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新课博览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就是。它是一坛美酒,从明代至今,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翻开,便有电掣雷鸣,令人瞠目震耳。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山、火烧瓦罐寺、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一幅农民起、义的伟大画卷,一个刚毅、蛮勇、有力量有血性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粗
新课博览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透出一股迫人的热气,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今天就让我们以林冲一斑窥水浒》之全貌,品评水浒故事背后的故事,重温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感受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吧!
知识目标1.了解施耐庵和《水浒》的故事梗概。2.了解章回体小说的有关知识。3.积累文中重点字词。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情节,理解文章主旨。2.学会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情感目标认识文章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残暴的本质以及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新知目标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自主预习·导与学课后知能提升·练与悟课堂名师点拨·思与用新课全景预览基础全面落实文本全程解析写法全新借鉴阅读全优选粹训练全程跟踪
简介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泰州,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镇。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作品《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评价元末明初小说家。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
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为成熟标志。“讲史”不能把一段有关兴亡和战争的历史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话”中讲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书。再则由于说书人谋生的需要,每讲到关键之处或一部分的高潮之处就停下来,听书人急于要听下去就掏钱给说
书人。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章回体。在每次讲之前,要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这就成了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话说各位看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等,这可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施耐庵惩恶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尔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
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了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服众泼皮的情节。
水浒人物之豹子头林冲Hello!
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座次:6,天罡星星名:天雄星绰号:豹子头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梁山司职;马军五虎将第二所用兵刃:冷月枪出场回目: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百回本)死亡回目:第99回原因:受风、瘫痪(百回本)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善使“林家枪法”,使一支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妻子张氏贞娘,岳父也是禁军教头,父亲是东京的提辖官。周桐是他师父,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 与倒把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却不料妻子在去东岳庙上香时,被殿帅府太尉高俅之义子高衙内调戏,幸得使女锦儿告知林冲,将其喝止。但其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侯、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使高衙内乘机对妻子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又设计用宝刀让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险些被公差董超、薛霸杀死,幸亏被结义兄弟鲁智深相救。路过柴进府上棒打了洪教头。 到了沧州牢城营后,因柴进的关系,让他看守天王堂。高俅又派陆谦等人来害他,派他看守草料场。因外出打酒,林冲又躲过一劫,草料场却被烧毁。林冲在山神庙杀了差拨、陆谦、富安,火烧草料场。由柴进推荐,风雪上梁山。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学,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原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女人偏偏被高衙内看中,由于他是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官员,难以保护自己。高俅父子似虎狼,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教头雪夜上梁山》中林冲在朱贵酒店白粉墙上大书下诗沧桑叟加题《英雄本色》:英雄本色(百回本)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英雄本色(百二十及七十五回本)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上梁山后的业绩】1、第二十二回一打祝家庄——林冲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2、二打祝家庄——林冲神速生擒扈三娘,救得宋江。3、三打祝家庄——林冲为主力之一,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4、高唐州救柴进——林冲为主力之一,消灭高廉的所谓“神兵”。5、大战呼延灼连环马——林冲为第二阵主将,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败。6、曾头市救晁盖——晁盖不听林冲劝阻,中计失败,林冲断后,拼死救回受伤的晁盖。7、攻打大名府——林冲为主力之一,后军主将。8、收关胜之战——林冲为主力之一,与秦明大战关胜,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9、二攻大名府救卢俊义——林冲为主力之一,第二队主将。10、东昌府收张清之战——林冲为主力,活捉张清副将龚旺,并率军将张清逼下水,由水军活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和”读“huò”。C项,“扪”读“mén”。D项,“遂”读“suì”。答案:A
(2009·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解析:A项,“波滔”应为“波涛”。B项,“头酬”应为“头筹”。C项,“不黯”应为“不谙”。答案:D
三、用准词语(一)词语解释1.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和熟悉。2.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情。3.天理昭然:指上天主持公道,善恶报应都很明显。4.情理难容:在人情和事理方面都难以被容忍。5.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琼,美玉。6.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二)词语辨析1.救济 救援例句3000名联合国维和士兵正在太子港街头巡逻,帮助海地政府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协助人员顺利完成品发放工作。辨析“救济”指用金钱或物资接济、帮助处在灾难或困苦中的人。“救援”指用行动救助和解救处在危险和痛苦中的人。救援救济
2.庇佑 庇护例句①在神农氏的下,神农塔永久增加城池的粮食产量。②有的政府官员暗中自办煤矿或亲属违法办矿。辨析“庇佑”指保佑,用于神灵对人。“庇护”指保护,用于人对人,多含贬义。庇佑庇护
(2010·广东高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用于此处符合语境。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用于此处符合语境。C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可改为“层出不穷”。D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于此处符合语境。答案:C
对应能力目标1整体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情节段落段解层解(1)1二人叙旧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2~5酒店密谋(2)小二生疑询问实情买刀寻敌序幕林教头买刀寻仇敌
情节段落段解层解发展6~9草厅交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3)高潮结局10~12庙里借宿(4)真相大白奋起杀敌酒店沽酒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一、阅读文章第7、8、9段“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到晚越下得紧了”,解答下面的问题对应能力目标2文章这三段对风雪的描写共有四处,请分析各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描写风雪的语句景物描写作用第一处(第7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情景。“卷”字写出了风雪之大、之广,这也为下文写雪压倒房屋做好了铺垫。
