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 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
全国 I 卷选做题—战争与和平
【高考真题】
1.(2019·全国Ⅰ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
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
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
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
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
年 6 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 分)
【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
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
势危急。
(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解析】(1)据所学 1942 年元旦,中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国际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最终形成得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据所学 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
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和 1942 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得出苏德战场和太
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
‘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
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据所学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
段的开始可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由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
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2.(2018·全国Ⅰ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
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
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 年 9 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
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
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
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 年 12 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11 分)
【答案】(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2 分)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
义战争)。(2 分)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3 分)战争最初在英、
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2 分)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2 分)太平洋战争爆发;(2 分)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形成中。(2 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 1939 年中
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二“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1941
年中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
(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进程来说明。1939 年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再结合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二战
爆发的历史背景来说明。1941 年认为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根据材料二“太平洋战
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
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在形成中。
3.(2017·全国Ⅰ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
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
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
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
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
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
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
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8 分)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
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
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
岛归还中国”并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得出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
列岛等,归还中国;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得出,中国对这些
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据材料,由“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
责任”得出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由“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
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得出中美合作;由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等得出
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由两国首脑会晤中涉及到的香港、朝鲜和印度支那、美
国对华经济援助、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可以得出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最新模拟】
1.(2020 河北省保定一模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高边疆”一词最初由美国格雷厄姆中将于 1980 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他们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
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发展太空工业、商业、运输业。“高边疆”
战略虽然是由美国 30 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的,但是该战略提出向太空
发展的思想与主张,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因此迅速受到美国统
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高边疆“战略问世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具体实施“高
边疆”战略。1982 年 7 月,里根发布总统指令,规定美国太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
“宇宙防御”;1987 年 9 月,里根政府出台了“第二阶段战略防御系统计划”。该计划使“星
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
——摘编自未听昌《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影响。(8 分)
【答案】(1)背景:部分人士(科学家、经济学家、军事战略家)的提出;为改变美苏争霸
被动局面(应对美苏争霸的军事需要);符合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需要;肯尼迪“新边疆”
政策的影响;美国统治集团的推动。(每点 2 分,四点 7 分,有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2)影响:推动世界军备竞赛升级;打破了美苏争霸格局;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
的发展;对世界与和平发展形成威胁;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负担。(每点 2 分,四点 8 分,有
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据材料“由美国 30 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可知部分人士
(科学家、经济学家、军事战略家)的提出;据材料“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
优势的需要”可知为改变美苏争霸被动局面(应对美苏争霸的军事需要);符合美国霸权主
义的扩张需要;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到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的影响;据材料“迅速受到美国
统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可知美国统治集团的推动。
(2)据材料“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
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可知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与和平发展形成威胁;
据材料“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
加剧烈”可知推动世界军备竞赛升级;打破了美苏争霸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剧了美国
的财政负担。
2.(2020 山西省运城调研 46)【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 1922 年德国以财政危机为理由,要求延期支付赔款。1923 年 1 月 11 日,法国不顾英
美等国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
业区,于是德国实行了不计后来的“消极抵抗”政策,酿成了鲁尔危机。英美两国意识到,
