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在导入新课时,我同时出示唢呐和喇叭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哪个是喇叭哪个是唢呐。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大胆推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第一个长的是唢呐,之后我公布了答案,第一个其实是喇叭。然后通过设问,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也很准确。尤其是一位女同学说唢呐的底端像一个喇叭花,老师说:“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读完这句歌词,学生便徒手做起了吹奏的动作,有的长,有的短。我们在前奏中找到了唢呐和喇叭演奏的声音,我引导他们大胆的说出对这两种声响的感受,如何区分这两种声音。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惊艳到了我,他说“就像两个朋友,一个又矮又胖,一个又高又瘦”,我再次播放了这两种声音,大家纷纷赞同并对他竖起来大拇指。这时的我才发现,在我不敢放手的情况下,有的孩子已经成长到了令人惊艳的程度。在唱到“里乐拉”这句时,我没有告诉它们是什么意思,而是让他们猜一猜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反应特别快,举手说道是“乃哟乃”、“阿哩哩”,原来他联系到了之前我们学习过的歌曲里出现的衬词。这时我告诉它们其实这句也是在模拟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响,并仔细聆听了前奏部分两种乐器演奏2 3 1时的声响。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眼神逐渐有了光亮,大家没想到真的是这样的,都很兴奋。最后,通过师生的接龙唱、男女生对唱等形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很好,不需要老师每句的范唱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模唱旋律,凭借对音乐的感觉以及对歌词的理解,把歌曲演绎的非常精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