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这一课时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根据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2.教材分析:《赶圩回来啊哩哩》是一首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歌风格的歌曲。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的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圩归来的路上,嬉笑欢快、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必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及彝族风情,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和形象的作用。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准确配词,拓展部分情绪对比与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3.通过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彝族人民欢唱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评价任务:1. 通过身穿彝族服饰的图片作为兴趣的激发点,引入本课的学习,符合年龄特征,通过解释课题解决“啊哩哩”吐字问题,为学唱环节打下基础。2. 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理解音乐,让学生体验并简单地描述出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用身穿彝族服饰的图片导入新课。教师: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视频播放彝族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教师:同学们,彝族美吗?彝族山美,水美,人也美,其实,彝族的歌更美。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彝族歌曲。出示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3.解题:什么是赶圩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赶圩吗?赶集的时候人们会做什么?满载而归会让人心情怎样?再读课题,提示 “啊哩哩”要唱的活泼、跳跃、有弹性。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内容(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新授歌曲
活动二:新歌教学1.聆听体验,初识歌曲。(1)一听范唱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歌曲的速度呢?歌词中唱得最多的是什么?(2)二听歌曲1、2段,课件出示歌谱。教师:那“啊哩哩”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师小结:彝族人民特别喜欢用“啊哩哩”表达内心和喜悦与快乐,以往学过的很多彝族歌曲中就经常出现“啊哩哩”。(3)三听歌曲1、2段,小声跟唱主歌部分。教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彝族人民高兴喜悦的心情,感受一下主歌部分“啊哩哩”旋律上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音高、节奏、力度的不同) 2.学唱歌曲。(1)学唱第一部分学唱 “啊哩哩”,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一段曲谱。师生接唱,学生跟琴慢速试唱“啊哩哩”;手势跟曲谱试唱第一部分第一段,解决“啊哩哩”音准;教师提示演唱情绪:喜悦活泼;“啊哩哩”吐字要有弹性、轻快跟琴原速试唱第一段。(2)学唱第一部分第二段。教师:什么样的生活 让彝族人民这么高兴?从歌词中找答案。跟琴试唱,提示:蜜一样地,蜜是什么味道?跟琴唱,提示:你吃到蜜时是什么表情?甜到心坎里,用声音表现出来。 完整学唱第一部分三四段。 教师:彝家姑娘被银 项链、金项链打扮的越发美丽,连小鸟也跟着唱了起来,晚霞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美不美?请同学们美美地演唱三四段。(男女生接唱方式学习)(3)聆听学唱第二部分 1.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第二部分更加喜悦更加高兴的情绪。 2.师生合作完成第二部分。教师:这一部分是完全重复的吗?找找哪里是重复? 师生接唱,解决音准问题。 (4)完整演唱歌曲1、2段。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创作、表现歌曲环节
活动三: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1.火把节视频。 2.学习简单的彝族舞步。 3.表演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环节四拓展延伸(总结)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参加彝族火把节中,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祝福彝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附: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