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12课神游物外本课话题——自由一、从课本中积累庄子以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给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给我们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那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庄子看来,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二、从现实中积累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一生为自由而战,是个坚强的反种族隔离斗士,并曾因此入狱27年。他的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有平等机会,和谐共处的自由民主社会,他表示愿意为实现理想而牺牲自己。三、从历史中积累1775年4月19日,饱受英国残酷压制的美国民众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追求自由的艰苦斗争。四、从名言中积累1.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艾伦·金斯伯格2.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罗曼·罗兰3.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法国国民公会宣言》4.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6.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麦奇生7.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8.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9.正义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富尔克一、作者简介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1
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于抱犊山中。作品: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秋水》等。二、背景回放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的时代。他处在一个动乱、痛苦的社会中。庄子的出生地在宋国,位于洛阳附近,是一个小国,又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宋国本是殷商民族败亡以后的残余,被征服者的历史,总是涂上许多悲惨的色彩。而到了庄子的时代,征服者周王朝的权威,也只剩下一抹斜阳,蜷缩在洛阳的城头。庄子只在家乡当过管漆园的小吏。春秋时期征战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后来,他连管漆园的小官也不想当了。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得他无法一展抱负。现实世界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逍遥游》等著名篇章,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浪漫主义巨著——《庄子》。三、相关知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译为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译为才智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译为区别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通“返”,译为返回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译为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6.御六气之辩.通“变”,译为变化7.而.征一国者通“能”,译为能力二、古今异义2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指与事实相符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_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5.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6.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无所为,无功利今义:没有功劳三、一词多义1.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述、记载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动词,标记、做标记④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形容词,志向节操高尚2.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名字②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声名④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3.图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考虑.②而后乃今将图南计划.4.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②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丢下5.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6.之3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③穷发之.北助词,的7.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风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8.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9.于①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介词,引进动作处所,到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被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介词,比④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对⑤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10.而①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②水浅而.舟大也连词,表并列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连词,表转折④夫列子御风而.行连词,表修饰⑤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能”,能力.⑥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顺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而后乃今将图南.向南飞(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4
(1)《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适莽苍者郊野景象,指近郊..2.形容词作动词(1)怒.而飞奋发,此指鼓动翅膀(2)绝.云气直上穿过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以……为非(三)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1)彼于致.福者使……到来(2)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取信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二)省略句1.翱翔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三)状语后置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正常语序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2.翱翔蓬蒿之间(正常语序为“于蓬蒿之间翱翔”)3.去以六月息者也(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者也”)(四)宾语前置1.而莫之夭阏者(“莫之夭阏”应为“夭阏之”)2.而彼且奚适也(“奚适”应为“适奚”)3.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应为“以奚”)[明大意]课文的两则故事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和《秋水》。《逍遥游》主要表现了庄周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主义。作者认5
