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一、课程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
初步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历史录像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和原因。
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邻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
通过相互提问题和相互解答问题,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便于今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现场竞赛逐步学会快速阅读,并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抓住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通过学习“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起因的分析,认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难点从“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
四、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中介绍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本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目,用精炼的语言对十年动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重在事实的阐述,很少有结论性的语言,从而给学生的思维拓展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本课的内容设置适合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将搜集的材料与教材中的互相印证,通过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得出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结论,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五、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的思考越来越多。
“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家长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锻炼,搜集资料获得有用信息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增强。
青少年学生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增强自信,因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安排本课的学习。
六、教师准备
查找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分析学生可能提到和问到的问题,查找相关书目。
七、学生准备
自愿组成调查组,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的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
八、教法和学法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并着手解决其他各组提出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发展个性,并初步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九、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进入
三分钟展示:每组组长抽签,由一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新课探究
第一环节智力大比拼
活动内容:教师设计如下几个题目:
1.自从“我”一公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猜猜“我”是谁?
2.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好多大事,说出其中的任意两件事。(本题可以由各组互相补充,答对者均可加分)
3.“文化大革命”中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4.我们看起来亲密得像是兄弟,其实各怀鬼胎。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一起搞乱形势,都准备抢班夺权。所以后来都被冠以“反革命集团”的恶名。猜猜我们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以上题目各组学生抢答,答对者给本组加分。
第二环节博士站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大革命”中感兴趣的方面设计问题,每组提出的问题限一道。提出后由其他组讨论作答。有争论的时候可以进行辩论。对于各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
2.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D?D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3.什么是红卫兵组织?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武装夺权会产生什么后果?
5.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说明了什么问题?
6.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7.“四五运动”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
可能的回答:“四五运动”是为了祭奠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抗议“四人帮”的革命运动。说明“四人帮”不得人心。
教师准备的资料:四五运动录像。
分析: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悼念总理,但江青等人却倒行逆施,禁止各种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导致“四五运动”。它说明人民群众开始从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中清醒过来,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逐渐认清了“四人帮”的险恶用心。
8.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它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哪些重大损失?
可能的回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它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准备的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损失简表。用翔实的数字进一步说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
9.怎样理解邓小平说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可能的回答:说它有功,是因为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文化大革命”能否避免?
(学生讨论略)
总结:“文化大革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严重的错误,它的起因很复杂,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要把实现社会主义大现代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告诉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中国才会强大。
(三)本课小结
纵观“文化大革命”十年,“左”的错误占主要地位,但正义力量仍然存在,如谭震林等老干部进行的“二月抗争”,周恩来的努力,群众性的“四五运动”;这些力量的存在使得“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四)知识迁移
就本课中获得的知识,写一篇论文,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全面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教后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