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传达思想感情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不逮意”的现象。因此,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佳作出自苦心。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苦改作品的经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在“悼红轩”中对原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才定稿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时间长达五个年头,在这其间,他重写了八遍,誊抄了七遍。托尔斯泰曾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高尔基对此的评论是:“托尔斯泰把一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鲁迅先生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或段删去,毫不可惜。”巴金先生说得更坚定:“我愿意做一个写到死,改到死的作家。”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本章共有三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观点的发展、内容的添加、顺序方面的调整以及角度的转换等。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的修改。包括中心的明确、材料的选择以及局部思路的条理化等内容。第三节主要从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等方面讲述语言的锤炼。目的是引导我们了解语言锤炼的技巧和方法。对写作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结构完整”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具体地说,“结构完整”有如下要求:(1)要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和内部联系。如记事的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缺一不可,议论的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2)结构要清楚、完整。即写文章要有头有尾,有详写有略写,段与段的安排要清晰、合理,
过渡、照应要和谐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3)结构要严谨。“严谨”是指段与段之间蕴涵的逻辑力量,这在议论文中最为常见。议论文可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安排各段内容。(4)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布局谋篇。不同的文体对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不同的要求。记叙文可以以文章主旨、人、事及观察时的立足点的转移,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主要以逻辑为主来组织材料。说明文可以按时间、空间、事物的特征、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顺序。整体的修改是指就文章中心的表达、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结构的构筑等几个方面作宏观的修整,使文章在关键的方面有所提升。具体来说,文章整体修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观点的发展写作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化和细化的过程,分析问题应越来越深刻透彻,要能从多层面进行思考,这样文章在立意上才能占得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1.观点沿着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沿着原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对事物提出高于或深于一般人的见解,在文章中能表达超乎一般人的、带远见性前瞻性的看法,将某种理论使用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表达某种更加完善合理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如一篇关于“公平”的文章,立意时首先就会想到“社会需要公平”,以此为论点就会过于宽泛、平淡。如果深入思考,“不公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打造公平社会,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该怎样去做,这样分析,文章就会写得深刻多了。2.观点的发展还是对原有观点的补充和增添。事物是多侧面的,但在写作初期我们未必能够全部把握。随着分析的深入,我们常常会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想到,于是,文章就开辟了新的空间。针对关系型题目的作文,初写时容易犯理解偏差或不够全面的毛病,修改时需要对观点进行补充和增添。例如命题作文《人之常情》,乍看挺俗,挺容易写;细细琢磨,会发现这个题目隐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在“解题”上下功夫。“人之常情”有两种基本的理解:一指人们通常的心态、情感或情绪,二指人们所认可或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一些规则、礼仪,以及世人所崇尚的品质、精神等。这样一来,作文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可对它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深层解读,可对它作比较分析,可对它作因果追问,还可反向立意等等。二、内容的增删文章的内容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思想服务的。有些文章材料不够充实,情节不够完整,无法充分地表现主旨;而有些文章刻意追求内容“丰富”,不去考虑中心主题,结果罗列的材料游离于主旨之外,过犹不及。针对以上情况,修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内容的添加
“车轱辘话来回说”是许多学生写作时常犯的毛病。原因之一,是缺乏丰富的事例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反反复复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这样的文章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同的事例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蕴涵着略有区别的哲理,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事例的过程中常常可以促发我们作更深入地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深化。紧扣中心添加论证材料,以期从多个侧面证明观点,甚至深化观点。2.内容的删减许多同学以为内容丰富就是材料多,写文章容易犯“堆砌”材料的毛病。写议论文,为凑够字数,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层面的材料不厌其烦地罗列,显得重复啰嗦,还可能有些材料证明不了中心;写记叙文,不知详略安排,只知内容的平铺繁琐而无构思。针对以上问题,修改时要懂得删繁就简,合理地安排材料。三、顺序方面的调整写文章要合理安排顺序,结构思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在此基础上才知道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该怎么表达。文章的体裁不同,结构思路也不尽相同。如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层次来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的论证顺序。记叙文多用“连贯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通常顺序为“发生——发展——变化——结局”;有时,采用倒叙手法,也还是属于“连贯”的范畴。各类文体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结构来安排材料。总之,文章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是篇章组织的技巧。前者是指把应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等技巧上。文章的顺序安排不合理,势必影响主题的表达。巧妙地调整顺序,则会使文章增色。一篇平铺直叙的记叙文如果调整为倒叙的结构顺序,就可能增加了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篇议论文如果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思路调整顺序,观点的论证就水到渠成。总之,对文章进行整体修改,顺序调整是关键的一环。四、角度的转换1.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1)议论文开头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也可以从小事切入,自然引出观点,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2)写人记事的文章切入角度更为关键。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不是成功的记叙文。成功的记叙文讲究切入正题的技巧,或以悬念开头,或以误会导入,或营造某种情境氛围,均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面对平庸的入题方式,修改时要勇于转换切入角度,方能打造文章的亮色。2.行文过程中角度的转换可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1)写作记叙文要注意选材的角度,忌从同一侧面选取材料,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选材,