为天地万物都有所待,大至鲲鹏,小至斥,都是需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这是不自由的。庄周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他认为这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秋水》记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理脉络]一、阅读课文《逍遥游》部分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⑥适百里者,宿舂粮A.①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解析:选C③是说鹏在天空往下看的情景;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2.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B.庄子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和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其中还有引用、反衬与侧面描写,极言鲲鹏展翅的宏大气势,表明鲲鹏借自然之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C.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作者虽然极尽夸张地描写了大鹏,但它与蜩、学鸠一样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一致的。解析:选DD项,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二、阅读课文《逍遥游》部分第2~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不属于庄子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而举例子的一6
项是()A.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B.楚之南有冥灵者C.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选DD项是说明鲲生存的地方,不属于举例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4.下面句子属于庄子所说“逍遥”的一句是()A.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解析:选DA项,宋荣子禁不住要嘲笑他们,可见此项不属于庄子所说“逍遥”;B项由“斯已矣”可知,作者对宋荣子也是否定的;C项,列子也是“御风”而行。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举出朝菌、冥灵、大椿、彭祖等例,是为了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B.作者在本部分作了一系列的比喻,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C.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但“汤之问棘”一段话与前段“北冥有鱼”内容重复。D.斥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解析:选CC项,这一段不是重复,是与前面内容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三、阅读课文《秋水》部分,回答下面问题。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从鱼的出游从容中感受到了快乐,而惠子则认为庄子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B.庄子的鱼之乐,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惠子的反问则是纯基于现实的层面,二者高下显而易见。C.在庄子与惠子的论辩中,庄子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属诡辩范畴,不是实质的胜利。从课文表达的中心来看,庄子也不是最终的胜利者。D.庄子与惠子的这段对话,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言语中7
闪烁着机智,流动着幽默,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解析:选CC项,“从课文表达的中心来看,庄子也不是最终的胜利者”错,应该是“从课文表达的中心来看,庄子是胜利者”。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mínɡ:北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海。冥,通“溟”,kūn:传说中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大鱼。鹏:传说中的大鸟。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振翅奋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垂天之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云: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海动风起就要迁往南海,——南冥者,天池也。是:这。海运:海动。古——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齐谐》者,志怪而南徙。天池:大自然造就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书。《齐谐》上记载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在水面上振翼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拍水,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回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齐谐》:书名。齐国俳谐之书。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水击:在水面上振翼拍水。击,拍打。抟(tuán):回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六月息:六月的大风。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气息,这里指风。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息相吹也。野马: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息相吹拂的结果。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以:用。吹:天之苍苍,其①正色邪?其远吹拂。天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无所至极邪?其②视下也,亦若是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则已矣。①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且夫水天一样罢了。还是……”②其:指代鹏。是:这样。况且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把一杯水倒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放上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坳堂:堂上一个杯子就着地了,这是水浅而船太大的缘故。低洼之处。8
芥:小草。焉:兼词,于此。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胶:粘,指紧贴着地不能动。风力积蓄得不够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下面,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它才能乘风而行;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阻挡它,然后才打算向南飞行。è:没有什么阻挡它。夭阏,阻塞。图南:计划向南飞。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蝉与斑鸠嘲笑鹏说:“我们迅速飞起来,碰到榆树和檀树就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落在地上就是了,哪用之九万里而南为?”jiū:斑鸠。飞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快速的样子。抢:触、xī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之:到。南:南行。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后肚子还是饱饱的;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到百里外的人,得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外的人,要储备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适:往。莽苍:郊野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的颜色,指近郊。三餐:吃饭的时候取用三次。这里是说食量很少。果然:很饱的样子。宿舂(chōnɡ)粮: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舂,捣掉谷壳。三月聚粮: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之:此。二虫:指蜩与学鸠。