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理念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行为,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是进行互动、探究学习的前提。问题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的第二课时,承接上一课“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属于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范畴。在具体内容上,第4课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铜鼎》,第6课的《护头铜胄》、《勾践剑与夫差矛》,第7课的战国《铜冰鉴》《铜壶》等都属于青铜器种类,可充分利用,而关于西周青铜器的列鼎列簋亦可为后面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做铺垫。所以本课在第二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二、甲骨文记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因二三子目都介绍甲骨文,可将其1/8 整合,故本课主要分青铜器和甲骨文两大块讲述。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了解较少,较难理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其二他们刚接触历史,还不适合大量的文字史料阅读,因而教学中需通过文物图片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联系。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历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可设置相关问题调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四、教学目标1.能说出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典型代表。2.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欣赏青铜器的艺术之美,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甲骨文的含义。4.能说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理解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六、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上,本课有两个关注点:第一,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在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的重要一环。因学生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所以设置了阅读教材、阅读史料、图片等环节,帮助学生习得获取信息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第二,注重挖掘青铜器与甲骨文的2/8 文明密码,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夏商周启示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和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新授1.青铜器(1)青铜器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师展示陶寺遗址出土青铜齿轮(来源山西博物院微官网)和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来源甘肃省文物局微官网)(2)青铜器的特点教师展示:青铜器种类组图(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p18)你能猜猜它的用途吗?学生:猜测,饮食饮酒乐器兵器等【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由此可见,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用途广泛。课本给我们展示了几幅青铜器的代表,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三星堆青铜面具》(前两幅选自国家博物馆官网,后两幅选自课本)3/8 你能在课本圈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圈划课本【设计意图】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动起来。教师: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完成。介绍四件文物的相关信息。这四件文化都是国宝级文物,几乎都登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舞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与这些文物对话,通过观察,一起寻找商周青铜器的其他特点。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观察教师: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青铜器的纹饰非常精美,造型独特。看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非常的高超。再来看这些文物的出土地分布大江南北,说明当时青铜制作业分布广泛。第三,这些青铜器的重量都不轻,比如目前出土最重的司母戊鼎,重量达到了832多千克。这么重的青铜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原来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还采用了“泥范铸造法”等先进工艺。泥范铸造法如何制作青铜器呢?我们一起看看视频吧。播放《安阳花园庄东地商代大墓》片段(节选自央视纪录片第二集)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先人的智慧。【设计意图】突破重点教师:为什么商人要铸造那么大的青铜器呢?原来,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主要是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的功能也从单纯的食器发展到礼器。西周天子对礼4/8 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青铜器的大小、数量等,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过渡:我们除了从青铜器的纹饰、铸造工艺研究早期国家的文明,还可以从青铜器上的文字了解商周的历史。教师:展示司母戊文字图(引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官网)等教师: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铭文,司母戊鼎就因为器身上的文字得名,据专家学者说司母戊是商王为了纪念母亲而铸,故又称后母戊鼎。商代的金文文字较少,到周代,铭文的数量逐渐增加,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利簋就记载了武王伐纣的过程,专家学者通过对比研究,从而推算出武王伐纣的确切时间为1046年。由此可知,青铜器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成了一部活生生的史书。过渡:刚刚说了,商代青铜器的金文不多,那商代的文字主要是什么呢?2.甲骨文(1)含义教师展示龟甲和兽骨图(选自课本)教师:根据老师展示的图片,结合课本第24页的内容,你能给甲骨文下定义吗?没错,甲骨文就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甲骨文的发现教师:甲骨文的发现者是清朝人王懿荣。1899年,年过半百的王5/8 懿荣,身患疟疾,四处寻医。偶然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发现了刻画符号。而这些符号经研究发现,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3)甲骨文的内容教师:甲骨文被发现后,先后经过三大大规模发掘,共出土了16万片商周甲骨。其中商代的甲骨有10余万片。这些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田猎、战争、医药祭祀等,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4)甲骨文的价值教师:目前,我们根据已经识别的1500多个甲骨文可以还原商人的一天。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一片甲骨惊世界”,因为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过渡:为什么我们可以识别甲骨文呢?这不得不提它的造字方法。(5)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教师:甲骨文已经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它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我们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3.小结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6/8 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4.课堂练习师:选取5道选择题,进行精讲精炼。八、教学答疑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到西周时,鼎和簋等青铜器的象征性用途是什么?2.鼎和簋这种类型的礼器的数量多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3.你怎么理解“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句话的含义?教师:精讲三个问题。九、板书设计(一)青铜器1.特点2.制作工艺3.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商最重)(二)甲骨文1.含义:2.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造字特点7/8 十、教学反思本课能注重学法指导和师生互动,特别是关于从文物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遗憾的是,关于甲骨文的处理显得不足,未能提高到激趣升华。8/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