描写风雪的语句景物描写作用第二处(第8段):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林冲想沽酒御寒。环境描写,实际上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发展。
描写风雪的语句景物描写作用第三处(第8段):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一把汗,耐人寻味。
描写风雪的语句景物描写作用第四处(第9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下得紧了”,一个“越”字进一步表明了天气的恶劣。至此,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暗示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序幕。
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解读:景物描写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描写。鉴赏时,首先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理解景物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再理解景物的转换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指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如下:(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4)深化文章的主题。请同学们参考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训练全程跟踪”中第6题。
2.“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种想法反映了林冲什么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从这种想法可以看出,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忍让,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3.对应能力目标2第8段文字中哪些描写属于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将火炭盖了……带了钥匙”属于细节描写,盖火的细节描写暗示下文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二、阅读课文第9~11段“行不上半里多路……我们也能会干事”,解答下面的问题4.对应能力目标2“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此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这是一处伏笔,为下文林冲借宿古庙、庙前杀敌作铺垫,使小说情节缜密。
5.对应能力目标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它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请找出选段的细节描写,并分析一下这些描写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到山神庙去安身。来到山神庙,林冲看到门“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的心理;另一方面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探身摸火盆,火种浸灭,说明草场起火是有人蓄意放火;用石头靠了门,为下文三人用手推门,推不开,站在檐下说话埋下伏笔。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补此细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
细节描写的作用①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②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动;③为事件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铺垫。
[明确]《水浒》写人手法很高明,所写人物各有特点,栩栩如生。本题可结合说话内容、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来分析。第1、5、7处的“一个”是差拨,因为他是为害死林冲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第2、4、9处的“一个”是陆虞侯,他是奉命来杀害林冲的头目,为人狡诈谨慎。第3、6、8处的“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虞侯的走卒。6.文中第11段的九个“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并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因为林冲听到三个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说话声,没有看到人。这样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7.文字中没有交代人物名字,只是用“一个”来代替,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这些描写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向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转变,起到了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8.文段中主要用了哪两种方法来刻画陆虞候三人?从内容上看,这些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三、阅读全文一,探究下面的问题9.对应情感目标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迫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被迫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
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对应能力目标1文章通过对林冲被贬沧州以后的一系列遭遇的详细描述,意在表现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文章通过对林冲被贬沧州以后的一系列遭遇的详细描述,生动地刻画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忍无可忍、愤然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阴险歹毒,揭露了统治者一逼再逼,终于把老百姓逼上绝路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的主题。
运用动词刻画人物有何具体的操作方法?运用动词描写人物,选词要准确、简练、形象。如:
穿布鞋的人怕湿了鞋,只好“跳”过去;穿草鞋的人一般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为生活奔忙,时间宝贵,走路也得匆匆忙忙地“跑”;有钱人穿皮鞋逛街踱步,当然是慢悠悠地“走”;赤脚走路,所以用“踩”。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见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走路,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社会百态图。可见这些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形象。
将下面的词语连缀成文,写一个不超过100字的片断,来刻画一个老妇人的形象。抓紧 扑面 行走 弓着 进 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弓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经典片断对照译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名家讲坛]“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那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由此生发出来的吗?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直到今天,当我们提起什么人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牺牲时,还会想到这两句名言。
追根溯源,其实还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而这一点,又不能不回到作为孟子“仁政”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上来。
[经典片断]宋江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水浒传》)
[赏析]这是《水浒》中刻画宋江个性的精彩段落。宋江被发配到江州,人生地不熟,颇有孤独之感。这一词一诗,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宋江平常很能控制自己,见人便拜,仗义疏财,装成忠厚老实,实际这是他的“权谋”。他现在的处境却是“刺文双颊”,“配在江州”,与他的追求形成极大的反差,激起他的愤懑,迫使他希望通过突变,改变险恶的处境,渴望遂得“凌云志”,并由此而产生强烈的破坏欲,他要像黄巢那样,高举起义旗造反,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甚至不惜“血染浔阳江口”。因此,宋江所题的一词一诗,既是他受压抑的满腔悲愤的发泄,又是他真实性格的流露。
贫 穷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待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是的!”“有何感想?”儿子回答:“咱家有一条狗,我发现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
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点亮心烛]心态决定一切。(贫穷的并不仅是物质)
单击图片进入“训练全程跟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