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泡泡的联想
授课过程:一、 吹泡泡泡泡的联想1、 师:“你会吹泡泡吗?”泡泡的联想2、 师:“怎样吹得又大又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慢慢地吹,轻轻地吹。泡泡的联想二、 怎样把泡泡留住泡泡的联想学生回答各种答案泡泡的联想教师总结:把它吹在纸上。教师示范,轻吹轻放,并告诉学生纸上的泡泡不宜过多。三、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四、 每小组几张画。找找泡泡在哪儿。在汽球里,在背壳里……五、 今天我们来做“泡泡的联想”(出示课题)1、 出示一张泡泡画,问:可以联想成什么?2、 作画过程:吹泡泡,勾轮廓,画背景,上色。六、 学生制作七、 将画好的作品粘在黑板上,最快的同学为大家敲章。
我主要对第四~第五部分进行以下几点分析:教学形式:教师先将不同的图片分发给每一组的学生,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寻找图中的“泡泡”,再请全班同学共同找找这些图片(电脑媒体)中的“泡泡”。教学形式有分有合,灵活生动,而且当某些同学看到与自己这组不同的图片而无法马上找出“泡泡”所在时,看过这些图片的小组同学就可以及时补充回答,这样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以体现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泡泡的联想提问设计:教师用了两个重要的提问完成了这一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泡泡在哪里”?以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找“泡泡”,而且还是以美丽的画面对学生之后的创作进行提示: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完成后的作品,“泡泡”经过添画可以从原来抽象的物体变成具体的事物。第二个问题“这些泡泡可以联想成什么?”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也比前一个问题更难,同时也是对“泡泡”创作的关键,它不但要学生想象单个“泡泡”,而且对联体(两个,或三个组合)“泡泡”的想象,从找到想,问题逐步递进,条理明确,为学生的大胆想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泡泡的联想教师教态:在提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注意到教师特意请了两个不曾举手发言的学生来回答,这一点给我印象深刻,较沉默的学生在开课时往往被人忽视,而陈老师能请他们来回答问题,充分体现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及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也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更加喜爱这个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教学反思:这是一堂自编教材的课程,题材的选用,环节的设计,课堂气氛的掌握,体现了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执教者的经验和能力,内容精彩有新意不但学生喜爱,连在座老师也被深深吸引。“泡泡的联想”其实就是对圆的联想,但教师巧妙的选用了吹泡泡的形式来做圆,不但能使纸上的圆又大又正,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一上课就被深深吸引,而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神情更体现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喜爱程度,这就使这堂课成功了一半,而之后环节的紧扣“吹泡泡”,“将泡泡停留在纸上”,“想象泡泡”,“添画泡泡”一个个高潮迭起,使得这堂课精彩分成第四,第五部分内容(对泡泡的联想)是整堂课重点中的重点。因为只有想象丰富了,之后才能添画出出色的完整作品,这时教师出示了各种各样由“泡泡”变化来的事物,它们生动具体,同时不仅仅是对单个的“泡泡”的描绘,还有对双个,或三个连体“泡泡”的描绘,从中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我想执教者是具有这样的素质的,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的想象力也丰富活跃了起来,在问到“这些泡泡可以联想到什么时?”学生们积极举手,争先发言,有的答案充满童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泡泡”进行添画是第五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将所吹的“泡泡”添画完整,其中有对“泡泡”进行勾边,我觉得这部分是否可以略去,因为有的“泡泡”勾了边反而没有“泡泡”原有的自然,我建议可以将吹“泡泡”的肥皂水颜色调深些,这样“泡泡”的轮廓就清晰了,再在适当的位置根据想象添画,这样的画面更能达到“泡泡的联想”这一主题总的来讲,第四、第五部分的设计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愉快的,轻松的想象,创作,从而完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出色的反馈,就是教学目的达成的最好体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