才足以阐明中心。例如:著名作家魏巍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三个角度选取了三件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孩子和防空洞谈心。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材料不多但显得丰富。(2)写作议论文一定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如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喻证、引证等。论证角度的转换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把握合理转换角度的原则,对文章进行修改,文章会提升层次。如题为《不要说你是好心》的满分作文,从“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词之时”“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三个角度选取三个材料,农夫与蛇的故事、藏独分子分割祖国的行径、野生华南虎数量减少到以个位数计算的事实,体现了材料角度的转换、论证角度的转换。文章显得特别有厚度。文章的整体结构是要为文章中心的表达服务的。要使中心表达明确、透彻,除去注意语言的运用以外,结构上也必须力求完整、严密和条理清楚。一篇文章,无论思想内容多好,无论词句多么优美,必须全篇组织得好。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安排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前前后后,联系得紧密,照顾的周到。没有前后脱节的地方,没有丢三落四的情形,没有拖泥带水的毛病,读者读了才能得到清晰明确的印象。本节就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探讨。例文一 《眼睛》[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原稿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不够充实,显得文章单薄无感染力,需要添加内容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二是有些语句使用不准确、不恰当,与文章的中心(感情基调)不够协调,需要调换。针对上述问题,修改稿作了相应变动:1.修改了题目,原稿的题目是“眼睛”,修改稿的题目为“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改可谓巧妙!通读原文,文章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形象,题目反其意而为之,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她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里却是“明亮”的。相比之下,用“眼睛”作题目就平庸得多。2.修改稿较原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修改稿在三个地方丰富了内容:第一处在原文第二段的开头部分,原文用“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概括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于笼统;修改稿则不惜笔墨,用“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她快乐吗?真的快乐吗?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的敏感、古怪?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深夜被窝里的哭泣?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替换了原文“我疑惑不解了”的概括说法,这8个问句,
问出了作者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着读者也想去了解这个人。修改稿把它独立成段了。第二处在原文第二段(改后第三段)中间部分,原文“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很是概括,读者自然是不明白,这样“惜墨如金”是不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修改稿用一组排比“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又加上一个省略号,一个健谈爽朗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又增加一个神态动作的描写“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更突出了女孩的乐观。第三处在原文第二段的结尾部分(改后第三段的结尾部分),修改稿在“她会怎么样”之后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又是一连串的问句也问出了读者心里的猜想。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3.修改了使用不准确、不恰当的语句。原文第二段“她爽朗地答应了”中的“爽朗”一词与“答应”存在着搭配不当的毛病,“爽朗”是“开朗、直率”的意思,是人的一种性格特点,多与性格搭配,如性格爽朗;改为“爽快”(舒适畅快;痛快),搭配就恰当了。紧接着一句“来到后就随便地坐在床上”,显得主人公大大咧咧,不像一个女孩子的表现,改为“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就写出了人物的修养与坦然,与中心吻合起来了。第三句原文“后来索性脱了鞋子靠在床上了”,在表达上前后不照应,“索性”写出了人物的开朗大方,“靠”却表意模糊,怎么靠?斜倚着?半躺着?盘腿坐着?只有第三种靠法才符合人物个性,所以修改后变为“后来,她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这个细节的增加,就使文章严谨了,人物形象也突出了。第三处“她许是痛苦的吧?”与“断语”“不”语调不协调,前面肯定,后面推测、拿不准,变为改后的“是痛苦的!”就协调起来了。例文二 《我的奶奶》[奶奶和纸鹤]原稿《我的奶奶》从“我”出生到“我”上中学,时间跨度十多个春秋,在短短的篇幅中,写了奶奶后半生的故事,“和我一起玩游戏,给我折好多纸工艺品,还可以用面捏面人儿”,“睡觉前,奶奶给我讲故事”,“又成了我的‘家教’”,上中学后,奶奶住院,等等,描写重点与情感重点不突出。修改稿《奶奶和纸鹤》只截取了奶奶生病住院期间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修改稿较原稿的字数变少了,但它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纸鹤,从这一事物入手,把散乱的内容贯穿起来,全文由顺叙变成了倒叙,结构发生了变化,文章的线索和感情也因此更加凝练。最后两段没有大的修改,但是在修改稿中这两段与文章的整体却更加融合,而且感情也变得更为强烈,更能表现对奶奶深切的怀念之情。记叙文选取材料,塑造人物形象十分讲究。材料不够充分,人物形象就不够丰满;但材料太多没有取舍,一样也损害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是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物更容易犯此错误。
因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太熟悉了,材料也太丰富了,写进文章时,觉得这个行,那个也好,不能果断取舍。可不能忍痛割爱,就会造成文章详略不当,线索不清,人物塑造也不会成功。所以对此类文章来说,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紧扣中心,与之无关的一概舍去不用。另外,文章的切入点及线索应把握好,这样才能使内容紧凑集中,主旨鲜明。1.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提示 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观点的发展。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另一种是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第二,是内容的添加。举例是使内容丰富的一种常用方法。第三,是顺序方面的调整。第四,角度的转换。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2.如何理解结构与思路的关系?提示 结构是思路的体现,是思路的载体。什么是文章的思路呢?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思维进程。文章的结构组织或隐或显,犹如大山的构架和脉络,它总要具体展现作者行文的思路。一般而言,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等。一般来说,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写作的思路如果不清清楚楚,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么文章的结构就会出现混乱、逻辑不清等情况。