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 / 《小石潭记》部编版课件

《小石潭记》部编版课件

  • 2021-04-10
  • 80页
  • 1.01 MB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记 小石潭记 10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 《 永州八记 》 柳宗元。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写下了 《 小石潭记 》 。 3 .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1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鲜明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法。 (重点) (难点) 柳宗元( 773~819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今存 《 柳河东集 》 。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 小石潭记 》 就是其中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作者的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分为碑记、游记等。 记 柳宗元“永州八记”部分遗址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钴潭:在永州市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钴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钴潭西小丘:在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医院后的公路下侧,愚溪旁。 柳宗元“永州八记”部分遗址 早已成为居民住宅。沿溪一带尚有竹丛,竹丛下有许多石头如齿状互相推挤,倒映水中,当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马之饮于溪”了。小石潭: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澈,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 2002 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 一 读一读字音 篁 竹 为 坻 为 嵁 龚 古 翠 蔓 佁 然 俶 尔 寂 寥 wàn huáng gōng kān chí chù yǐ liáo 二 写一写字形 qiǎo chuànɡ ( ) 幽 suì ( ) cēn cī ( ) 摇 zhuì ( ) xī ( ) 忽 悄怆 邃 参差 缀 翕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 通假字 日光下 澈 “澈”通“彻”,穿过, 透。 ( 二 ) 古今异义 1. 全石 以为 底 古义:把 …… 作为;今义:认为 2. 乃记之而 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 崔氏二 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 不可久 居 古义:停留;今义: 住 (三) 一词多义 1. 清 : 水尤 清 冽 (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 清 (凄清,冷清,形容词) 2. 可: 潭中鱼 可 百许头 (大约,副词) 不 可 久居 (能够,动词) 3. 环: 如鸣佩 环 (玉环,名词) 竹树 环 合 (环绕,动词 ) 4. 以 : 全石 以 为底 (把,介词) 以 其境过清 (因为,介词) 5. 从 : 从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介词) 隶而 从 者 (跟从,动词) 6. 差 : 参 差 披拂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 差 互 (交错,动词 ) ( 四 )词类活用 1. 从小丘 西行 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 皆若 空 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 斗 折 蛇 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 行 那样 4. 凄 神 寒 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 …… 凄凉;寒,使 …… 感到 寒冷 5. 心 乐 之 意动用法,以 …… 为乐 6. 其岸势犬牙 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 近 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 五 ) 文言句式 1 . 倒装句 卷 石底以出。 (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 意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 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 意为 “以整块石头为底”。) 2 . 省略句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乃 记之而去。”) ( 六 ) 成语积累 1. 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 犬牙差互: 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 ( 七 ) 名句积累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导思 1. 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环境氛围 景 关键词 : 孤寂悲凉 忧伤抑郁 导思 2. 本文营造 了怎样的氛围? 环境氛围 小石潭 导思 4 : 本文的“景”与“情”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情景交融 导思 3. 课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 ' 理解? 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小石潭记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 。 篁竹: 成林的竹子。篁 ( huánɡ ) ,竹林。 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清冽: 清凉。冽 ( liè ) ,寒冷。 注释: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译文: 原文: 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全石以为底: ( 潭 ) 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 ( chí ) ,水中高地。屿 ( yǔ ) ,小岛。嵁 ( kān ) ,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注释: (潭)以整块的大石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译文: 原文: 潭中鱼 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可,表示估计数目。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佁然不动 :呆呆地一动不动。佁 ( yǐ ) 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 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俶 ( chù ) 尔,忽然。 往来翕 ( xī ) 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注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译文: 原文: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 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注释: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溪流 ) 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差 ( cī ) 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在哪里 。 译文: 原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 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感到 )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 ( suì ) ,深。 清: 凄清,冷清。 注释: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译文: 原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随从。 注释: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译文: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 【 答案 】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 ? 作者是怎样 描写 的 ? 【 答案 】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 角度描写 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 画面 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 一个 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 无处不在 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 浮游 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 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 这段 描写 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答案 】 作者采用动、静相 结合 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 画面 ,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 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 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 影儿 ,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 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 【 答案 】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 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 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 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 重点品析第 4 段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 特点 ,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 心境, 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6.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答案 】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 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 山水正是 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 只是 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 又会流露出来 。 阅读方法解密 结合 背景分析情感 法。 阅读古文,理解作者情感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而后解文。本文写于作者改革失败被贬之时,心境孤凄悲凉 。 重难点小结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 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 答案 】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 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 他感情 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 抑郁的 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 环境 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 1. 