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必修三文化史《百家争鸣与儒家的形成》教学反思     《百家争鸣与儒家的形成》是必修三文化史的第一课,文化史一般认为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现象,如何是学生生动的掌握准确的知识呢?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及广博的知识储备,为此在上课前,利用五一放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一次恶补,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文化史,尤其是第一单元中国儒学的发展,我想不宜拓展太多,但符合课标的一定要讲。上课的导入,我是由超女引入,然后提到学术超女,学生有的马上反映过来说有于丹的论语解读,那么看过的同学,你怎么看待呢?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不是太了解,这时候因势利导,说于丹的论语解读是一个社会现象,受到社会的热评,反映了我们文化的一种复苏,那么到底原典的孔子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呢?产生于一个怎样的大时代,有着怎样的一个发展历程呢?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在百家争鸣的一目教学中,除重点讲了百家争鸣的影响之外,我列举了主要的学派,比如道家 ,在介绍道家时,引用他们学过的课文,来解释道家的一些基本思想,比如《庖丁解牛》来说明人要服从自然规律,《逍遥游》来说明道家对心灵归宿的探讨等。在讲墨家学派时,除讲了原典性的东西 外,引入《墨攻》这部片子说明它的兼爱、非攻 ,从穿戴上说明他的俭朴等。讲述法家时,提到他们学过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说明,看待事物用变化发展的眼光。    在孔子、孟子、荀子这些人的思想时,多是采用原典性的东西加翻译,从而总结他们的思想。    整个教学来看,学生主要听得比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于文化史的知识储备有限。2、对于原典性的词句的解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够正确的理解。3、由于学校的仓促性,基本是学生两人一本书甚至三人一本书,学生预习不够。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一直在跟随老师的讲解在思考,并没太感到枯燥。如何能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思想,举出恰如其分的例子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宋明理学的学习。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