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先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写作。就像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3.结构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提示 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是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要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内部联系。文章的结构不只是一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写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写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写作者对客观事物必须有一个深刻、清晰、明确的认识。写作者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把客观事物作为“原料”,经过头脑“加工”,加以“改造制作”,正确地、全面地、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客观事物虽然繁杂多样,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时间有先后,空间有距离、方位,有它的起止点。就一个事件来说,总有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有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一个问题来说,总有其内部的矛盾和外部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我们写文章,就要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来安排结构。第二,是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文章的结构是人们用语言思考、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思维的历程从哪里开始,结构也就从哪里开始,结构是思维的体现和发展,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一致的,它是人们正常思维的一种反映。就人们的思维形式来讲,大体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当然还有其他思维形式,如灵感思维等等)。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的。如何让文章结构完整?1.借助联想、引申拓展观点千古文章意为高,观点的深浅高低决定着作文的水平。要想提炼出深刻高远的观点,可对题目采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现象探本质,由结果寻原因,由此联想彼;理从事来,因小见大,虚实相生,表里相映,两者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此思考,必将会提炼出令人满意的观点。例如优秀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一文,就以“咖啡”为触发点,写出了一篇厚重的文章:我于咖啡中看见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题记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的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样一个倔强爱着的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总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有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格,咽一口,自己体会。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厚重与崇高,相信是很多读者在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我于咖啡中看见》作者将“咖啡”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作者以思想家的形象在咖啡的缕缕细烟中细品咖啡,放飞思绪,品读人生,感悟岁月。文章的“我”彰显突出,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而丰富的伍尔芙、史铁生,在解读中既紧扣咖啡又不是对咖啡的简单肢解,处处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正因如此文章中不乏闪烁思想光芒的句段,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2.增删材料保和谐文章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好的文章“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内容不多不少,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写文章要做到不干瘪不空洞,就记叙类文章来说,若文章内容不充实、情节不完整、细节不鲜明,就应该作相关增补;就议论文来说,若论据不充分,也应添加。还要做到不重复累赘,不画蛇添足,只要与主旨无关,只要妨害表达,就要能够忍痛割爱,弃之如芥。例如满分作文《世间再无真“狂”人》世间再无真“狂”人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念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有诗云:成熟了的/都必须低着头么?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露锋芒?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睛,腋下夹着书,低着头匆匆地走,显出儒家风流;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和祥可亲,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还有专家啦,成功人士啦。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露出锋芒。就以那知名歌唱演员来说,他还是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他人气少,红不起来,于是他变了,变得圆滑了。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圆滑了的时候,也就世间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风度翩翩的儒者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高中时谈及恩师时“狂”言:“居然是上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当时对老师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天下懂庄子的就两个半,一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自己,剩下半个大伙共抢!”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他大喊:“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自言“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的李敖不顾社会的功利,也狂得洒脱。他有《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的: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这些都是“狂”人啊!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国民族屹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顶梁柱,是历史的撑天树,是一种良知的傲慢!可叹,当代社会,这种狂被名利吞食了,这种“良知的傲慢”也被风尘遮盖,于是,都变了。当所有的人都将“大家好,我来了”改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时,世上再无真“狂”人,这不是时代的悲哀吗?3.选好角度和结构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切入,选用什么样的结构呈现,都要依据写作的目的和文章的主旨需要。对于角度的选择,建议新字当头,敢为人先,才能先声夺人;对于结构的选取,也要从行文的流畅和给人的印象深刻着眼。总之,要遵循人们的认知习惯,充分展现文章的主旨。例如满分作文《我的时间》:我的时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多情的词人嗟叹春光易逝,一生何尝不似一花,开落有数,盛景不长。不同的是,我们是自己的耕耘者,这一生的光阴我们可以用双手盈握,使之盛放。不去欣羡牡丹的天香国色,不去仿效玫瑰的馥郁芬芳,我有我的花期和生长的轨迹,小麦只花开十秒,其果实却养活了数亿人,它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也会有自己的完满。我愿成平凡的小麦,不盲目复制他人,只在合适的时间做好该做的事!