像法国这样用武力迫使德国偿付赔款,势将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渍,造成革命危机。英国向
法国发出措辞激烈的照会,要求恢复占领前的状况。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
价证券,迫使法印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同时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
并正式同意美国在 1922 年就提出的建议,即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接替古诺
上台的斯特来斯曼政府宣布停止“消极抵抗”政策。法国则由于财政困难,宣告法军撤回本
土,并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尔危机产生的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尔危机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6 分)
【答案】(1)影响: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法国的国际地位遭受打击,在外交上依附
英美;英美掌握了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动权;德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经济逐渐恢复;为德
国极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温床。(9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原因:鲁尔危机严重危及当时欧洲局势的稳定;出兵鲁尔法国得不偿失;英美的施压
和新的解决赔款方案的提出。(6 分)
【解析】(1)由材料“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并正式同意美国在 1922 年就提出的建
议,即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得出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由材料“英美
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迫使法印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得出
法国的国际地位遭受打击,在外交上依附英美;由材料“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召
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得出英美掌握了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动权;由材料“接替古
诺上台的斯特来斯曼政府宣布停止消极抵抗政策”得出德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经济逐渐
恢复,为德国极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温床。
(2)由材料“法国不顾英美等国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
动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得出鲁尔危机严重危及当时欧洲局势的稳定;由材料“像
法国这样用武力迫使德国偿付赔款,势将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渍,造成革命危机”得出出兵
鲁尔法国得不偿失;由材料“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迫使法印贬值,
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并正式同意美国在 1922 年就提出的建议,即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得出英美的施压和新的解决赔款方案的提
出。
3.(2020 河南省新乡二模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 年初,最
终形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 年以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事
实上共存局面,是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
“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
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截止 1925 年,苏俄企业中有 91 份租
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 3200 万卢布。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整个 30 年代,苏俄(联)
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先是倡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
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
——摘编自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影响。(6 分)
【答案】(1)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现
(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6 分)内涵:
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3 分)
(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一战
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
环境息息相关”可知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现
(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第二小问内涵,
据材料“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
态”“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
命目的”可知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
(2)据材料“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
势’状态”“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
实现革命目的”可知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
了一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据材料“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可知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
4.(2020 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 46)(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 1945 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人们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
力。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
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他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 1968 年 7 月 1 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
敦开放签字,当时有 59 个国家签约加入。1970 年 3 月 5 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有效期 25 年。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拥有核武器,同样是主权国
家,而其他的国家却被剥夺了发展核武器的权利。
——摘编自黄莉娜《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影响。
【答案】(1)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
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2)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对非核武器缔约国存在一定的歧视;有
利于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1)据材料“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人们看到了核武器可怕
的威力”可得核武器危害巨大;据材料“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可得世界反战
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据材料“美苏为了保住他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关于不扩散核武
器条约的谈判”可得美、苏达成妥协;据材料“当时有 59 个国家签约加入”可得大多数国
家达成共识;据材料“《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 1968 年 7 月 1 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
伦敦开放签字”可得联合国的推动。
(2)《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美苏妥协的产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两个超级国的核垄断地
位,对非缔约国存在一定歧视,与此同时条约的签订也大大减少了核武器的扩散,有助于世
界和平稳定。
5.(2020 湖南永州二模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根
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 1945 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朝鲜、韩国成立之后,美国和苏联相继撤军。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1953 年朝鲜战争
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1991 年苏联解
体后,朝韩关系总体趋向缓和,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美国的战略
中心转向亚太地区,故坚持在韩国驻军,并不断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朝鲜多次呼吁美国
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
——摘编自李华《从威慑、遏制到制衡——论驻韩美军历史角色的转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坚持在韩驻军对亚太地区局
势的影响。(9 分)
【答案】(1)原因:二战后期,美苏根据雅尔塔协议分头进军朝鲜半岛的结果;美苏分别扶
持占领区建立政权;两种不同社会性质和矛盾的对立。(6 分)
(2)影响: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导致朝鲜半岛人民的反
美情绪上升。有利于美国推行亚太战略。(9 分)
【解析】(1)据材料“根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 1945 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朝鲜、
