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敬业和乐业》课题7.《敬业和乐业》课型讲读课节数2课时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观点。2、掌握条理清晰的论证、生动有力的论据。3、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体会其中的哲理意味。4、品味演讲词通俗易懂、言之有情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认识敬业和乐业的意义,树立敬业乐业的信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宏观把握、局部探究作者的论证思路。难点正确理解作者的“凡事都是可敬的、凡职业价值都是等同的”等观点。课时二课时共案修改栏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的做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还靠什么呢?答案也许在今天所学的课文中会找到。我们一起去探寻,好吗?(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观点。2、掌握条理清晰的论证、生动有力的论据。3、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体会其中的哲理意味。4、品味演讲词通俗易懂、言之有情的特点。(三)根据目标,提出问题4
根据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纲,组织学生自探。(分钟)自探提纲: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2、概述本文的论证过程。3、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重要性的?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问题12345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问题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和乐业。问题2:先提出问题: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总起全篇;然后分析问题:分别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两个论点平行并列;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问题3:(一)(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2)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和孔子的论述做理论论据。举两组事例作事例论据。(二)(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4
(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省却烦闷)在投入中享受快乐。问题4: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问题5:内容论证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如:孔子、朱熹、曾国藩;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预设:如何正确理解“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四、运用拓展(17分钟)(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三)全课总结1、一篇演讲词,体现了作者对“平易畅达”文风的践行,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悟和智慧,表达了作者对职业乃至事业的赤诚忠心和浓浓情趣,流露出作者对世人乃至后人的情感关注和热情引领。假如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和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我们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力求做到忠实、专注。自然,也就会找到许多乐趣,从而拥有骄傲的人生。2.学生谈学习收获。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3.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总)敬业与乐业分析问题: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分)解决问题: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总) 作业布置1、积累本文格言警句。2、从你平时的积累中,选取恰当的论据来证明“勤奋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要求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200子左右。教学反思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