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在本节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坚持以“听”为核心(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演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原“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一系列“听”的任务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听”的兴趣与“听”的质量。本堂课深受听课者的一致公认,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愉快地说一说。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快乐学习的实践,创建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情景,让学生的想象在音乐中“飞”起来。 片段一,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对这个较长的音乐作品有个最佳的理解,我抽出和尚主题,重点欣赏。第一次听和尚主题音乐时,让学生带着你听到了哪几种打击乐的声音?听后让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有堂鼓的声音,有的说有木鱼的声音,有的说有锣、钹的声音,还有的说有二胡的声音,学生听觉得到锻炼。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得到培养。第二次听和尚主题音乐时让学生边敲击茶罐为主题伴奏边想,前部分音乐与后部分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欢快音乐是和尚在做什么事?舒缓的呢?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理解,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有的学生说欢快的音乐象和尚在念经,慢的象和尚挑水上山;有的说欢快的音乐也象和尚下山挑水、慢的是和尚挑水上山;有的说欢快的是和尚在挑水,慢的是和尚在念经,学生对音乐的领悟是各有千秋。在他们畅所欲言的交流中《三个和尚》的音乐形象已进入他们的心中。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因此,创建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说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高兴地敲一敲。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公认最难上的课,而又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与重视的课。以往,教师仅用讲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果总是事与原违,不尽人意。如果能鼓励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动”起来,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在欣赏《三个和尚》这个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欣赏完全曲需7分32秒,这首较长的民乐合奏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一时是难以领悟和体会的。那么我是怎样变抽象为具体的音乐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更快乐的接受,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呢?针对着这个问题,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利用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片段二,首先让学生敲一敲堂鼓,玩一玩木鱼、钹、锣,这些打击器,然后让学生在欣赏主题音乐时,听到什么打击乐的声音,就模仿它的敲法,敲一敲,这样学生可感兴趣了。教师利用这种在动中欣赏的教学法,让学生高兴地敲一敲,再现了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们带着浓郁的兴趣,快乐、愉悦地走进音乐世界。 三、创设情景,和学生动情地演一演。 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重新构建”,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心地进行音乐故事的编创,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音乐中动情的演一演,不断激励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 片段三,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表演念经,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抬水,且抬水姿态各不一样。有的表演谁也不理谁、着急等动作场面,然后教师将学生想象的情景与表演加以归纳整合,一个精彩的音乐动画片就形成了:从前在一个高高山上有一座寺庙→来了个小和尚挑水念经→又来了个瘦和尚与小和尚抬水念经→又来了个胖和尚,谁也不去挑水争吵不休,谁也不理谁→寺庙着火,着急灭火。音乐响起老师也当起了配音演员。孩子们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与强烈的表现,创造欲望,栩栩如生的表演起“三个和尚”。有的表演出乎老师的意外,当表演谁也不理谁这个场面时,三人合作其中有一人,真象个出色的小导演,学生创编的动作真是丰富多彩。尽管学生的创编有的不很成熟,但他们的创编是真实的。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表演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使整个创编和表演的过程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开发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和学生一起“演”和音乐一起“飞”,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乐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听到说,从编到演,全身心参与了音乐学习,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态度,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各种音乐潜能,使整个音乐课堂生动活泼,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是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