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一、 教学分析 1、 学情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且较为抽象,对于地理逻 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教学时可围绕大气环流示意图的绘制过程,使抽象的现象直观化;同时,通 过不断设定条件,从理想状态逐步接近实际,从而简化复杂问题,体验探究 过程。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等学生已经学过 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 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准备。 2、 教学目标 A.通过假设地球在理想状况下、无自转、公转条件下,逐步增加条件认识大 气运动从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 导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 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移动规律。 B.通过对气压带、风带形成和移动规律的推导,初步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 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养成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二、 教学设计 1、复习铺垫 A.提问: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成是什么? B.请同学完成热力环流图。 2、新知学习 过渡:现实世界里,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但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由于大气环流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我们将采用不断设定条件,逐步推导形成过 程的方法来学习本节内容,同学们要注意我们的推导步骤和过程,并通过绘制示 意图,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第一步:假设地球为理想状况(假设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公转),学 生根据热力环流小组合作绘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图。 提问:单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图 1 讨论:单圈环流能持续吗? 引导学生考虑思考地球自转的影响,画出北半球高空水平气流流向,说出其 风向变化。(在 PPT 上演示北半球高空的水平气流流向变化——受地转偏向力影 响逐渐右偏直至与等压线平行。说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赤道上空流向北极 上空的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直至偏转成西风,从而说明单圈环流不可能 维持。) 第二步:考虑三圈环流的形成。(自转—地转偏向力) 环节一:三圈环流 探究讨论: A 从赤道高空北上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右偏,到什么纬度偏转成为 西风? B 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该纬度不断堆积后会如何运动? C 北纬 30°附近近地面的气压会有什么变化? D 北纬 30°附近近地面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怎样运动? 图 2 引导学生观察从北纬 30°附近近地面北上的气流与北纬 90°近地面南下的气流 在何处相遇,之后气流如何运动。分析说明中纬、高纬环流的形成,并把北半球 中高纬度的环流图在草稿纸上画出来。 图 3 过渡: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气压带和风带 环节二:气压带和风带 A 引导学生根据近地面 0°、30°N、60°N、90°N 附近的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 判断其气压高低状况,给各气压带命名,标注在北半球空白处。 B 根据风带分布,画出风向,命名。 (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所在纬度位置+气压带高低或风向+带) C 同样的办法画出南半球的大气环流。 第三步:再考虑地球公转的影响,引导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探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演示: A 气压带和风带的积极移动规律 B 气压带和风带随什么移动,两者移动幅度如何? 图 4 三、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