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选修《论语》选读 / 十四 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课件PPT课件

《中庸之道》课件PPT课件

  • 2022-07-12
  • 23页
  • 864.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庸之道 背诵ll.l6、13.23、13.24、17.13 检查预习:民鲜()久矣必也狂狷()乎乡原(),德之贼也恶()称人之恶()者讪()徼()讦()xiǎnjuànyuànwùèjié1、正音:shànjiāo 第1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治大国若烹小鲜鲜芳草鲜美好犯上者,鲜矣葬鲜者自西门(鲜鱼,活鱼)(鲜艳)(少)(夭折,早死)达到极点少一、中庸是什么? 第2章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过犹不及 第8章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第7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第3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第5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义”“礼”二、中庸的原则? 以第9章为例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 第4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第6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结合第4、6章(中庸的道德修为)联系实际,分析“如何中庸”?三、如何实践中庸? 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结中庸是什么中庸的原则如何实践中庸↓↓ 第一题:“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第二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选读》复习十中庸之道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2.孔子说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我赞成孔子的选择。“中行”之人虽然完美但是世上鲜有,然而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4.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仁、义、礼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调和与协作。“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3.(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不应笼统地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而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①“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乡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乡原”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④“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 5.阅读并思考以下名家评点,结合上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邢昺《论语注疏》)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一个特行独立、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示例二:要正确评价一个人,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