过去的悲喜我都会用心铭记。从牙牙学语、摇摇慢步,到一路欢歌,一路悲泣,关于从前的点滴如雨水渗入我心田,留下永恒的印记。过去的成或败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从中看到懵懂看到青涩更看到前行的方向。诚如诗云“昨日之事不可留”,我那已逝的时间伫足在心田一隅,温言提醒我认清远行的方向。现在的时光我更会用力把握。朱自清20岁写下《匆匆》,明白了时如指尖细沙,易逝易去;迟子建在年迈的老母发间觅到了光阴的影子,无声却确实存在。18岁的我,初入成年的礼堂,窥见了世间之大,更窥见了这时光难挽的步伐。“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老话仍响彻耳畔,我却明了真正的惜时是把握当下。我不去羡慕郑亚旗幼年辍学,自学成长;我不因马克离校建脸谱网站大获成功而盲目效仿;我不因李娜网球场上的英姿而弃学从体;我不因夏达漫画独绝纵横画坛而决意学画。他人的成功因时因地而易,我却有自己的轨迹。过去教会我认清航向,现在要求我笔直向前,不因他物改变人生方向。白白蹉跎这贵如春雨的青春。春生秋实的自然规律不改,我亦执守我成长的轨迹,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我人生的荒田也会长出金麦穗,嘹亮的赶车谣声声不绝。未来的光阴虚无如彼岸繁花,我难以触及难以改变,却将它装裱进挂历,砥砺我握紧现时的时间。同时,那来自未来的华灯将照亮我前行的漫漫路途——即便坎坷也将从容过之!诚如赫尔曼所说:“人生是树林里的大树,我们只是穿行而过的风。”我们一生的时间仅是造物主的恩赐,它短暂易逝,但我们却可好好把握,不因乱花迷人眼,而虚度这光阴。我的时间我会把握,铭记过去,立足现在,迎向未来。任世界繁芜变幻,我只守住我的人生方向,让有限的时间迸发出璀璨的花火,照亮一生。文章采用意识流的随想形式,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多情的词人嗟叹春光易逝”开始,以独特的视角,抒发了“过去的悲喜我都会用心铭记”,“现在的时光我更会用力把握”,“未来的光阴虚无如彼岸繁花”的个性情怀,诠释了“我的时间我会把握,铭记过去,立足现在,迎向未来”的深刻内涵。1.下面这个作文片断要增删、调整哪些内容才能使论证力度大大增强?徐志摩说过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虽说这样说有些消极,但也颇有道理:与其落得遍体鳞伤,不如全身而退,另寻他路。其实,在适当的时候松手也是大智慧。松手不是失去,而是更大的获得。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陶渊明毅然辞官归隐,最终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柳永不满庙堂的趋炎附势,他飘然而去,在云淡风轻中获得了生活的自由;越国失败后,勾践能屈身俯首,放弃帝王的尊严与神圣,跪倒在夫差面前,经过“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欲望,装不下太多浮华,要想到达彼岸,该松手时就要松手。答案 这则证明“在适当的时候松手也是大智慧”的文段选用的证据材料不少属古典事例,
且陶渊明与柳永均属于文人这一范畴,可删掉其一,再增加另外角度的材料。几个材料的顺序也应作一下调整。修改后要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而有条理才行。例如:徐志摩说过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虽说这样说有些消极,但也颇有道理:与其落得遍体鳞伤,不如全身而退,另寻他路。其实,在适当的时候松手也是大智慧。松手不是失去,而是更大的获得。面对帝王的尊严与神圣,勾践松开了手,跪倒在夫差面前,收获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胜利果实;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陶渊明松开了手,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面对美国的高薪聘请、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邓稼先松开了手,毅然回国,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欲望,装不下太多浮华,要想到达彼岸,该松手时就要松手。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原稿]山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萧索沉闷的气息,有点豆芽的味道,黄瘦、惨兮兮的……爹是完完全全的庄稼人,虽然是爷们儿,但因妈长年卧床,家里的活他都一人揽了,也不让我们插手,说是怕耽误我们三姐弟学习。这些年他一个人养活五口人,我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是,我知道学费依然是压力,我的压力,爹的压力,我们全家的压力。……[修改稿]山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气息,有点豆芽的味道,惨兮兮的……爹是完完全全的庄稼人,虽然是爷们儿,但因妈长年卧床,家里的活他都一人揽了,也不让我们插手,说是怕耽误我们三姐弟学习。我见过爹孵豆芽。嫩黄的豆子铺了一缸,再洒些水,压上石板,隔些日子去看,不觉大惊——石板被下面的豆芽顶了起来。爹不紧不慢地淘豆芽,有意无意地让我看压在最下面的豆子——芽竟长得最旺!孩子,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爹在我情绪不好时常这样说。这些年他一人养活五口人,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是,我知道学费依然是压力,我的压力,爹的压力,我们全家的压力。以上是一篇文章的原稿及修改稿的片断,修改稿增加了“父亲孵豆芽”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答案 修改稿较之原稿增加的内容属于细节刻画,从这个微小但细致具体的生活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的形象,他用生活中质朴的道理给孩子以鼓励与启示。3.题目:自信。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自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相信自己”,《辞海》释为“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一事当前,自己要有把握,有信心,坚信能有好的结果。它与“自立”(