【 难点探究 】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 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 答案 】 ( 1 )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 ) 动静 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 环境 的雅静。( 3 )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 头 …… 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 写水 ,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 2. 【 难点探究 】 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 举例说明 。 小石潭记 发现小石潭 潭中及潭四周景物 小石潭源流 潭周围气氛 景物:幽美、寂寥 被贬:失意、孤寂 移步换景 特写镜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 1. 曲折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的写法描绘景物。 作者在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在移动中带领人们领略不同景物,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写法描写潭中游鱼的美景,表现水的清澈 。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作者 在描写景物时,渗透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凄清的环境激起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作者由“乐”到“忧”,透露出被贬谪的凄苦心情 。 1.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 柳宗元 《 钴潭西小丘记 》 【 译文 】 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 论语 》 【 译文 】 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有智慧的人好动,有仁德的人好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 某班要举行以“牵手文明,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并根据下面所给的上句,任选一句,续写下句,表明你对文明的态度。 ①上句:鸟过天空不留痕 ②上句:一花一草皆风景 示例 : 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 征文比赛 ) 示例: 人 游海外勿题名 。 示例: 一言一行 尽形象。 10 小石潭记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     ) 竹     清冽 (    ) 坻 (    ) 嵁 (    ) 佁 (    ) 然 俶 (    ) 翕 (    ) 忽 犬牙差 (    ) 互 悄怆 (    ) 幽邃 (    ) • • • • • • • • hu á ng • • li è ch í kān yǐ ch ù xī cī chu à ng su ì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隔篁竹 篁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水尤清冽 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坻 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嵁 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佁然不动 佁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俶尔远逝 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往来翕忽 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悄怆幽邃 悄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 • • • • • • • • • • • • • • 格外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表示约数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凄凉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 • • • • 【 点拨 】 A 、 B 、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C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_ ② 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①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 • • • • • 跟随 清澈 凄清 大约 可以,能 5 .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 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 跟“来”相对 ) 。 (2)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 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住;住所。 (4) 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剩下。 离开 • • • • 年轻人 停留 我 • 6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青 / 树翠蔓 B .潭中鱼 / 可百许头 C .其岸 / 势犬牙差互 D .以其 / 境过清 B 【 点拨 】 A. 青树 / 翠蔓; C. 其岸势 / 犬牙差互; D. 以 / 其境过清。 7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8 .按要求填空。 (1) 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闻水声,如鸣珮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4)《 小石潭记 》 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小石潭记 》 与 《 与朱元思书 》 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阅读 《 小石潭记 》 ,完成下面的题目。 9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发现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求小石潭源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观赏小石潭景物 感受小石潭气氛 10 .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11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 句子: 赏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 12 .通读 《 小石潭记 》 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13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请联系 《 三峡 》《 记承天寺夜游 》 和 《 与朱元思书 》 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春江超凡脱俗 14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以其境过清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记之而去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窥谷忘反 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 页第 14-17 题。 因为 • • • 离开 同“返”,返回 1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水中 )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6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7 . 【 甲 】 文和 【 乙 】 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水的特点: 【 甲 】 文清澈 ( 或:清 ) ; 【 乙 】 文清澈 ( 或:清 ) 和湍急 ( 或:急 ) 。 描写角度: 【 甲 】 文间接描写 ( 或:侧面描写 ) ; 【 乙 】 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 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8-21 题。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恨僧少可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益信声无哀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 • • 更加 19 .用“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 限断两处 )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 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2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 在枕上仍能听到水波翻涌的声音,整夜不停。 21 . 《 小石潭记 》 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本文则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遭贬谪后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22 .学了 《 小石潭记 》 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 ________ 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 A .相    B .急    C .自    D .少 C (2) 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A 】 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B 】 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 下面 “ 走进美文,遍游天下 ” 活动正式开始! ① 【A】 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_____________” 删去。 ② 【B】 处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 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 。 通过 ( 或使 ) 蓬荜生辉 绽放光彩 23 . [2019• 济宁改编 ]“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 “ 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 当作研学的核心 —— 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  通过这次 “ 尼山圣境 ” 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 551 年孔子诞生于此, 2019 年是孔子诞辰 2 570 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受了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只有游没有学 只有讲没有研 (2) 材料三是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 __________( 填字母 ) A .指点千秋大业      B .携手诵读经典 C .弘扬礼乐文明 D .咏唱风流华年 (3) 下图是 “ 尼山圣境 ” 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 ( 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 40 个字 ) C 示例: 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设计理念,画面似印章。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之美和篆刻艺术之美。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