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溜索 教学设计
孙建勤
学情分析
七八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几篇小说,对小说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九年级后,同学们又学习了小说单元,对于小说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溜索》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内给了自读提示。这一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完成对这篇小说的解读。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赶牛溜索汉子们沉着、勇敢的品格。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标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标注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1.准备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2.对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预设。
学生:1.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溜索、怒江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解标题
1.什么是溜索?(见课下注释)
2.自由朗读课文,以“溜索”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谁 在哪里 干什么 结果如何 )
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顺利地溜索过怒江。
三. 理情节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
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四.看环境
5段: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6段: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从感官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也深畏怒江之险!
五.话人物
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读一读,并分析其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等角度分析)
(1)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②
(2)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⑦
“懒懒”“稳稳”“笑一笑”,神态描写,表现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3)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⑩
动作描写,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瞟一眼”立即有汉子站出来,表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4)领首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⑭
语言描写,“问一声”,汉子们即漫声应答、卸驮子,表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5)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⑱
语言描写,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6)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㉑
动作描写,“尖”“飞”“跃”“拐”“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首领虽腿有残疾却动作麻利、身手非凡,气定神闲、粗犷豪迈的特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马帮的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六. 寻助力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对比 衬托)
4段: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15段: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25段: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作用: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六. 探主题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马帮汉子个个身手非凡,从容不迫,矫健勇敢。作者表达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
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明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七. 深思索(课后作业)
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孔乙己》和《变色龙》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溜索》这篇小说的情节和语言表达与前两篇文章相比有何不同。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交流。
2.《棋王》是阿城的代表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八. 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