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公倍数和公因数》单元练习的分析讲评的教学设计(一)全班交流,解难释疑。1.(展示学生的错误解法)下面我们来分析典型错题师:你能找出他们错在哪儿吗?学生找出解题中的错误。小结:错误原因——没有审清题意。2.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他们审题?(圈一圈、画一画)3.找出题目中关键词句。4.根据关键词句来分析一下题意。5.画图再次帮助理解题意。6.指名改正错题。7.比较这题与平时做的题有什么不一样?(一般先求第一个问题,这题先求到第二个问题。)强调:解题时我们思维不能定势,要注意细微差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二)建构“数学模型”,明晰解题思路:总结一下,解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要弄清什么?(弄清题中要求的是两个数的公倍数还是公因数。)(三)平行补救练习:比较分析下面两题分别求的是两个数的公倍数还是公因数?1.用长是15厘米,宽是9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至少是多少厘米?2.一张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不许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从批改中发现学生知道求公因数或公倍数的方法,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混淆,说明对它们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导致解题思路的错误,因此设计这样一组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边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切实理解一个“为什么”,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区别,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互助学习,既可以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四)提升练习:1.把32块水果糖和49块巧克力平均分给书画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2块,巧克力剩4块。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解题方法。比较:这一题与之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正好分完,有剩余。)小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都很复杂,但只要我们审清题意,然后认真思考,就一定能轻松解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