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以“自信”为题作文,可供选择的角度是很多的:①从人生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满怀自信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勇气;②从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满怀自信独立钻研,攻克难关的故事;③从处世的角度去思考,写自己拥有自信不受外界诱惑,敢于坚持真理的经历。还可以议论“自信”与“自傲”“自满”“自矜”的区别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写作,都要把你对“自信”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的攀升等感受,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年人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4.题目:在门口徘徊。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在门口徘徊”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写前首先要弄清楚“门”的含义,它既可以指房屋、车船上的具体的出入口,也可以指抽象的生活之门、理想之门、生命之门等等;“徘徊”一词耐人寻味,要深刻理会其意趣,写作中要深挖徘徊的原因,如果写记叙类的文章,要着重写出“徘徊”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借此活化人物。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定适合写作这个话题的材料和文体。根据这个话题材料的情况,可以写一个在门口徘徊的故事,故事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记叙别人的事,甚至可以虚构。擅长思辨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在“生活之门”“理想之门”“生命之门”这些较小的角度中,写出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生命的凝重”的思考。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精神的依托。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 归依自然,享受自然,崇尚“天作地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人类可以在大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一头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他想自己将其摘去是不行的,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愤愤地质问胡狼,“我是不是狮子?”“你是,”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他向袋鼠征询答案。“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狮子又去问驴,驴说:“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其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往往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等标签,你怎样认识这个问题,请以“生活的标签”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写作提示 “生活的标签”是个比喻性的话题。“标签”本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现代汉语词典》)而这里的“标签”则指生活中人们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的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或指责、诬陷、罪名……根据话题材料,文章立意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可供选择:一是从“狮子”(即自我)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在荣誉、地位、权势的标签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认识到自己仍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这种标签是社会对自己贡献的肯定,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回报社会,奉献人生。在“指责”“诬陷”“罪名”等灰色的标签下,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襟怀坦白,心胸开阔,不被环境屈服,不被社会异化。二是从胡狼、豺狗等的角度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惧怕权势,更不对别人乱贴不良的标签,因为,它将摧毁别人的自信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写作实践”参考答案一、修改提示水众所周知,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源,工业、农业各方面都需要水,离开了水,庄稼不能生长;离开了水,鱼儿不能成活,可见(“鱼儿不能成活”与后一句“可见水与人类息息相关”不合逻辑)水与人类息息相关。但关于水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水。(开头一段引出介绍的主体,应该简明些,因后面还有对水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用途的介绍)首先,(用“首先”一词领起,可下文并没有“其次”“再次”等内容的照应)水的构成在不同概念上有着不同的解释。用化学方面的语言概括说,水是由氢、氧构成的一种物质;而在物理方面则解释为水是由一些微小的颗粒——离子构成的一种能够自由移动的物质。二者尽管在说法上有些差异,但就其本质来讲水是由氢、氧分子构成。(这句话并不能概括上面两句话)水的密度大约为1.0×103/m3,沸点为100℃,这对于水具有良好的效应,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当然,众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水滴聚集在一起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内部的不断运动引起了表面形态的变化,或者是由于所处的地势、环境的不同,水的形态也不同。例如,从山腰间飞流而下的瀑布与缓缓的溪流,二者就截然不同,前者形态变化急剧,后者变化则细微、缓慢。(水的知识的介绍,与本文的主体不符,应该删去)
