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阶段总结&复习提升 2 3 要点1 凡尔赛体系下掩盖的矛盾 (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疯狂掠夺,引起德国人民 的复仇心理,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有英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等。 (3)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凡尔赛体系牺牲了部分弱小国家、殖民地的利益,这必然会激 起这些国家人民的反抗。 (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4 要点2 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查角度1 两大军事集团 例1 【山东临沂】100年前的凡尔登战役,造成法、德交战双方70万人的惨重伤亡,被称为“凡尔登 绞肉机”,结果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当时,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是(  ) A.反法同盟   B.协约国 C.同盟国   D.法西斯同盟 6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 盟集团,又称同盟国集团。 【答案】C 7 考查角度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例2 【四川内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点燃这场战争的 导火线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 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 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选C项。 【答案】C 8 考查角度3 巴黎和会 例3 【四川成都】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9 【解析】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 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条约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正当要求,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充分体现了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B 10 考查角度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例4 【湖北鄂州】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 源包的是(  ) ①论文:《德国为什么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 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 ③图片:《丘吉尔、 罗斯福、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 ④文件:《九国公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由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列强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④符合题意,选C项。 【答案】C 11 考点2 辛亥革命 考查角度1 三民主义的核心 例5 【内蒙古包头】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 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根据所学可知,三 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最核心的是民权主义。 【答案】C 12 考查角度2 辛亥革命的影响 例6 【黑龙江大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建 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在于(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3 【解析】分析各选项可知,A、B、D三项都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项。 【答案】C 14 考点3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例7 【江苏徐州】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15 【解析】辛亥革命后,礼节由“跪拜”变为“鞠躬”“握手”;称呼由“大人”“老爷”变为“先 生”“君”“同志”等,这一切都说明原来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旧习俗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实现 了人格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答案】C 16 考点综合 例8 【四川内江】如下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 ①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 ②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  ③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④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凡尔登战役 17 【解析】三国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方之一;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引发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 【答案】C 18 例9 【河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 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 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解析】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包括袁世凯独裁统治、尊孔复古的逆流、北洋军阀混战。武昌起义 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其主要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不属于“痛苦与失序”。故选A项。 【答案】A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