韩国成立之后,美国和苏联相继撤军”可知,二战后期,美苏根据雅尔塔协议分头进军朝鲜
半岛的结果,且美苏分别扶持占领区建立政权;美军占领的韩国确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苏
联占领的朝鲜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朝鲜半岛分裂也是两种不同社会性质和矛盾的对
立的结果。
(2)本问影响可以从对美国和对亚太地区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亚太地区而言,不利于亚太
地区的和平稳定;据材料“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
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可知,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据材料“韩国人民反对美国
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可知,导致朝鲜半岛人民的反美情绪上升;对美国而言,则有利于美
国推行亚太战略。
6.(2020 河南、广东、湖南、湖北四省部分市区联考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
与和平】(15 分)
材料 表 3:美国“以粮换油”大事记
主要事件及过程 备注
1973 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
苏联成为世界主要
石油出口国1974 年 8 月,福特继任美国总统。由于多种原因,福
特政府只能利用粮食贸易换取苏联石油
同年苏联粮食歉收
1975 年 8 月,福特与勃列日涅夫会晤,提及两国石油
贸易问题,苏联同意向美国出售石油,白宫决定实施
以粮食换取苏联石油的战略;
1975 年 9 月 5 日,美国副国务卿鲁滨逊与苏联外贸部
长帕托利切夫商谈美苏粮食与石油贸易事宜,双方基
本达成进行粮食与石油贸易的共识;
1975 年 10 月 7 日,美苏达成《粮食贸易协定》;
1975 年 10 月 20 日,美苏签署《粮食贸易协定》和《石
油贸易意向书》
《粮食贸易协定》
规定苏联每年从美
国进口六百万至八
百万吨粮食
1976 年 1 月 25 日,苏联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商讨美苏
石油贸易事宜;
1976 年年底,苏联拒绝降低油价,美苏最终未能达成
《石油贸易协定》,双方始终按照《石油贸易意向书》
进行石油贸易
根据《石油贸易意
向书》,苏联同意每
天 向 美 国 出 口 20
万桶石油
——摘编自安竣谱《以粮换油: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决策的实施过程。(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的影响。(9 分)
【答案】(1)过程:福特政府制定“以粮换油”石油外交战略;美苏谈判并达成《粮食贸易
协定》;美苏签署《石油贸易意向书》,双方按照《石油贸易意向书》进行石油贸易。(6 分)
(2)影响:粮食贸易使美国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石油危机;保证了苏联的粮食供应,~(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但美苏之间始终存在意识形
态分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9 分,一点 3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1)据材料“1974 年 8 月,福特继任美国总统。由于多种原因,福特政府只能利
用粮食贸易换取苏联石油”“1975 年 8 月,福特与勃列日涅夫会晤,提及两国石油贸易问题,
苏联同意向美国出售石油,白宫决定实施以粮食换取苏联石油的战略”得出福特政府制定
“以粮换油”石油外交战略;据材料“1975 年 9 月 5 日,美国副国务卿鲁滨逊与苏联外贸
部长帕托利切夫商谈美苏粮食与石油贸易事宜,双方基本达成进行粮食与石油贸易的共识”“1975 年 10 月 7 日,美苏达成《粮食贸易协定》”得出美苏谈判并达成《粮食贸易协定》;
据材料“1975 年 10 月 20 日,美苏签署《粮食贸易协定》和《石油贸易意向书》”“1976 年
年底,苏联拒绝降低油价,美苏最终未能达成《石油贸易协定》,双方始终按照《石油贸易
意向书》进行石油贸易”得出美苏签署《石油贸易意向书》,双方按照《石油贸易意向书》
进行石油贸易。
(2)据材料“1973 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苏联成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结合所学得
出粮食贸易使美国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石油危机;据材料“同年苏联粮食歉收”结合所学得
出保证了苏联的粮食供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国
际局势的缓和;据材料“1976 年年底,苏联拒绝降低油价,美苏最终未能达成《石油贸易
协定》”结合所学得出但美苏之间始终存在意识形态分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7.(2020 江西丰城中学模拟冲刺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2 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
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
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
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
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 10 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 14 航空队。
“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 80 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
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
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 563 架,损失机组人员
超过 1500 人。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 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损失率超
过了 50%。“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6 分)
【答案】(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 年 5 月罗斯福总统宣布《租借法案》
适用于中国;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元旦 26 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42 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
中国。(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得 9 分)(2)贡献: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提供了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军作战的军备物资;为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
友谊。(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解析】(1)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1942 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据所学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可知,1941 年 5 月罗斯福总统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据所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可知,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元旦 26 国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据材料“1942 年,日军占领缅甸,切
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可知 1942 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
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2)据材料“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可知,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
提供了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军作战的军备物资;据材料“‘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材料“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
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 10 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 14 航空队”可知,
中美两国共同合作,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
8.(2020 湖南名校大联考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70 年,拉美 21 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 200
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
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 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
有权建立限度为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
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 10 年。1981 年里根政府上台
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
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
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
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 1982 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
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6 分)
【答案】(1)原因:美苏的全球争夺和发达国家的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第三世界崛起,反对霸权主义;沿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的加强。
(2)简评: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发达国家控制海洋资源的企图;反映了美国对联合国权威
的挑战;不利于海洋秩序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1)注意从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世界整体形势、世界国家发展与美苏的关系、沿
海国家自身权益要求、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等角度回答原因。
(2)主要从美国反对公约的真实目的及其对世界局势破坏、对世界主题发展的影响等角度
进行简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