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改变重外轻内的政治局面C.确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2.“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重文轻武B.强化皇权C.分权制约D.控制地方3.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4.叶坦在《大变法:宋神宗与十一世纪的改革运动》中记载,司马光主张“今灾变至大,国用不足,臣谓不可不小有变更”。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是未得善理财之人,“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  ) A.减节冗费B.合理用人C.增加税赋D.增加生产5.在经历一场剧变后,一位士人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A.秦末农民战争B.西晋五胡内迁C.中唐安史之乱D.北宋亡于女真6.据余靖《契丹官仪》记载,掌管契丹事务官员,穿胡服,掌管汉人事务官员,穿汉服。这表明辽朝政治(  )A.契丹人管契丹事务B.汉人管汉族事务C.因俗而治D.抵制汉化7.金朝的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对这一特色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女真民族历史的传承B.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C.说明女真社会制度先进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8.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交融C.推行行省制度D.实行“四等人制”9.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1274年)三月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10.元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量中亚、西亚人随着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国,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民族共同体的纽带是(  )A.伊斯兰教B.藏传佛教C.本土道教D.程朱理学11.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12.宋仁宗在位期间,允许市民商户临街开设邸店,废除了街鼓制度。熙宁年间,废除坊正一职。材料说明(  )A.北宋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13.“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4.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终完成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5.据史书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宋真宗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16.北宋苏轼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苏轼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17.南宋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刑,深用叹慕。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D.怀念先贤,光大儒学18.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它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  )A.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C.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 D.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19.宋代私人藏书风气盛行,世家大族尤其是诗书类的世家大族,是宋代私人藏书事业的重要生力军。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市民文学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20.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他创制西夏文,命野利仁荣演绎之,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字形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12分)(2)综合材料三,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8分) 22.(20分)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生活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富裕闲暇的生活以及独立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摘编自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12分) 单元达标检测1.C2.C3.A4.D5.D6.C7.C8.D9.D10.A11.D12.C13.B14.C15.A16.C17.B18.A19.D20.A一、选择题1.C 针对材料中武将擅权和拥兵自重的现象,北宋政府采取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故C项正确。2.C 材料说明了宋朝政治制度的一个特征是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治制度注重分权制衡,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A 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使仁宗、英宗时出现了严重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故A项正确;北宋仁宗、英宗时社会经济仍然在发展,故B项错误;经济格局的变动与财政收支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国家局部统一与财政支出过高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4.D 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意思是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该主张提倡发展生产来实现民富国强。故选D项。5.D 宋初过分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强干弱枝的局面,地方贫弱无权,在边疆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使金军能够长驱直入,消灭北宋。故选D项。 6.C 仅从官员着装不能判定官员的民族属性,故A、B两项错误;官员着装与所辖民族事务一致,体现出辽朝政治因俗而治的特点,故C项正确;官员着装既有契丹服饰,又有汉族服饰,表明辽朝并未抵制汉化,故D项错误。7.C 金朝入主中原以后,学习汉族先进政治制度,但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反映了女真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是部落联盟时代的产物,因此不能体现其社会制度的先进。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8.D “四等人制”易激化民族矛盾,影响国家稳定,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故选D项。9.D 行省曾承担军事征伐,与材料中“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荆湖行省……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相符,故D项正确。10.A 伴随着蒙古征服,中亚、西亚的大批穆斯林移居中国,他们在伊斯兰教整合下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时称回回人,为回族的前身,故A项正确。11.D “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说明在两宋时期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故D项正确。12.C 题干主要反映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商人地位的变化,故排除D项。13.B 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在“商业革命”中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14.C 宋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5.A 根据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人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16.C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无法全面体现材料信息,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B项错误;依据材料“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可知,苏轼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项错误。17.B 程朱理学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加强统治,故B项正确。18.A 宋代话本小说“亲民化”倾向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求,体现文学的平民化发展,故选A项;话本小说是对传统文学的发展,故排除B项;话本小说宣传的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价值观,故排除C项;《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创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故排除D项。19.D 根据“宋代私人藏书风气盛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故D项正确。20.A 根据材料“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字形方正”可知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1.答案 (1)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6分)作用: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分) (2)关系: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表里);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4分)特点: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4分)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得出行省对地方行政区划标准的创新,打破按山川地形划分的旧制,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以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概括材料二可得出行省权力划分上的创新;第二小问可从对当时政治、后世政治、多民族国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2)据材料三分析总结即可。22.答案 (1)变化:市民阶级正式产生。(2分)(2)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6分)(3)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认识: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通俗文化;儒学发展到新高度并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6分)解析 (1)据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概括即可。(2)从宋代三大发明应用的角度进行概括说明。(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从朱熹针对的社会现象及其主张分析概括即可;回答第二小问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于思想文化的影响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