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图形的相似。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图形的放缩之所以放在正反比例之后、比例尺之前就是让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为后面学习“比例尺”和中学以后学习相似形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根据导学提纲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缩才像有初步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五、设计思路(一)自主学习,探索发现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先预习,再上课。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4条导学提纲:1、比较三个人画的图,你觉得谁画得像?2、用你的方式说明理由。3、你觉得要想画得像关键是什么?4、收集日常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先预习。(二)课堂反馈,交流归纳。
指导自主学习我们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基本都能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而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这两个方面,在反馈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交流比较别人在预习时是怎样做的,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学生反馈了预习情况后我及时让学生反思,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就能发现自己的失误。这样,在小组中说明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再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并了解别人自学时的用的好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实践操作、理解应用。反馈之后我增加了一张放大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我觉得课题是图形的放缩,而情景图中只有缩小的图,没有放大的,学生体会的可能还不够充分,增加一幅放大的图片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教材的意图。二是想了解学生在预习后,以及讨论交流后能否利用所掌握的方法判断。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接下去的归纳就水到渠成。在“画一画”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放缩”、“保持图形长与宽的比不变”,画出的图形才与原图相像的体会。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最后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加深理解图形画的像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总之这节课以活动为主,不怕学生出错,只有错了才有比较,六年级学生已有很强的探索能力,我真正大胆的放手让其去探索。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和原图大小不同的图形,并思考怎样才能保证图形在变化后不改变形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曹雪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