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学习目标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重点)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式。(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重点)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申诉,要求其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仁王护国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1934年,“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悲观论调,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作为有良知、不自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鲁迅先生对上述情况颇有感触,奋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重点字注音玄虚()诓骗()省悟()脊梁()慨叹()诬蔑()渺茫()抹杀()宰相()摧残()倘若()搽粉()前仆后继()xuánkuānɡxǐnɡjǐkǎimièmiǎomǒzǎicuītǎnɡchápū 重点词语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情绪。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着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不足为据:不能作为凭证、根据。 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二部分(3~8):反驳敌论。以古今事例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三部分(9):得出结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中国人的筋骨和脊梁,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第一部分(1、2):揭示对方的论据、论点,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课文研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有的中国人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情。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对方的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①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②不久:只寄希望国联。③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敌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敌论点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国人”指全体中国人民,范围大。敌论据中:“我们总自夸着……”中的“我们”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曾在文章最初发表时将文中加点的语句删掉,为什么?因为这些语句批判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号召人们“求神拜佛”为幌子,蒙蔽群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这一怯懦、无耻的行径。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了难堪的境地。所以,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将这些语句删掉了。 “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中国的脊梁”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有自信力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内涵?状元宰相: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这句话指要判断中国人有没有自信力,不能相信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而要自己观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1.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文章将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悲观论调进行了有力批驳。文章先摆出对方得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的三个论据,随即进行反驳,指出其论据并不能证明其论点,直接反驳了对方的论点。接着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且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这等于宣告了对方的论点不成立,间接反驳了对方的论点。 2.语言犀利,文字洗练,富于战斗性。文章开头的“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充满嘲讽意味。“总”表现出国民党当局长期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丑态;“只”表现出国民党当局仰人鼻息、摇尾乞怜的可怜相;“一味”表现出国民党当局沉迷其中、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辛辣的语言勾画出国民党当局的丑恶嘴脸,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词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小练1.下列加彩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玄虚(xuán)依赖(lài)求神拜佛(fú)B.脊梁(jǐ)舆论(yú)搽粉(chá)C.渺茫(miǎo)抹杀(mò)诬蔑(wū)D.官僚(liáo)笼罩(zhào)前仆后继(pú)答案:B点拨:A.佛—fó。C.抹—mǒ。D.仆—pū。 2.下列各项中加彩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资源正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利用。B.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C.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D.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答案:D点拨:“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答案:(1)排比(2)反问(3)比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