虫,动物的统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小聪明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寒蝉不知一年春秋,此小年也。zhì:通“智”。年:寿命。朝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菌:一种菌类,朝生,见日shuò:阴历每月的第: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春秋:指四季。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楚国的南部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把五百年当做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五百年当做秋;远古有一种叫大椿的古树,把八千年当做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八千年当做秋,这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到如今以长寿而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冥灵:树名。以五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百岁为春:意即以两千年为一年。大椿:树名。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乃今:而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久,长寿。特,独。闻,为人所知。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比。商汤问棘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有一个黑色的深海,那是天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汤:商朝开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国之君,子9
jí”。是已:就是这样。是,代词,这样。已,通“矣”。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发,毛,指草木。修:长。有只鸟,它名叫鹏,背像泰山般大,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双翅展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鹏乘着旋风回旋飞上数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羊角:旋风。旋风盘旋而上斥笑之如羊角。绝:直上穿过。斥嘲笑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它说:“它要飞到哪儿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将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斥:雀。,也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写作“晏鸟”。下:降落。蓬蒿:两种草名。蓬,飞蓬。蒿,蒿子。飞之至:飞翔的最高限度。辩:通“辨”,区别。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品德投合一位君主的心意,能力能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视也,亦若此矣。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比:合。而:通“能”,能力。其: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指上述四种人。此:指斥安鸟。而宋荣子轻蔑地嗤笑他们。世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界。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宋荣子:宋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罢了。国的贤人。犹然:笑的样子。举:全。劝:勤勉,努彼其于世,未数数:沮丧。斯已矣:至此而止。他对于人世间,没有拼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彼其:命追求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两个代词叠用。数数然:急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切追求的样子。犹:还。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方才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期郑人。泠然:轻快的样子。致福:使福到来,招福。待: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依靠,凭借。至于顺应宇宙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变相对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而言。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边无际。恶:何。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10
人”义相近。无已:无我,即物我不分。庄子认为达到此境界方是逍遥游。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无名:不立名。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啊,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鱼,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心理;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也根本不是鱼,我说你不知道鱼的快乐,理由是很充分的了!”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庄子说:“还是让我们循着先前的话来说。你问我‘你在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承认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之后才来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濠梁:濠水上的桥梁。濠,水名,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一种白色的鱼。全:充分。本:指原来的话头。1.想象奇特,寓言说理本文运用奇特的想象,借助寓言说理,多彩多姿,生动形象。如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一“扶摇”,“三千里”“九万里”,极为生动形象,意境宏伟壮阔。文中所写事物无不是想象之产物。在想象的事物中巧妙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把想象之事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如同真有,从而使人沉浸其中,领悟其深奥的哲理。“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对比论证贯穿全文《逍遥游》巧设寓言说理,综合运用对比、比喻、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力量。尤其是对比论证,贯穿全文,收到了极好的论证效果,如“大鹏”与“野马”“尘埃”、“大鹏”与“蜩”“学鸠”的大小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世间大小事物”皆“有所待”。11
“朝菌”“蟪蛄”的“小年”与“冥灵”“大椿”的“大年”对比,“彭祖”之寿与“众人”之寿的对比,“汤之问棘”中的“鹏鸟”与“斥”的对比,透彻地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明了万物之待还有“小大之辩”的道理。“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作对比,说明世人虽有区别也不免“有所待”的道理。对比说理结合其他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3.说理机趣,形象生动文章《秋水》(节选)突出的是庄子的机趣。他说的“鱼之乐”,是不禁为惠子追问的,人类如何能知道鱼类的情感呢?庄子知道自己从这方面已不能取胜,于是就偷换概念,利用惠施“安知鱼之乐”的“安”做文章。“安”在惠子的本意是“怎么”“如何”的意思,庄子偷换了这样的语义,把“安”解释为“在哪里”“何处”,并说你既问我在哪里知鱼之乐,就等于承认我知鱼之乐了。这是一种朋友之间的耍赖,无伤大雅,反增意趣。试想:两位哲学家,徜徉于流水之上,河水清澈,游鱼往来。哲学家睹物起兴,就“鱼之乐”为题,一个在追问不舍,一个在滑头地躲避,并且回身放箭。天高地迥,流水倒映之间是一场亲密无间的智斗,锋芒相对的言辞中闪烁着机智,流动着幽默,是何等地令人神往!考点对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翻译句子,就是把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要通顺、规范、简洁、明白、生动。其命题特点为:(1)在阅读材料中找出2至3个句子,准确翻译句子的意思;(2)给出一小段百字左右的文字,准确翻译整段或其中几个句子的意思;(3)以选择题的形式,选出对某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考题印证](全国卷Ⅱ,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12