对于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说起来很多。在农业方面,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制水泥[淘洗产品等];在水利工程方面,它的作用就更大了。新的三峡工程的建成[可删]就是利用水来发电,这样可以减少(表达欠妥,改为“节约”才恰当)国家的许多资源。可见,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地利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滥用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水源、滥用水源]的现象经常出现,不少地区将有害物质排入江河海洋中,或者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本来充足的水源变得贫乏起来。许多河流干涸,甚至出现了黄河断流的现象,[许多河流出现了断流的现象,甚至干涸,]再加上今年雨水少,广东[以至于有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必须从外省引进水[的情况]。就这样,许多人仍然不节省水,而是不断地浪费水。水是人类生存的保证,我们需要水,但我们更要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我呼吁社会,呼吁每一位有同情心的人[有良知的人],节省每一滴水,好好地使用水,让那些河流、湖泊永远澄清,永远保持碧绿的色彩,因为美丽的大自然需要它们的点缀与装扮!二、[原稿]人生的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地球离开谁照样都能转。——题记有一则材料,说的是一只本有“志在獐鹿”的良犬被人用绳子系住了后足,用来捕鼠,于是狗就只好捕鼠了。看罢,不知该为狗叹息还是该讥笑那个人的愚蠢。可在叹息、讥笑过后,不由令人深思。你是做生活中的主角还是配角呢?生活中总有些人怀才不遇,被人抛弃。或许,他们真的就如那只良犬一样,可是谁又能料定哪一天它不会咬断桎梏去实现自己追獐逐鹿的梦想呢?但现实只能是现实,狗也只好暂做捕鼠的事了。但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的英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不免会委曲求全。在这过程中,他会变得更加坚强,他心中的伟大目标更明确。这,才是真正的主角。有时,上天或许会给你开个玩笑。你付出了努力与汗水,可你仍成不了主角。但请记住,上帝不会对一个人关闭所有的窗户。这时的你,做做配角也无妨呀。在理想破灭后仍要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毅力与勇气,有超然物外、正视一切的洒脱与豪迈,有李白理想破灭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潇洒,有苏轼被贬后的“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超然,有王安石的“尽力而不至”的无悔,这时的你就是一个成功的配角。“芳林新叶摧陈叶,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变化。鞋子只有合脚才舒适,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只要我们满怀希望,踏踏实实地去做,主角和配角又有何区别?哪种生活不是幸福的生活?地球离开谁照样都能转,可我要活出我精彩的生活。做自己的主角,没人可以阻挡。不管世界成为什么模样,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生活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很难,也很容易。这对任何人也都很重要。
原稿虽然能围绕题记中提出的两点内容来写,但全文中心模糊,立意分散,结尾的“这很难,也很容易”一句令人费解,削弱了主题的表达。[修改稿]你——永远的主角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的舞台上,你永远是主角。——题记人生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呢?答案当然不尽相同。而我要说,你在这个舞台上,要当永远的主角!有一则材料,说的是一只“志在獐鹿”的良犬被人用绳子系住了后足,用来捕鼠,但它依然努力地做着。看罢,令人感慨万千!真正的良犬,能上能下,哪怕做配角,哪怕忍辱负重,只要心中有追獐逐鹿的梦想,它就是主角!真正的英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不免会委曲求全。这时,他会变得更加坚强,他心中的伟大目标会更明确。俗话说:唯有埋头,才能出头。一粒树种如不经过在泥土中奋斗的过程,它将止于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成为一株大树。“心若在,梦就在!”这样的你,永远是一个坚韧的主角。有时,上天或许会给你开个玩笑。你付出了努力与汗水,可理想却仍无法实现,此时的你更要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毅力与勇气,有超然物外、正视一切的洒脱与豪迈。君不见李白理想未实现时“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潇洒?不见苏轼被贬后“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超然?不见王安石“尽力而不至”的无悔?身处逆境的时候,正是增强能力、积累经验、养精蓄锐的时候,也正是提升人生价值的时候。这时的你,要打起精神,做一个智慧的主角。曾几何时,我也有过自卑。我自卑自己技不如人,我自卑自己浅薄无知,更自卑自己的自卑。这时,生活告诉我,不必自卑,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主角,关键是你有没有把自己当作主角。