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知识总结及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知识点 字词 钳 qián 撮 cuō偏僻 pì 行辈 háng 欺侮 wǔ宽慰 wèi 嘱咐 zhǔ f ù怠慢 dài 撺掇 cuān 皎洁 jiǎo 不惮 dàn 踱步 duó归省 xǐng 蕴藻 yùn zǎo 吁气 xū 絮叨 xù dao 弥散 mí 纠葛 jiū gé盏 zhǎn 登时 dēng 糜子 méi 油馍 mó脑畔 pàn 眼眶 kuàng 心窝 wō 窑洞 yáo 喘气 chuǎn 困倦 juàn 骤雨 zhòu 飞溅 jiàn 蓦然 m ò 捶打 chuí烧灼 zhuó 瞳仁 tóng 恬静 tián 聒噪 guō 亢奋 kàng 晦暗 huì 束缚 fù 羁绊 jī bàn 闭塞 sè 战栗 lì 冗杂 rǒng 严峻 jùn 震撼 hàn 磅礴 páng bó 辐射 fú 渺远 mi ǎo 大彻大悟 chè 戛然而止 jiá焚身 fén 幽悄 qiǎo 点缀 zhuì 溺炕 nì 神龛 kān 彻夜 chè 犬吠 fèi 磷火 lín 争讼 sòng 领域 yù 斡旋 wò 静穆 mù思慕 mù 怅惘 chàng wǎng 铿锵 kēng qiāng 褪色 tuì 燎原 liáo 熙熙然 xī暖融融 róng 马前卒 zú 萌发 méng 次第 cì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农谚 yàn 海棠 táng 悬殊 shū 簌簌 sù连翘 qiáo 千载难逢 zǎi 风雪载途 zài 陨石 yǔn 衰草连天 shuāi 销声匿迹 nì 追溯 sù 草长莺飞 yīng 臀部 tú n 骨骼 gé 漂移 piāo 流逝 shì褶皱 zhě zhòu 携带 xié深渊 yu ān 岛屿 yǔ地壳 qiào 携带 xié 覆盖 fù 两栖 qī衍射 yǎn 彗星 huì 潮汐 xī 劫难 jié致密 zhì 天衣无缝 fèng 雾霭ǎi 缄 默 jiān 迁徙 xǐ赌注 dǔ 沼泽 zhǎo zé 瞄准 miáo 狩猎 shòu 盘旋 xuán 窥探 kuī喧嚷 xuān rǎng 邀请 yāo 凋零 diāo 枯燥 zào 稀疏 shū弥漫 mí 滑 翔 xiáng 掸子 dǎn 踪迹 zōng 粗糙 cāo 装置 zhì 烧烤 kǎo 腐蚀 shí沙砾 lì倾斜 qīng 山麓 lù 沟壑 hè 龟裂 jūn 帷幕 wéi 崩落 bēng 孔隙 xì 锲而不舍 qiè楔形文字 xiē 缤纷 bīn fēn 俨然 yǎn 阡陌 qiān mò 垂髫 tiáo 遂迷 suì 要还家 yāo 邑人 yì 间隔 jiàn 叹惋 wǎn 诣太守 yì 语云 yù 刘子骥 jì 豁然开朗 huò 怡然自乐 yí 世外桃源 yuán 篁 huáng 清冽 liè 坻 chí 参差 cēn cī 嵁 kān 缀 zhuì佁然 yǐ翕忽 xī 俶尔 chù远逝 shì 卷石底以出 quán 悄怆 qiǎo chuàng 幽邃 suì器皿 mǐn 罔 wǎng 贻 yí 有奇 jī 弥勒 lè 黍 shǔ轩敞 xuān chǎng 箬篷 ruò péng 糁之 sǎn 峨冠é guān 髯 rán 衣褶 zhě 矫首 jiǎo 诎 qū 袒胸 tǎn 椎髻 zhuī jì 壬戌 rén xū 篆章 zhuàn 参差 cēn cī 辗转 zhǎn 琴瑟 qín sè雎鸠 jūjiū 窈窕 yǎo tiǎo 好逑 qiú 淑女 shū 荇菜 xì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o 蒹葭 jiān jiā 萋萋 qī 溯洄 sù huí未晞 xī 湄 méi 跻 jī 涘 sì沚 zhǐ 成语 1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2 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 彻底醒悟。 3 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4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5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诗文、话语等)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 毛病。 6 落英缤纷:指落花繁多的样子。 7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指 环境幽静生活安逸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8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9 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0 历历在目:指远景看得清清楚楚或往事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11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 多,络绎不绝。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12 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13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14 海枯石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 定。15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这座山太险峻; 据说从来无人问津。 文学常识 1.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2.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革 命诗人、剧作家。1945 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 剧《白毛女》,获 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 3.《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他的散文集《羊想 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 礴的力量的文章。 4.《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 ,原名熙成, 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 年第 1 期竺可桢的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 学 家、地理学 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 新疆域 》,作者 阿西莫 夫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 新疆 域 》。 7.《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 利奥波德,美国生态 学家。8.《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 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 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12.《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 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 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翻译的代表作有巴 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丹 纳的《艺术哲学》等。傅雷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傅雷家书》收 录了 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 傅聪)的家信 100 多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 的问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子衿》都选自《诗经注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自《王子安集注》,作者王勃,唐代诗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选自《孟浩然集校注》,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 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 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写出了当年在延 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 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 了延安新貌。 《桃花源记》陶渊明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 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 情趣。 《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 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 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 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 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 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 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 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 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 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 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 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 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 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 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 挚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 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 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 烟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 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 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 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 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 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 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 梦泽,波撼岳阳城。 文言文梳理 桃花源记 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溪流的)两岸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便看到了一座山。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子。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 人。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 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肠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千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 朝了。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 惜。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1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 (桃花源)了。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 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 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 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 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 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 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 传奇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 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石潭记 重点句子翻译 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環环碰撞发出的声 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 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縹的藤薆,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 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 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 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 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千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 离开了。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 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 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 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 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 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 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 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 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 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 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 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 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 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__这里用了 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 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①全石以为底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 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核舟记 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 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淸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 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 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 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 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 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 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经》二首 理解记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 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 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 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犹豫(yù)   两栖(qī)   龟裂(jūn)  草长莺飞(yīng) 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 C.