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顺昌县洋墩中心小学沈有花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第87----88页《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在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认识到某些特殊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认识到某些特殊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学情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教学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方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统计知识,多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初步认识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其实际应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1分钟投球比赛中,淘气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为8个、9个、8个、7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淘气投中的个数呢?2、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1)把每个数加起来的和除以总个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3、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3、解决疑惑。课件出示: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1)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2)师引导学生明白平均数的意义:平据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4、学习求平均数。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统计表一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选手1:(92+98+94+96+100)÷5=96(分)选手2:(97+99+100+84+95)÷5=95(分)选手3:(90+98+87+85+90)÷5=90(分)(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学生自主完成表二选手1:(98+94+96)÷5=96(分)选手2:(97+99+95)÷5=97(分)选手3:(90+87+90)÷5=89(分)(4)、质疑:选手2为什么会变成第一名了呢?选手3的平均分又为什么下降了呢?学生自由发言。(5)、请学生寻找身边与上题类似求平均数的例子。
5、谈谈对平均数新的认识。(1)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对平均数的看法,后指名回答。(2)师小结:平均数是很神奇的,有时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真实地反应某件事的一般情况;有时,平均数因为个别极端数据的影响,变得不合理。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平均数,来反应现实生活的问题。三、巩固提高第88页第1、2、3题。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1、确定儿童免费乘车的身高合理性2、歌手比赛记分规则的合理性3、对平均数的新认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