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文言语句可以分为四步:①以词语为单位切分语句;②按照切分内容一一对应翻译;③通过分析语境确定一词多义的词语在语句中的具体意思;④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比如第(2)小题中的“不能肃清凶逆”,先把这个句子切分为“不能/肃清/凶/逆”,然后对应翻译为“不能够/清除/凶恶/悖逆”,最后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凶逆”译为名词性短语“凶恶悖逆的人”,整句话就翻译为“不能清除凶恶悖逆的人”。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是以得分点计分的,所以考生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正确翻译以及对特殊句式的正确翻译等。具体来看,第(1)小题中,关键的得分点有“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游幸”(皇帝外出巡游);第(2)小题中,关键的得分点有“凶逆”(凶恶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黄泉之下)等。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收养。吴氏照顾抚养他,很尽心地像母亲一样教诲他。幼年的时候就卓越出众,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地说:“大13
丈夫在世,应当为国杀敌来建功立名!”同伴听了他的话都感到惊讶,佩服他有志气。等到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远大杰出。恰逢周国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居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经常情绪激昂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战功,晋升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洲刺史,以好的政绩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慰劳、勉励。隋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几天都不能离开州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隋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你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又是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皇帝的车驾来到江都,隋炀帝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绸缎两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拜谒先人的坟墓,宴请乡里的父老。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认为他非常荣耀。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技法汇总]翻译文言语句的5个注意点在翻译句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注意文言实词(1)注意通假字;(2)注意多义词;(3)注意古今异义词;(4)词义特殊的双音节词。2.注意文言虚词翻译题中虚词有时本身就是得分点,翻译不准确就意味着直接丢分。并且虚词的理解也影响着对语句大意的把握,虚词理解不当会导致句子大意把握不准,而句子大意也往往是一个得分点。因此,要根据语境具体把握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注意词类活用14
有个别词,是词类活用现象,在翻译时也要特别体现出来。如成语“狼吞虎咽”,这里的“狼”“虎”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狼一样”“像虎一样”,不能译成“狼吞下虎咽下”。如上面材料中的“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一句中,“水银”“黄金”都是作“为”的状语,都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用水银”“用黄金”。4.注意文言句式(1)特殊句式一般在词序上都与现代汉语不一致,在翻译时要调整过来才能文从字顺;如果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2)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如“得无……乎”,只要在文言文中出现就要翻译成“莫不是……吧”“恐怕……吧”。5.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的句子在翻译时都要字字落实,除了人名、地名不译外,要把重要的文言实、虚词都体现出来。有些句子或句子的某个词语如果不能直译,或者直译后句子太别扭,可采取意译的方式。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这些有很多情况是不能直译的。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为比喻,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可意译为“坚固的城防”,或以现代汉语的比喻形式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运用借代的句子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应翻译为“贫民”,“缙绅”应翻译为“官员”,“三尺”应翻译为“法律”,“万钟”应翻译为“高官厚禄”,等等。婉说,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婉说的句子,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替换,该换成什么说法就换成什么说法,可将“山陵崩”译为“百年之后”,可将“填沟壑”译为“死了以后”。至于运用互文的句子,既不能直译,也不能替换,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就不能译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塞”,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庄子说:这只高飞的鸟儿真是孤独呀!因为飞翔,它忘记了孤独;因为孤独,它需要无休止地飞翔啊!15
《逍遥游》里的那只大鹏就是庄子。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飞得很高飞得很好。庄子却说:好什么好呢?它依托风的力量而得以飞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啊![美文评点]这就注定了庄子的痛苦。他想飞越世俗找寻生命的大自由、大这是一幅传神境界,又不屑效仿列子的“御风而行”,所以,他的翅膀永远沉重。的庄子画像。作者抓庄子曾经垂钓濮水,楚王派了两名亲信请他去做官。庄子没有住庄子“凌空高飞、放下他的钓竿,他说:我是那只游动的乌龟,让我摇着尾巴呆在自鸟瞰世俗”的特点,己的烂泥塘里滚来滚去好了。于是,烂泥塘里摇动的尾巴,揭了庄以文学的笔法,讲述子生命的大旗。了庄子“痛苦并快乐庄子的同乡惠施要去魏国做官,庄子跑去开玩笑说:我以为能着”的一生。文章精看到一只高飞的凤凰,谁知道它是辗转于茅蓬的燕雀呢?这话有点选了庄子生命经历中刻薄,却是当真不得,于是“坐者皆笑”。惠施很有学问,偏是天性的几件事来写,脉络善辩,两个人推杯布盏之间,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瓠之辩”。惠清晰,详略得当,活施说:“先生说的话就像‘大瓠不能自举’‘大樗不中绳墨’一样,画出了庄子的形象。对现实生活能有什么用处呢?”庄子说:“大瓠无用,何不让它漂文笔生动,摇曳多姿,浮于江湖呢?大樗无用,何不让它在原野上自由地生长呢?无用也善用反复,语言传情,有它的用处,知无用才可以当大用啊!”辩论持续了三天,庄子打量颇有庄子的文风。着惠施的儒帽青衿,忽地展颜笑了:“我怎么对蟪蛄而言春秋呢?”率先推枰罢战。过了几年,庄子在濠水之滨遇到了惠施。正是冬去春回,万物生长,庄子看到河里的鱼儿从容出游,高兴地对惠施说:“这些鱼儿没有名位也没有身份,它们是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惠施整理了一下曳地的官袍,脸上的神情有些寡淡:“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见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诚然不知道你;你本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呢?”庄子没有吱声,在堤岸上坐了下来。庄子分明看到大鱼在欢快地唼喋,听到了小鱼昵声昵气的笑声,他的身心在自然的空明里快乐地飞翔了。不久,庄子私立的学馆解散了,庄子的妻子贫病而死。做了梁相的惠施前去吊唁,发现庄子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敲击瓦盆,唱着悠扬的歌曲,歌词的意思是:我是一只凤凰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我的志向就像洁白的月光呀,我要飞我要飞……惠施深为不屑,批评他说:老婆16
