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 )A.扩大了王畿区域B.开发了边远地区C.削弱了周王权威D.解决了内部矛盾【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广建诸侯国,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有利于推动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王畿是指镐京、洛邑及其周围由周王直接统治的直辖区域,周初广建诸侯国与扩大王畿区域无关,排除A项;周初广建诸侯国有利于扩大周王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解决了内部矛盾,故D项错误。2.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秦始皇的做法( )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B.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3.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和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和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故D项正确。4.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西汉前期( )
A.皇权得以加强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相权冲击皇权【答案】D 【解析】材料“君除(任命)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说明丞相掌握着任命官吏的权力,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故D项正确。5.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答案】A 【解析】属吏“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反映出中央对地方官员控制的削弱,这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这不利于稳定地方的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材料与豪强地主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出属吏与郡守的私恩关系是否影响人才的公正选拔,故D项错误。6.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答案】D 【解析】材料“集百官议之”体现了征求群臣意见,说明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开明性,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宋朝的这一惯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但并不能有效防止君主乾纲独断,故A、C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问题,故B项错误。7.《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掌军民之务”“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可知,宣慰司是行省下属分治军民的机构,故A项正确。
8.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有助于皇帝合理决策,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大约在元世祖末成宗初,随着江浙、湖广、江西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郡国交错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主要特征及意义。【答案】(1)原因:借鉴秦朝郡县制;汉高祖认为秦朝未采用分封制导致了其短命而亡;出于巩固刘氏天下的需要。(2)特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中央集权为主,地方分权为辅)。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后世地方行政管理提供了借鉴。【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史实周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大小宗之间矛盾尖锐,小宗作乱和以下弑上的现象屡屡发生,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严重,故D项正确。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故B项正确。3.汉武帝时期实行“广关”,将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河内(治怀县,今河南武陟)、河南(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三郡划入京师所在的中州,使关中区域向东扩展至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广关”政策的主要用意是( )A.强化中央集权 B.根除割据势力C.削减诸侯封地 D.完善区划设置【答案】A 【解析】汉武帝将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划入京师所在的中州,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逐渐扩大,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4.东汉尚书台曾独任中央秘书机构,后担负行政任务,失去了信息枢纽的本色,魏晋时为中书省所取代;后中书省显耀,皇帝则又另设门下省负责中央的秘书工作。这反映出( )A.中枢权力运行机制成熟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C.中外朝制度已逐渐确立D.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台担负行政事务后变成事实上的宰相机构,后为中书省所取代,中书省权力扩张后,则设门下省来制约,这本质上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故D项正确。5.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 )A.有分工无牵制B.行使宰相职权C.共掌军政大权D.地位高低不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故B项正确。6.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阙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 )A.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D.宋代君主专制强化【答案】D 【解析】材料“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反映了宋代君主权力的加强,故D项正确。7.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答案】A 【解析】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严重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以致财政入不敷出,故A项正确;北宋中期社会经济仍然在发展,故B项错误;经济格局的变动不会影响全国的财政收支,故C项错误;为维持和平局面而向辽、金输出的岁币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但不是导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清初,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应对、参与决策是非制度化的,一切但凭皇帝之好恶。军机处出现以后,入值军机者必须在三品以上,皇帝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大臣态度等因素。如乾隆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二人“暗结党援,排挤不睦之人”,乾隆虽然知之甚悉,但只能曲加包容,不能将其赶出军机处。该学者意在强调,军机处的设立( )A.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皇帝的用人权C.有利于中央机构的分权制衡D.有利于保障官僚队伍的基本稳定【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成立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全凭自己的好恶,军机处成立后,皇帝在选拔军机处官员时需考虑品级、舆论、大臣态度等因素进行选拔,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随意用人的权力,故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机构的分权制衡,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军机处官员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官僚队伍,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著《中国皇权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给中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答案】(1)“硬件”: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软件”: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做法: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分散和削弱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