D11.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冽、游鱼活泼、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环境凄清的特点。1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2)那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解析】8.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D“卷”是“翘起”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B“以”都是“因为”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是梳理信息概括题,抓住各项表达的要点,梳理文段,找到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皆若空游无所依”只是用衬托的方法来写水清,没有其它的深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对写作所写小石潭的内容全面的回顾,从所写到的事物即石、水、鱼、源流、岸、环境等方面来概括。【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可”“许”“生”“空”“依”“势”“犬牙”“差互”,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方法突破对于课外文言文的学习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文言文大多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4.关注注释,圈画适当文言文一般会给同学们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5.关注议论,圈画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画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6.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首先,同学们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如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其他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其次,对于倒装句,要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再次,对于省略句,要 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分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即时演练(一)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百喻经》)【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方得一车(2)以其贵故(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答案】1、①才②因为③这样2、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3、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意思对即可)【解析】略(二)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2)弟子孰为好学()  (3)今也则亡()  (4)不贰过()2.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相同句式的一项()  例句: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A.孔子哭之恸。  B.不幸短命死矣。  C.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4.颜回勤奋好学具体表现在哪方面呢?请用原文回答。5.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请你写出四个典故名称。【答案】1.(1)全部;全都(2)喜好,爱好(3)通“无”,没有(4)错误2.C3.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4.不迁怒,不贰过。5.示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程门立雪。【解析】略(三)宫樵薪苦学承宫,琅琊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选自《后汉书•承宫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2)见而欲笞之()  (3)为人牧猪()2.请你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见而欲笞之。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D.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4.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性格特点。5.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1)懂得(2)用竹鞭打(3)放牧2.C3.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4.好学、认真、勤奋。5.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要收获,必须付出;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等等。【解析】略(四)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来源:学+科+网](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3)陈太丘与友期行()(4)太丘舍去()2.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3.《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对吗?【答案】1.(1)丢下(2)回头看(3)相约同行(4)离开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3.示例: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4.回答“对”与“不对”均可。“对”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不对”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解析】略(五)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1)以污其行乎()(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累寸不已()(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道理:影响:【答案】1.(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4.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解析】略(六)文言文阅读(19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节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能从师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B.传一乡秀才观之久之,返临川C.取而疾走学而时习之D.即书诗四句贫,不能从师,又无书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6分)(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5)取而疾走 ()(6)遂毕身不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4.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王安石认为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5.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答案】1.C(3分)2.(1)扳:通“攀”,牵,引(2)文采和道理(3)指示代词这(4)闻名出名(5)跑(6)终生(共6分,每空1分)3.(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的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2分)(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于是明白了它的意思。(2分)4.泯然众人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3分)5.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要认真勤奋)(3分)【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然后进行比较。C项两个“而”都没有实在的意义,只是表达前后内容顺连的关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文理”即要分开“文”与“理”来理解,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扳”为通假字,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奇”“稍稍”“宾客”“识别”“通”,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根据题中的提示,梳理有关语句,理解内容,概括填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了解两个人物不同的结局,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来表现感想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