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和蜡烛的形态变化。2、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体积。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4、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材料准备蜡烛、小匙、白糖、火柴、牙签、山楂、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纸杯、试管、细管、橡皮塞、冷热水、红墨水、气球、饮料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糖葫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糖葫芦是怎样制作的?糖是固体,怎样粘在山楂上呢?(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糖葫芦的过程。)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实际,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入手,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二、研究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在制作过程中,糖有什么变化?(固体糖经过加热后变成液体的糖,冷却后又变成固体。)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2、还有哪些物体也像糖一样,加热后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细心的同学会想到刚刚用过的蜡烛、水结冰、酒精灯加热弯曲玻璃管)3、你知道西游记中让人感觉仙境般的烟雾是怎样来的吗?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达到室温时又恢复成气体。4、大家看,加热和冷却改变了物体的什么?板书: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三、研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1、加热和冷却对物体还有什么影响?(学生猜测。)2、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教师演示A铜球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B给铜球加热。
C铜球不能通过铁环说明铜球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铜球加热后体积大了。)板书:热胀D怎样才能让铜球再通过铁环呢?(学生思考猜测:让铜球冷却。)放入冷水中,铜球冷却后,通过铁环。说明铜球冷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铜球加热后体积小了。)板书:冷缩3、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有类似铜球的这样的变化吗?(学生猜测。)老师介绍材料:试管里分别装了水(染色)、酒精、醋、食用油等液体。用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用两个纸杯分别盛热水和冷水,把它先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里的水面位置有什么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学生小组实验。我听说了,就忘了;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只有让学生动手做,通过他们的实践和亲身经历去获取科学知识,去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理解科学,才能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科学才有发展,人类才有进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看到试管放入热水中,细管里的水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管里的水面下降,说明水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大家看这个东西像什么?(温度计。)对,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明的。4、气体有这样的性质吗?你能自己设计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吗?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即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把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方案二:把饮料瓶捏扁一点,然后现拧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瓶子是否会鼓起来。方案三:将烧瓶倒立在水中,用热毛巾焐热烧瓶,观察冒出的气泡。……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充满乐趣,他们的脑子里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对科学知识非常敏感,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在活动设计上努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他们提供科学探究的实验机会,在活动中发现科学的真谛。本部分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证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设计;活动的组织与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5、归纳总结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谁能总结一下你明白了什么。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四、拓展与应用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利用它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学生举例:1、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2、弯曲玻璃管。3、炼钢。4、预留铁轨缝隙。5、夏天不要给自行车充太多的气。6、夏天架电线要架得松一点。……)通过“有趣的气压小喷泉”这个小实验,激发了学生课后探索的欲望。使科学探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板书设计加热和冷却加热冷却形态体积固体液体热胀冷缩气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