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
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5 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 铸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
C. 审美观念的不同 D. 国家统一的推动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
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
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
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权势强大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社会经济凋敝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
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
A.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
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
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7.1940 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
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8.1983 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
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
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9.1549~1560 年,约 4776 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 1536 人是工匠。
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
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 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10.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
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
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 赋予各州主权 B. 恢复邦联制度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11.图 6 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12.1964 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 1975~2006 年联合国决议中,
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
面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
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
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
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
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
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
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1 摘自 1995 年 7~8 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
查对象中近 60%为 18~35 岁的青壮年。
表 1 1995 年 7~8 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
说法
很
赞同
比较赞
同
说不准
不太
赞同
很不
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
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61.1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1.8 34.9 20.8
改革虽然有风
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45.
4
29.2 l7.5 5.0 2.6
富贵贫贱是命定
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 去乡镇 读书上 去大 继续
商 企业
工作
大学 城市
打工
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
选择,你将选择
35.
2
14.1 31.8 2.7 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
占出口额的 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
从 1822 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
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
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 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 年的 4680 万卢布。到 90 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
额增加 2 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
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 18 个县城,大小市镇 200 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 300 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
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 年 4 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
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
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 年 1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
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
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
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
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
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
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
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