海棠(tánɡ)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 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悬姝   沙砾   陨石   周而复始 B.弥漫 瞄准 迁徙 悬崖绝壁 C.睹注 腐蚀 潮汐 花香鸟语 D.维幕 盘旋 凋零 偷偷摸摸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 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 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 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 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 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 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 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 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 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 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6.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崇高”“洁净”“更加”“强大”都是形容词。 B.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关爱我们”“被压扁的沙 子”的结构相同。 C.“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一句画线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定语、状语、补语。 D.“朝鲜政府的强硬态度并没有因美韩联合军演而改变”一句 的主干是“朝鲜政府没有改变”。 7.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A.小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B.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 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C.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 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8.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 1 分,共 6 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 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 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 分)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 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 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 1000 人)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 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 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 式一致、字数相等)(4 分) 《宣言书》: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台风的功与过 ①b.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 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 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 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 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 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 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 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 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 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 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 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 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 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 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a.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 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 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 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 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 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 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 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 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 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 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 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 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句子 a 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线句子 b 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 的思考。(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那一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 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 到了极致。 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 理了。 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暴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 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8 月 8 日, 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 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拼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事。这是唯 一的度命方式。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 的美。 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 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 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差 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 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 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蓝天顿失了那种炫目的 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 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 热。 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 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 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 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 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 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 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 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 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 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 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14.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 文,加以概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 昔的苦热。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 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 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3 分) “我”: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 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 味着、记录着。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 分) 23.请以《身边的科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1.A(B.zāo—cāo;C.mí—lù;D.fénɡ—fèng) 2.B(A.姝—殊;C.睹—赌;D.维—帷) 3.C 4.C(A.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删去;B.缺宾语,句末加“发 展”;D.语义重复,应把“否则”或“不刻苦学习,”删去) 5.A(B.删去顿号;C.句号放引号里面;D.删去省略号或“等”) 6.C(A.“更加”是副词;B.“观赏美景”“关爱我们”是动宾 短语,“留守儿童”“被压扁的沙子”是偏正短语;D.主干是“强硬 态度没有改变”) 7.B 8.(1)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2)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3)坐观 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9.(1)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方式。(2)因为在 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 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3)低碳生活是一种 观念引领 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10.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 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⑤ 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3 分。每一条 0.5 分) 11.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 “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 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 分。回答“不能去掉”1 分,回答“为什么”内容 2 分) 12.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3 分。“说明方法”1 分,“作用”2 分) 13.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 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 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 看待自然事物。(3 分。“主旨”1 分,“思考”围绕“事物有两面性” 来回答,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清楚,2 分) 14.“我”的心理从苦夏时的“恐怖”“绝望”,到立秋时变 得“吃惊”“感动”“心平气和”。 15.从“浸漫”到“充斥”再到“漫天盖地”,“凉爽”的程 度逐层递进。这组描述生动写出了凉爽在“分秒之间”猝不及防地到 来,铺满天地,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语言准确,极具张力,这种 凉爽与上文“我”在苦夏中的久久煎熬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我” 在立秋来时的“久久感动”和顿悟做铺垫。 16.示例: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 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 “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 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 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 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 17.(1)相通 (2)邀请 (3)依靠 (4)离开 18.D(代词。A.结构助词;B.助词;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9.(1)(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 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 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0.甲文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 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段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2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 可。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 2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 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 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3.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