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4)基于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2.教材分析《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的故事。层次清晰,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字里行间表达着伙伴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本文词句学习的内容比较丰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习的重点。本文是学习朗读对话的好材料,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对话朗读练习。 3.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对小公鸡和小鸭子比较熟悉,基本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不难,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交流,关心帮助同伴这种经历却很少,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依据课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学词,通过角色体验朗读课文,感受伙伴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等13个生字和提土旁一个偏旁;会写“他、河”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的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生动形象。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评价任务1.通过指名读、领读、齐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2.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师生对话、齐读等方式感悟文本,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生活中常用的短语。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想象、学生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伙伴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3′)
活动一(1′)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评价任务四)
活动二(1′)2.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外形、习性的不同。
活动三(1′)板书课题《小公鸡和小鸭子》,学生齐读。(完成目标四)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3′)
活动一(5′)1.教师范读,学生借助图片感受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标自然段,自主学习生字新词。3.同桌互读,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完成目标二)
通过范读、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通过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感悟文本,引导学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任务一、三)
活动二(6′)1.拼拼音读词语,正音。2.交流:偏旁理解(捉、喊、急、跟)、“不”的读音 生活经验(身:汉字演变)3.去拼音齐读。(完成目标一、三)
环节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18′)
活动一(10′)学习第一段一块儿:儿化音;提土旁(完成目标一)
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感悟文本,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优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想象、学生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伙伴间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 (评价任务二、三)
活动二(10′)学习第二段(1)个别读(正音):这一段有几句话?(2)学习第二句:吃得很欢;第三句:急得直哭(3)带着感受读。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三(8′) 学习第三段1.个别读,正音。读词语2.分角色读。3.对比句子,读一读:偷偷地4.死:字义理解,汉字演变(完成目标三)
活动四(8′) 学习第四段1.师引读。2.对比句子,读一读:飞快地(完成目标二)
环节四书写指导(5′)
活动一(3′)1. 出示本课带有“口”的4个字,观察口在不同的字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哥”,强调笔顺。2.也、他、地:形近字区别2. 学生练习,提示写字姿势、书写笔顺。活动二(2′)反馈评价:上下结构、占格(完成目标一)
通过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识记字形、书写生字的情况。(评价任务一)
环节五课外拓展(1′)
1.推荐阅读《狼来了》,感受真正的友谊。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完成目标三)
(评价任务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