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还要唱什么歌呢?庄子继续唱他的歌,唱完了,对惠施说:“天地就像一间大屋子,有人醒着,有人睡着了,这不是顺乎自然的事情吗?”惠施说不出话,悄悄退了出去。此后许多年,惠施的官愈做愈大,庄子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那一天,庄子坐在门前乐呵呵地晒太阳,看到一只野狗在田里飞跑,就对笼着袖子打瞌睡的徐无鬼说:“做人与做狗没有什么区别呀。下等的狗,吃饱就算了,这种狗跟猫差不多;中等的狗,眼神明亮,佼佼不凡的样子,不过是仰人鼻息罢了;上等的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狗哩!”徐无鬼把话传给了惠施,惠施十分生气,从此在庄子的论坛上缺席了。惠施死了不久,庄子去墓地看他。庄子的随从说:“先生不为他唱一支歌吗?”庄子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他睡着了,我唱给谁听呢?”说话间,有一只南飞的孤雁在空中掠过,庄子仰望出神,苍凉的泪水在鼻沟里爬行……庄子说:这只高飞的鸟儿真是孤独呀!因为飞翔,它忘记了孤独;因为孤独,它需要无休止地飞翔啊!庄子家里断炊的时候,曾向监河侯去借粮。监河侯看到庄子,惊讶地说:“这不是河东的凤凰吗?怎么变成一只饿肚子的麻雀呢?”监河侯掩口而笑:“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呀,今天天气哈哈哈……”公元前270年(与一般说法不同),庄子饿死在自己的茅舍里。笔记记载,庄子去世时有一脉紫气烘染云天,红光渐聚渐散,只见一只大鸟飞向西北去了。这是当年老子骑着青牛出关的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子的踪迹已经杳不可寻,他的魂魄与气息已化作史家笔下的满纸烟岚、山水万千。庄子并不是老子,老子是规避世俗的,而庄子却是凌空高飞、鸟瞰世俗的庄子呀!因而庄子痛苦并快乐着,因而庄子更勇敢也更亲切。毕竟,烦嚣的世俗是需要寓言的。(时间:40分钟满分:52分)一、基础知识专练(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25分)17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解析:选AA项,怒:奋发。2.对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穷发之.北④风之.积也不厚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汤之.问棘也是已⑧其翼若垂天之.云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C.①②/③⑧/④⑦/⑤⑥D.①/②/③⑥⑧/④⑤⑦解析:选D①代词,此,这;②动词,到……去;③⑥⑧助词,的;④⑤⑦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解析:选BA项“正色”,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项“无名”,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项“春秋”,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4.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解析:选DD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判断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5.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3分)(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答案:(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而御六气之辩(4)神人无功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关键点“怒”“若垂天之云”,各1分,共2分)(2)哪里用得着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关键点“奚以……为”句式1分,“之”“南”各1分,共3分)(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来遨游于无边无际之境的人,他还依靠什么呢?(关键点“若夫”“乘”“辩”“御”各1分,“彼且恶乎待哉”句式1分,共5分)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19
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B.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C.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D.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解析:选A断句时注意标志词“夫”“者”,还有相同句式,如“示之以虚”“开之以利”。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但不用定期向国君述职。B.庶人,春秋时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后泛指平民百姓。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D.地纪,维系大地的绳子,亦称“地维”。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四角有大绳维系,使有定位。解析:选AA项,“不用定期向国君述职”错,诸侯应“定期朝贡述职”。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解析:选BA项,只是庄子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20
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句子要注意抓关键点:(1)整个句式为判断句式;“所欲用周”为所字结构,想要用我的原因;绝:杜绝,中止。(2)宾语前置句式;得:得到。(3)就:到;舍:馆舍。参考答案:(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客居在宫门左右,有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大王,使他停止对斗剑之士的喜爱,(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大王却触犯了大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大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父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备办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文王。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文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文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因此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文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滞留。”赵文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文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我将安21
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试。”赵文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残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文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文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平日所用的剑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做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赵文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五行的道理来支配天地,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文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很威武,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带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文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三、语言表达专练(8分)11.在下面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4分)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仁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参考答案:①(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潇洒)/(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潇洒)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12.著名风景区洪椿坪以植被繁茂为特色,绿叶连云,翠色似海。春夏之晨,雾气弥漫,22
枝叶如洗,令人心醉,故名“洪椿晓雨”。寺中有一副对联,请根据《逍遥游》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一句拟出下联。(4分)上联: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把握文意并且保持句式一致。参考答案: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