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石亚红教学内容论语>八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2.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3.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5.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突破方法活动式、研讨激发式。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个性设计课前活动: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3.对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字字落实,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课堂活动: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八则》。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二)《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活动一初读课文活动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活动方式:集体释疑—小组确立朗读方式—合作试读—四个组代表展示——集体齐读3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石亚红字词讲解:1.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2.文言虚词而:顺接连词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折连词a.人不知而不愠b.学而不厌c.思而不学则殆3.实词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旧的,从前的)善(好)何(什么)4、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5名言警句:a.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b.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c.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2.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三、活动二内容讲解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释为“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指有道德的人。第二则主要讲学习方法,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温故”和“知新”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第三则讲学习态度问题,当然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谦虚、诚恳、老实。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收到效果。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孔子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第六则也是讲学习态度。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的问题,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敏好学,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表现了孔子对机敏努力、勤学好问风范的推崇。第七则是孔子的自述。“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识”,记住,强调要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心里,不断积累。“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态度,“厌”,同“餍”,满足的意思,提倡的是“学无止境”的境界。“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育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却说“哪一样我能做到呢?”显然,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第八则也是讲的学习态度。孔子提倡,学习别人时要有所选择,不但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能剔除别人的短处,强调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重要性。总之,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四、活动三对下列特殊句式或固定短语的理解,同学们应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读懂文意的能力。3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石亚红简析:“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2)可以为师矣。简析: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和“以”。可,可以,助动词;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3)何有于我哉。简析:这是个特殊语序的句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何有”即“有何”。“于”,介词,对于。“于我”这个介宾短语应是动词“有”的状语,因为宾语“何”提到动词谓语“有”前,所以“于我”“置于”“有”之后作补语。“何有于我哉”,即“于我有何哉”。直译是“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哪一样我能有呢”是意译。意译语气委婉些,能表达出孔子的身份。五、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再按时去复习它,不是愉快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同窗好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或者启发,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3)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4)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动脑筋去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收获。”(5)孔子说:“我见到好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好的人我就在内心中检查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6)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答道:“他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称为‘文’。”(7)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要热情,这些哪一样我能有呢?”(8)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注意改正。”教学反思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