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程序设计分析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后,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是本章的重要内容,线面平行是平行是线线平行的延续和拓展,也是面面平行判定的基础,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进行说明:(1)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能较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无限转化为有限”等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推理和证明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逐渐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增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应用难点:定理的应用及证明过程的书定格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证明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基本熟悉了线线平行的一些判定方法,有了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来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习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和直观的观察材料。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逐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上,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思考和应用的过程建构新的知识,再通过类比、联想,使建构的知识得以完善,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从而形成民主、和谐、互动的气氛。四、教学程序设计从建构主义角度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与教材、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技能,基于这个理论,我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六个环节:复习引入、创设情景、探究结论、教学运用、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1:“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这个问题既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问题2:“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想到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由于直线无限延伸,平面无限延展,如何判定无公共点,却非常困难。(二)创设情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创设了3个情景。情景2:打开教室门,门扇靠把手的边缘与门框所在的平面位置关系如何?情景3:书的封面边缘与所在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情景3:如果要在教室的黑板上方安装一盏日光灯,怎样才能使日光灯与天花板保持平行?设计意图:创设情景1、情景2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线面平行关系存在于实际生活中,而且生活当中不知不觉要用到线面平行的知解决现实问题。情景3的创设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满足什么条件下直线与平面平行?(三)探究结论(1)动手实践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纸板的下底紧贴桌面,转动纸板,观察上底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将直角梯形纸板的直角腰紧贴桌面,并转动纸板,观察斜腰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3)操作确认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操作确认。(4)归纳结论经历了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让学生自己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至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已经突破。(四)教学运用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我设计了两道例题,一是基础知识的运用例1,一是能力的提升例2。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其次让学生把握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本思想,即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性平行,最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规范书写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变练演编】
1变式: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的点,若 ,则EF与平面B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将题中的条件改成成比例线段,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引申,让学生再思考,起到举一反三作用。2编题:根据例1和变式,请同学们自己编出新的线面平行的有关判定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问起于疑,疑源于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编题解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所学的知识。例2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DD1的中点,试判断BD1与平面AM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以长方体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意识。这两道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体现了数学的巩固性原则,又兼顾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五)回顾反思 为了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感悟立体几何的思想方法,我让学生进行如下回顾与反思:回顾线面平行判定的形成过程,即本节课的重点;反思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过程。(六)作业布置 作业的安排是为巩固课堂内容的,拓展思维空间的,我设计了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究题。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