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的内容。19.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科书先安排了正比例函数的内容没讨论了这种函数的定义图像和增减性等,然后以此为基础,继续学习一次函数,这是一个从特殊概念从一般概念推广的认识过程。本节课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了解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做图像的方法,明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比较、归纳、总结、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K,B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影响。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变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以及图像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借助直观具体的图像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一次函数图像变化规律及其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了解一次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归纳、概括一次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K、b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影响。4、教学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概括,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像变化规律及特点的探究过程及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二、 教学策略1、 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检测提升的三个环节进行教学。2、 教学方法:采用数形结合,类比法,由特殊到一般等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采取直观演示法,借助几何画板,电子白板展示函数图像形成及运动变化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3、 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概念的直观表象,得出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运用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r> 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3、 思维升华,应用新知4、 师生讨论,总结收获(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热情,我设置了3个问题:1、《新龟兔赛跑》的问题。2、作一次函数图像的步骤是什么?3、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一次函数的图像。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内容埋下伏笔。(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为突出本节课的中点。运用: 动手-比较-讨论-归纳 等四个过程进行。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布置不同的函数要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之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并提出疑问。这样设计,意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形的角度感受一次函数的图像形状。 进而通过讨论,从数的角度来解释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一组同学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由K,b决定的。第二组同学得出结论:当K值相等时,直线互相平行,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K的正负决定了直线的倾斜方向。第三组同学得出结论:当b值相等时,直线和Y轴交于同一个点。b的正负决定了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第四组同学得出结论:K,b共同决定了直线所经过的象限。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习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为今后研究学习其他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三)思维升华,应用新知1、一次函数Y=-2x-4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2、Y=-2x与Y=-2x+4的位置关系如何?3、Y=-3x+7经过哪些象限?4、一次函数,当K为何值时,Y=(3-k)x-2k+18它的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学生作答,互相评价,若时间充足,可以让小组PK,你问我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一) 师生讨论,总结收获这个环节,让学生畅谈收获,各抒己见,互相评论,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只是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一步总结,理解函数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