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棠湖中学高一语文组的郑菲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我将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文章,对他的思想也比较了解,所以这篇诗歌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也不是很难。但是,高中的学生毕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陶渊明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的体会还尚浅。所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他们能在陶渊明思想的感染之下提高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画面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既可让学生充分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又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2、讨论法。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3、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人生思索,可进行简要的点拨。4、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部分的一言心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通过动手能够更深刻的领悟到陶渊明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说学法1、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解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结合我校三段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能很快突破难点。3、联想想象法:“在品读中,要注意对诗歌情与景、境与情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想象、再现画面,领会意境,体会情感。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
。我校实施的三段式教学中设置了结构化预习环节,那么在这一环节当中,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的预习,具体安排如下:1、阅读《学与导》上的知识导读单,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积累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知识,结合《学与导》进行预习导读自测;3、反复诵读,学习并品味诗歌朴素平淡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4、背诵全诗;5、小组就预习疑难点生成问题(这些问题可在问题解决课上由小组间质疑、解疑完成,必要时老师可做适当引导、补充)所有的预习情况都反馈在导学案上,要有重点知识的摘抄。根据学生结构化预习课后生成问题的情况,这节课我主要从互动解疑、拓展延伸两个板块来安排。首先,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农夫,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用其纯朴自然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渊明一起走进恬静和谐、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一、检查预习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诵读的方式来检查同学们在结构化预习当中的预习情况。我请2名学生读的同时,来纠正读音,词义,并且在感情和节奏上进行指导。并且教师适时的示范朗读。我通过这个环节来完成品读诗歌,感受感情的目标)二、互动解疑在结构化预习课中,各小组就疑难点生成问题,经学科长、老师共同整合后,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具体又写了哪些内容?2、陶渊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图?品读你最喜欢的句子,与同学分享。(一)首先,我会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出题眼,围绕题眼“归”字设计“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问题来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二)针对第二个问题,结合我校的三段式教学,具体的操作:首先让学生反复自读,找出诗句,通过反复品味诗句,进行自主思考,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且旁注出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在组员的合作加深体验,感受意境、情感;在组内交流之后,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展示有待解决的疑难点,由其他小组解疑、补充并进行组间评价;若遇到困难,在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至问题解决完后,小组及时反思,归纳总结方法。最后教师进行小结三、拓展延伸在最后这个升华环节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志趣高洁、洁身自好的,也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隐逸道路?教学依据:我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为了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做最后升华总结:陶渊明“人性光辉”: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今天,我们身处“追星”泛滥的时代:有人追“名星”,有人追“官星”,有人追“财星”……明星滚滚,钢丝碌碌,又有几人能坚守自我的“本星”?!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胡适复曰:“时髦不能赶。”可以相信,倘若陶潜遇此“追星”大潮,依然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德国)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在设计教学中,我结合我校实际,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但作为一名才任教半年的新教师能力有限,经验不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