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课标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标分解
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
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本单元探讨了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从家乡的变化到国家农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发展科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农业地域的发展。
四、教学策略
社会调查,调查包括农作物的种类、饲养的畜禽种类在内的从化城郊农业特点,生产过程。
案例、实例──总结规律──案例、实例验证规律。其中穿插资料图片分析,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讲述课文内容1课时,案例分析以及练习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所谓“民以食为天”,一提到“食”,它是和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是“农业”?
1.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二)过渡
老师:上节课布置了你们调查包括主要农作物的种类、饲养的畜禽种类在内的从化城郊农业特点以及生产过程,那么,从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学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同时锦三村的玫瑰花和桃花种植,以及清香农业、城郊街的花卉和火龙果种植都是比较大型的。至于饲养的畜禽有猪、鸡、鸭、鹅等,从化有多个养猪场,分布在江浦镇、城郊的横江、棋杆等近郊区,主要为中心城区(街口)的居民服务。
老师:这些农作物和禽畜是如何出现在从化的?是否一开始就在从化本土出现呢?
学生:不是,是经过培植、驯化发展来的。
老师:这么多的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在传播、培植与驯化过程中,对于从化的人民来说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为什么我们只选择了这几种,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看法。
学生:因为这几种植物和动物适合从化的自然环境。同时,因为从化地区对这几种植物和动物有需求。
老师: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一般说来,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和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条件是基础,不同区位的气候状况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学生举例:我国南稻北麦,课本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澳大利亚经营牧场)不同地形、土壤类型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学生举例:黑龙江黑土种植大豆,珠江三角洲鱼塘和双季稻,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的牧区)
提高:也就是说,一个地区选择农作物和饲养畜禽时,是从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去考虑的。那么,自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农业影响较大呢?
学生: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地形。
老师:除了自然环境对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对农业产生影响?
学生:社会因素,如市场、政策、劳动力、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甚至食物的偏好。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老师:以上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也各有不同,有些是单一因素起主导作用,有些是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组合的。这些因素是否一成不变呢?它们具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请配合《地理地图册》中的“地中海气候图”和“法国葡萄种植业分布图”,学习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环境因素相对稳定,但是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善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尤其交通运输条件和市场变化较大。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科学技术改善了该地区的降水分配的不合理性。距离市场的远近、市场的大小、产品价格、竞争对手及其政策的鼓励和抑制都会影响农业的区位。法国可以针对自己的优势,以中高档产品为主;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占据不同的季节市场,达到互利互让,双赢!
提高:从地中海这个案例我们看到,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大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激增,城市周围的农民纷纷将生产重点转向蔬菜、肉、蛋、奶以及花卉园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例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插入练习)
现在的昆明是鲜花、干花专业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其产业发生转化,逐步削弱烟草业的发展,扩大鲜花业的发展,评价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
(要点)考虑农业区位选择的气候、土壤、劳动力等一般因素,还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变化、政策建议、市场需求、“吸烟有害健康,鲜花产业有益生态美化环境”的大社会环境。
师生总结: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基本稳定,社会因素发展变化比较大,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老师:在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下,使得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此,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课堂小结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科技等
区位选择
方法、实质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因素的变化
差异、影响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四)承转
老师: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不同,生长的农作物和饲养的畜禽也会不同,因此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在不同的因素制约下,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本为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四个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从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对每个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五)提高
老师:农业生产与人类密切相关,农业区位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农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除了要考虑我们刚学习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外,还要联系第二章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内容,考虑经济成本、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一般说来,距离城镇越远,地价越便宜,农业成本越低;二、还要考虑不同农业产品对交通的需求迫切程度不同;三、不同农业地域类型需水量多少也不相同;四、不同地域类型的单位产值也不同,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卉、乳牛、养鱼、果园、农作物种植。
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综合分析。
(六)课堂练习
1.阅读课本45~46页《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分布:东南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墨累-达令盆地。
优点:农场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地交替使用和羊粪归田,能恢复和保持麦田的肥力。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的耕作和牧羊活动时间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生产选择,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限制因素:水源不足。
特点:提示从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运用、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等方面分析。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运用:规划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下图为“某类型农业生产发展阶段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该农业类型生产的产品是:(A、B)
A.蔬菜 B.花卉 C.乳畜产品 D.粮食
(2)试分析,制约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一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受制于交通运输以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花卉和蔬菜不宜远距离运输,所以该农业分布在需求量大的城市四周。
(3)试比较,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阶段生产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第三阶段生产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
3.读下图,将下列编号分别填入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分类组合两栏的空格中
(注:这道题目可以视课时和学生情况,用于课堂练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分类组合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作为第二节的引入)
①商品谷物农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游牧业 ④大牧场放牧业
A.Ⅰ2 Ⅱ2 Ⅲ2 B.Ⅰ2 Ⅱ1 Ⅲ2 C.Ⅰ1 Ⅱ1 Ⅲ1
农业分类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分类组合
七、教学反思:在讲述课文有关内容时,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思想,以案例分析配合读图为主,结合时事热点,根据课时安排与学生兴趣、水平等实际情况,可以稍微扩展到“中国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WTO与中国农业”“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1世纪农业的变革”等,使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