的确,也许你很平凡,很普通,但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待你、想你,你还是你。农民普通,但他们是秋天收获中的主角;工人普通,但他们是工厂里的主角;教师普通,但他们是教书育人中的主角;战士普通,但他们是国防保卫中的主角……鞋子只有合脚才舒适,幸福只是一种人生甜蜜的感觉,只要我们满怀希望,踏踏实实地去做,哪种生活不蕴涵着幸福的甜蜜?此时的你,永远是一个真正的主角。人生是个大舞台,上演着无数动人的戏。如果你是小草,就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如果你是星星,就以自己的光芒点缀苍穹;如果你是小溪,就用潺潺的清流润泽大地;如果你是绿叶,就甘心配衬红花吧。此时的你,谁还能认为你是配角呢?人生多彩,多彩人生,你永远是一个成功的主角!修改稿整合全文内容,辩证地结合“主角与配角”两方面把论述的重点放在其中一个侧重点上,文章的立意立体了起来,除了用题目“你——永远的主角”亮明题旨外,行文中在开头、结尾及每个段落的尾句均增加点题的内容,使得文章中心突出,表意坚决。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①。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 ①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这句是追述当年金兵侵扰赣西地区,人民受害的惨状。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千山阻隔,难见长安。意谓中原未收复。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青山阻碍,江流依旧奔流而去。谓作者期望至前方抗敌。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策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诗意解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极富韵味,“郁”兼有沉郁之意,“孤”则有凛然独立之感。郁孤台便因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而显得孤傲、挺拔而又风骨凛然。更奇特的是作者由清清的江水想到流离失所的人民的眼泪,其泪之多也不可胜数,其泪之流也难绝。正是这一联想,引起下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岂止是一望而已,而是望其何时可复。只可惜那层层山峰遮断了视线,阻隔了行程,然虽如此作者却又有想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岂能遮不住?原来是谓抗敌之志是无法阻挠的,那“青山”自然便有投降一派之意了。此两句,表现了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勇气。“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又在前文沉郁的基础上再添苦闷凄迷。那深深的山中,回荡的一声声鹧鸪鸣,是呼唤词人勿忘北归,还是钩起志业未竟之愤?此词人之情语也。我们惟觉其悲凉,凉至心脾矣。此词用比兴手法,写爱国情思,神理高绝而又有顿挫之美。名句识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低产和高产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以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音乐和感冒俄国作家赫尔岑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主人解释说:“对不起,演奏的都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听了很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人与箱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太破旧了。学生便问:“先生‘大名鼎鼎’,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回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大名鼎鼎’,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解读 前一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这是壮志;后一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这是豪情。诗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自己应当珍视,不可妄自菲薄。千金散尽:相传李白游梁宋时,曾得数万金,一挥而尽。将进酒: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曲调,意译即“劝酒歌”。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解读 都是沉沦流落天涯海角的人,今朝相逢即成知音,何必一定要曾经相识呢?比喻相似处境的人,容易有共同语言。天涯:天涯海角,比喻极边远的地方。沦落:失意流落,遭逢不幸而飘零。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解读 比喻忧愁没完没了,就像春江潮水,波涛起伏,连绵不尽地向东流去。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沉浩大、汪洋恣肆、无限绵长。4.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解读 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似的,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比喻自己的政治操守不可改变,纵然穷愁潦倒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在用来比喻坚信光明的未来。迷魂:迷失的魂魄。这里指自己的言行不合时宜。招不得:招不回来。指自己的理想、主张不会改变。
