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三册 / 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 / 登快阁 黄庭坚 / 《登快阁》学案

《登快阁》学案

  • 2022-06-08
  • 5页
  • 72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华一高语文学科导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黄庭坚、陆游及其诗作;积累基础字词。2.技能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情感目标感受黄庭坚坦荡的胸襟,体会其知音难觅、朋友分散的感慨和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展示课导学]反复诵读诗歌,了解黄庭坚、陆游的诗歌风格,从诗歌的分析中把握“借景抒情”的鉴赏方法,把握本诗善于用典的特征。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互动程序展示方案随堂笔记置身诗境吟诵诗文内容:诗歌的诵读学法指导:能做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停顿节奏。要想感受诗歌的美,必须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自己的脑海中,然后反复诵读,才会有所收获。A.同桌对学1.对读这两首诗,注意韵律;2.关于诗歌的情感把握,各提出一个问题B.小组互学1.交流各自读后感受。2.共享资料,获得更多相关文学常识。3.老师展示问题:通过写景句和典故的运用,把握本诗的主旨。C.小组代表展示1.讨论:组长组织全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2.预展:围绕展示任务,进行组内预展。3.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展示课题一:诵读1.把握诵读要点,把握诗风;2.通读对比诵读,小组竟比诵读,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展示课题二:品读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作品中的意象;2.分析作品中的意境;3.把握作品的情感(主旨)。展示课题三:创读选择诗中的意象,围绕诗句,创作自己的创读作品。(用自己创作的现代散文再现诗歌情境)诗歌的主要意象《书愤》、《登快阁》颔联意象探究诗歌主旨《书愤》、《登快阁》的情感探究诗歌技巧《书愤》、《登快阁》的用典我的创读反复诵读探究主旨内容:探究诗歌主旨(景与情、典故与情)学法指导:1.摘读颔联尾联写景的句子,置身诗境,归纳景物特征;2.找出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所组合成的意境;3.首联颈联巧用典故,通过了解典故体会作者的悲苦之情;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诗句,最后将自己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形成文字。探究写法延伸创读内容:写的创读学法指导: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善于用典,语言纯净,意境开阔。以诗句为基础,用现代散文再现《登快阁》、《书愤》的情境。当堂反馈全班背默《登快阁》、《书愤》。5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基础题1.这首诗选自;作者是;朝代。2.这首诗通过诗人登临快阁的所见所感,描绘出了一副的图景,表达了诗人。3.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诗稿》、《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发展题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登快阁》都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2.有人说《登快阁》这首诗的主旨落在一个“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提高题:1.请对比分析《登快阁》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2.《书愤》所体现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如辛弃疾《破阵子》、岳飞《小重山》)的作品思高考对接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问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美文阅读】千年一放翁——陆游  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终生遗憾里。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的一生,我想了解他,陆游!  (一)钧天九奏箫韶月,未抵虚檐泻雨声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阴补登仕郎,二十八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5 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二十九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三十三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只是,在贵族生活奢侈成风的时代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普通百姓,无奈啊!  可是,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陆游伟大!  (二)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昔日的青梅竹马,昔日的花前月下,最后,只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黯然凝望着断墙柳絮,回忆着过往,抚慰者心伤。  二十岁,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然而,生活的太过幸福似乎总是预兆着痛苦的到来,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的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束缚,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的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留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的洗礼中淡褪了痕迹的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惟独消磨不了真爱的诺言,掩盖不了爱的真谛。千年了,将近千年了呵,还能依稀想象当年那个陆放翁:身着官服,洋洋洒洒,抒发己见;横刀立马,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山阴沈园,遥想佳人,借酒浇愁。陆游的一生太过丰富,也充满太多悲情,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他完整的一生。过去了,毕竟都过去了,千年的眷恋,千年的不朽,只徒留千年的想念。  始终难以忘怀,千年前那个你——陆游![自主反思](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5 发展题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发展题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