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耕地资源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教材导读知识体系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目标导引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耕地资源的价值(地理实践力)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成因及特点(区域认知)3.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了解,认识我国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耕地资源的价值1.耕地: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形成的适宜种植的土地。2.耕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未开发利用的。3.世界耕地资源特点:一是数量的,二是空间分布的。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地区。4.耕地的经济价值: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农产品多是从耕地中获得的。改良农作物宜耕荒地稀缺性不均衡性温带湿润平原生产资料 视野拓展望天田又称雨育水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属于雨育农田类型之一,主要是旱地改为水田后,由于灌溉设施跟不上,或水源不足,灌溉得不到保证,主要依靠天然降雨来种植作物形成的。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等地占比最大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少。严重影响着我国耕地的和农业生产效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产出能力 水土资源配置不佳3.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区域分布情况东部季风区农业气象灾害频发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南方地区以为主北方地区以为主西北非季风区耕地数量少,且水田旱地分布零散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1)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8029.15万亩。相对于耕地需求而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质量较低,以、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等为主,开发难度较大。(2)耕地后备资源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地区。荒草地集中连片新疆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耕地资源就是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解析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2)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温带湿润平原地区。()(3)我国耕地总体质量较高,分布均匀。()解析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4)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少。据此完成2~4题。2.当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耕地减少②土地退化③非农业用地减少④土壤肥力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不属于土地退化形式的是()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C.土地沙化D.耕地减少4.土地退化的原因包括()①过度放牧②植被破坏③不合理灌溉④生活和生产排放有毒物质⑤退耕还林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ADC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耕地资源的价值情境探究下图阴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结合材料探究:(1)判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资源。(2)描述该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说出材料中该自然资源体现的价值。 答案(1)耕地资源。(2)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或沿海平原地区。(3)阴影部分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说明了耕地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影响人口分布。 方法突破耕地资源概况 要点笔记耕地是由自然土地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地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特别提示耕地与基本农田耕地是指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可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五种。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应用体验【例1】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护生态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等。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强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维护生态安全B.贡献国民经济C.保障基本生活D.保障粮食安全(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 思维导引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从1949年开始,除曲线②外其他曲线所代表的耕地功能一直存在,而曲线②所反映的耕地功能在1985年之后才出现。结合常识可知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三项功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有,与曲线②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工业化脚步加快,应注重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耕地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逐渐显现,所以曲线②反映的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第(2)题,由图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曲线③和曲线④功能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可知曲线①应为保障粮食安全,其并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是因为人口总数巨大致使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答案(1)A(2)A 针对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答案盆地周围山麓绿洲地带(或山麓冲积扇)水源 河谷地区 热量 探究二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情境探究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地区评定面积平均等别平均等别占比评定面积西部地区5012.88万公顷11.33等,以8—15等为主94.16%东北地区2783.07万公顷11.24等,以9—13等为主97.42%中部地区3052.55万公顷7.99等,以5—10等为主72.53%东部地区2613.89万公顷8.27等,以5—11等为主85.31% 结合材料探究:(1)列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2)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3)说出国土资源部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答案(1)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3)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有重要支撑作用。 方法突破 应用体验【例2】(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万—-150万吨,供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第(2)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黑龙江省的劳动力较安徽省少,复种指数较安徽省低,淡水资源不如安徽省丰富。第(3)题,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使种植区与消费区的距离加大,造成稻谷运输成本上升。答案(1)C(2)A(3)B 名师点睛 针对训练(2022江苏检测)农地非农化是指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的过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大,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数码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城市化发展 草场面积减少B.工业化发展 林地面积减少C.农民收入提高 复种指数减小D.促进经济增长 耕地面积减少2.目前我国协调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关系的现实途径是()①防治土壤污染②改变复种指数③加大农业投入④扩大进口规模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DA 解析第1题,农地非农化,将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增加农民的农业投入。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最直接的影响是减少了耕地面积,从而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减弱。D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大农业投入,可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防治土壤污染,能缓解粮食生产能力减弱的问题,是现实可行的途径。①③正确。改变复种指数,可行性较差,②错误。扩大进口规模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A。 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材料一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玉米供大于求,大豆需求缺口扩大,进口率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5年玉米和大豆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2.6%和36.2%,外调粮食量占全国60%以上。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对于优化全国粮食生产结构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材料二下图为2015年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空间分布图。(1)指出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2)说明东北地区大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可能面临的问题。(3)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大量外调的原因。 提示(1)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农业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种子等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进而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传统种植观念难以改变。(3)东北地区的地形比较平坦,且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生产规模大;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较多,该地区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小,商品率比较高,余粮较多;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比较大。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完成1~2题。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AA解析第1题,从我国各类土地利用所占的比例看,我国土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第2题,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全面发展。 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4.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CB 解析第3题,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部分分布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于西汉中期,早于准噶尔盆地;黄河流域耕地开发最早,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4题,图示西周初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西汉中期,我国耕地扩展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及长江流域,即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是西汉中期,原因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耕地在不断扩展。 5.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区域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和,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和。(2)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这条分界线与我国℃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解析第(1)题,读图,图中A、B区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和水稻。第(2)题,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答案(1)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2)秦岭—淮河线1月0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