5.模仿与创新清朝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撇要像李太白的。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学苦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这两个书法家聚到了一起。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后一个并不生气,反而笑眯眯地问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素材品析 两个书法家的做法一正一反,说明书法不能一味模仿;齐白石的话说明作画不能一味模仿。归纳观点要以材料直接反映的问题为基础,进行领域扩展、抽象归纳,如只有走出前人的框架,才会有自己的天地;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不要迷失自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6.“看谁是蠢材”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素材品析 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立意突破 作文是材料式命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次作文在审题上有两个关键点:第一,重点注意作文题目。“找回童年”中的“找回”这个动词,很多学生会忽略,而只注意“童年”二字。可以说本次作文的审题难点也就在这。光写童年的事情是肯定不行的,必须突出“找回”这个词语。“找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找回”?“找回”什么?怎样“找回”?然后结合“童年”去写才不会偏离作文的主题。
第二,文体必须明确。这篇作文比较适合写记叙文。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因为容易写出小学生式的记“流水账”作文来。如果写记叙文的话,可以这样构思。文章主体写童年故事,中间应注意细节的描写,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尽量写生动写具体,切忌什么事都只写个轮廓,写个大概。在结尾处应点出“找回”,只有失去了才会有找回。说明自己童年的快乐现在已经失去,只有回到记忆中去寻找那快乐美好的时光。如果写议论文,那就必须把“童年”抽象化,童年可以象征“纯真”“快乐”“无忧无虑”等,然后设置论点,如:找回童年,找回那纯真的年代;找回童年,找回那快乐的时光等等。也可以有这样一个思路:“为什么要找回童年”——“要找回童年的什么”——“怎样去找回”。这样立意会更深刻一些。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1.将“童年”抽象化,明确“童年”的实际象征意义,设置论点,展开议论可以从应该找回怎样的童年、为什么要找回童年、怎样找回童年等方面思考。文章思路为:(1)分析当今社会为应试而丧失童年乐趣的现象,提出“找回我们纯真的童年”的论点;(2)通过对比手法,阐述找回童年的原因;(3)论述找回童年的具体做法;(4)回扣论点,提出希望。2.通过找回童年,引出对青春的感叹、找回失落的童心等主题将成年后人的世故圆滑与找回童年纯真的情景片段连缀成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找回”童年的紧迫感和重要性。3.叙述找回童年的过程及收获写记叙文。如记叙“我”和父亲一同回到家乡的一次经历,从中找回童年的本真,结尾点题,这是找回的童年,并与父亲达成一种默契,升华主旨。4.叙述一个能突出童真童趣的动人故事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个精彩的镜头,注重细节描写,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及感悟。样板美文找回童年灰暗的天空诗意地飘起了小雨,雨滴滴答答地落在窗台上,墙角的那棵夹竹桃已经长得与屋顶同高了。望着它翠绿的叶,鲜艳的花,记忆开始剥落,恍然间看到了童年……童年的天空总是晴朗的,蔚蓝得没有一点杂质,就像童年的心一样。我总喜欢跟着伙伴们奔跑,从村头到村尾,从日出到日落,或是追着一只小狗,或是寻觅一只小蝈蝈。田间、山上是我们的乐园,水里的泥鳅、山上的野果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欢呼雀跃着,为一个果实的获取;失望叹息着,为一只泥鳅的逃跑。等到山头最后一抹红霞被月亮赶走,伴着父母柔和中带着急切的呼唤,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炊烟袅袅,夹杂着淡淡的稻香,小小的心充满着欢乐。一天的“辛劳”
换来父母有口无心的嗔怪。蛙鸣此起彼伏,伴着那和谐的节奏,枕着满心欢喜,进入梦乡。梦中泥鳅在空中,鸟儿在水里。一大滴水毫不留情地滴在窗台上,溅起的水花飞入我眼里。眼前还是窗外雨涟涟,揉揉眼睛,再次回到现实之中。望着街上车来车往,听着邻居闲话家常,听着孩子的哭声,觉得世界很吵。那孩子应该是对门王叔叔家的吧,每每见到他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背着大书包,垂头丧气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童年的他为何如此忧郁,全然没有孩子的天真童趣。看到他往返于各个培训班,我立刻明白,又是一只被束缚的小鸟。墙角的夹竹桃是我童年的见证。它是我从村头李老头家偷来的,并“伙同”爸爸和哥哥一起栽在墙角的,每人每天轮流照看。虽然不是奇花异草,但却因为是童年的美好见证,一直还留着。如今树日益高大青翠,可那美好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窗外雨淅淅沥沥,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找回童年,在幽静深远的竹山,聆听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找回童年,在那墙角,夹竹桃下三个身影忙碌着,洒下幸福的汗水。美好的总是易逝的,但也总是永恒的。心是储存美好的最佳处所,童年的美好时刻依旧散发着芬芳,不管现实有多浑浊。窗外雨淅淅沥沥,诉说着童年的美好。名师批阅报告 这是一篇颇具文采的叙事散文。作者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选取一些生活片断,诉说着童年的美好,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扣住了“找回童年”的主题。陌生化语言的运用,突破了常见的记叙模式;生动形象的表达,增添了文章的魅力。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移用等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更使文章充满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