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校本培训,引领我成长 ——听课,助推我从“师本”转向“生本”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本校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培训模式。校本培训,就本县来说,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师资优势,有着人才济济的教师团队,有着利于老师专业成长的沃土。我校历届校长都十分重视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视野不断开阔,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手段不断科学,终于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放心、同事认可的教师。忆往昔,我参加了各种级别的培训,小到校培,大到国培。起初,学校组织培训活动,并没有引起我的高度重视。我和有些老师一样,都分外向往走出校门,到十堰、进武汉、下广州,去接受专家培训。而学校培训,是草根、是低端、走过场,质量不高。认为某某即使比我强也强不了多少。一种固步自封的思想暗暗地占据着我的心田。自85年参加工作起,从小学到初中,从擂鼓到茂华,教学成绩都位于年级平行班前列,有一种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思想;班级管理也井然有序。随着相继参加校内的教学、班级管理培训,我逐渐感觉到了校本培训独有的魅力。在各级各类培训中,校本培训没有专家的居高临下,也没有大师的高端神秘。我个人认为:次数最多、形式最多样、针对性最强、效果最佳、现实最贴近而又学以致用最快的培训,当数校本培训。在每一次培训中,我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水平都有所提升。今年春局领导给我们七位老师出了一道以“校本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作文,要求我们写好后与大家交流。接到通知,我欣然应充;应充后又久久不能下笔。一日在和妻谈及这个话题时,妻说:“写自己的成长,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一句话提醒梦中人。是啊,校本培训的确惠泽于我,下面我就从听课、评课、科研、班主任四个方面的培训中,助推我专业成长的真实过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听课,助推我从“师本”转向“生本”有人说“优秀的语文老师是从课堂上走出来的”,勿容置疑。但我认为此观点并非唯一。自己不懈地奋斗和艰苦地探索经历,固然重要,但善于听课学习和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有两种:一是服从召唤,集体组织,学校定对象;二是自觉自愿,个人做主,自选对象。故尔我要说,听课是最廉洁、最实惠、最真实、最亲切的培训。听课多方便,足不出校,两步迈进你想要进的班级;听课多任性,想听谁就听谁的,不用事先打招呼;听课多轻松,一支笔一本记录册而已;听课多给力,欣赏又反思,休闲又学习;听课多自由,全凭自觉自愿;听课多潇洒,有时间,听了可以促膝交流;没功夫,可以打个招呼改日再私聊。在听课中,我读懂了许多老师的教学风格。陈政勇老师的“活动式、表演式”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王英老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学生学的有动力;吴锦华老师的“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彰显生本理念,学生学的主动;喻成文老师的“以问题为先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能使课堂高效;余方斌的“教学优化,任务落实”法和王英老师的“任务驱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艳老师的“作文四步教学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扎实有效。我校人才辈出,教学风格百家争鸣,百花其放。耳濡目染,在他们的感召下,我驶入了提高教学成绩的快车道,我懂得了怎样听课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懂得了应该这样听课。身份不变角色变,助推专业成长。进入“学生”角色,“我”听懂否?进入教者角色,“我”的方法科学否?进入指导者角色,“我”还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否?进入管理者角色,“我”有什么评价否? 一人携着五种身份去听课,不是平面式的随意听,而是立体式的听。在这样的情景中听课,就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听,而是以积极地欣赏地思考地批判地心态听。这样,远比自己闭门琢磨十节课、研读十篇教研论文的进步要快得多。我形成了这样的特色。更新观念,以生为本,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作文训练上我采取了:“解题提示——学生初稿——教师浏览——学生互览——精品研读——学生再稿——精品再研”七部作文训练法。讲授课文,完成了从“师本”到“生本”角色的转变。课堂不再是自己独占三尺教坛,不再是自己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我坚信:信学生,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教育。我还先后8次让学生讲校、县级示范课、公开课呢!如今学生登台上课已是常态,我是乐的轻松呢!我从体力上解放了自己。解放自己,一身轻松。在听课中,我感受到有些教师很累。口累,口若悬河,讲到下课铃响,还依依不舍;身累,满满一节课一秒也不停歇。我现在完全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我当学生,学生当教师;我举手回答问题,我点评补充;我一边听讲一边备课一边批改作业呢;还悠闲地浇花养草;兴奋地搞现场转播,即录视频,发布到家长微信、QQ群里;和家长交流信息。我还能在课堂上同步进行学习强国学习呢!我很少布置课外作业,也很少把头埋在山一样的作业堆里。在听课中,我还感悟出一篇自以为写得不错的小论文呢:《一园百景,一课一得》 走进公园,风景单一,则无趣;而风景多姿,则游人如织。教学却不同,一堂课如果面面俱到,全面开花,则会事倍功半。这里不谈百景之媚,单说一课一得之美。教了三十年书,讲了不计其数的课,也听了不计其数的课,一直热衷五彩缤纷的课堂,一直盛赞丰富多彩的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月听了四位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很朴素、单一、直白,四位老师教学的共同点:一课一得。对此我深表赞同并决心向他们学习。一、“一课一得”的含义“一得”的“一”指的是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不贪多求全,定好重点,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得”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让学生学有所得,教有所值。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教师的教,也不是镜中月、水中花。简而言之:“一课一得”,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二、“一课一得”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一课一得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是提高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一节语文课里,讲一个知识点,把它讲深讲透,让绝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掌握,这样通过几年的教学,学生一节课一节课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学到很多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一点,理解一点;理解了,才算是“得”了。这就需要改变教师只管讲,不管学生是否有所得的教学。我曾看到一个老师,在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到教室时,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我想这样的老师,即使在学生全部到齐的情况下,恐怕也不会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吧,因为他要考虑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所“得”多少。其实像这种教师在我们身边还真不少。写到这里,我想到近日一个教师里转了这样一段话:你学,或者不学,我就在讲台,不悲不喜;你听,或者不听,我还在讲解,声音不高不低;你交,或者不交,试卷我还在批改,不快不慢。你,心里没了师长;我,手里没了教鞭,和谐教室,彼此相安。这段话固然是老师们的玩笑话、打趣话,但可以说这正是一课一无所得的方法。三、“一课一得”的践行课堂要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懂得取舍,敢于取舍,科学取舍。陈政勇老师师就敢在取舍上大做文章,不然他哪有大量的时间引领学生涉猎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呢?“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三要:要清楚《课标》的内容,《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尤其要把握住学段目标;要吃透教材特点,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关注文本独特的地方;要联系学生实际 。“一课一得”应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如每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一课有一得”; 每一个章节的教学,要使学生“一节有一得”;每一个专题训练,要使学生“一专有一得”。这样小“得”与大“得”,分“得”与专“得”,形成“得得相联系”的完整的和有特点的教学,从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日积月累则“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有的老师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一课一得”,形成一个序列后,肯定有收获。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把“一课一得”进行到底。听课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最活泼、最给力的培训,听课让我转变了观念,让我学会了欣赏,让我认识了自己,让我解放了自己,我要感谢听课这种方式的校本培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