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册(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 8 套)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
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
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
2.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 )(3 分)
A.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
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屠呦呦从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 100 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
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
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 分)聆 听 自 然 , 万 物 皆 有 情 。 春 雨 淅 沥 , 泉 水 叮 咚 , 诉 说 着 心 中 的 喜 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梅傲雪,白杏吐蕊,
绽放着生活的芬芳。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
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6.对于本单元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的主体部分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图景,层次清晰地
勾画出春天动人的景象。
B.《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热爱之
情。
C.《雨的四季》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春雨端庄沉静,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美丽
娇媚,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仅用了 28 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
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7.古诗词默写。(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抒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
情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次 北 固 山 下 》 一 诗 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生活哲理,鼓舞人乐观向上。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
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 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 边 , 看 到
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 上 大 锅 ,
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 包 成 耳 朵
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
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 分)(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 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
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2 分)
二、阅读探究(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 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登临的目的观沧海。“观”字为全诗的诗眼,“观”
字统领以下十句写景的句子。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
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
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0.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4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济南之春
简 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
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
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
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了,一股
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
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地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
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
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
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地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
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
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
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
没断过——黄色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
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它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
它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䕷,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
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
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
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
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
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
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它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
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夏天,白腰雨燕低低掠过水面
的时候,它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
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⑧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有删改)
1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3 分)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 分)
13.除了从视觉绘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4 分)
14.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
解。(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 分)
莺歌山之冬
林清玄
①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
人坐在屋里听着山上呼啸的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
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等种种问题,大致地说,它
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
冬天。
②我说冬天最好,是因为一到冬天,污染的空气就仿佛在丝丝的冷雨中洗清了。③亲戚住的地方是在山上一座独立的大屋,旁侧就是一家工厂,即使在冬天,工厂也
二十四小时发出隆隆的机械声,机械的规律性,时间一久也能不闻其声了。如果有风雨隔
着,机械的声音就暗淡下来,那时坐在桌前听风看雨,机械的声音仿佛是有生命的,不肯
向风雨妥协。然而在第二天的清晨,我看见一车的地砖从工厂中运出,它们是沉默的,但
是全省有多少大楼就在那沉默中被建造起来呢?
④最好的是火车的声音吧。居处不远,每隔几分钟就有火车的声音响过,从远处看,
火车真是美的,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驰,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
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南方此刻可能是暖天,是阳光普照的,我总觉得望
着远远的列车,雨中远比阳光下让人惊心。
⑤有时候亲戚的小孩放假,我们就在书房里说故事,围着煤油的炉子,我聆听着孩子
们说出他们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冬季仍充满生命的热力,不畏寒冷。有一天,他们在院子
里放冲天炮,一道闪光射过满天的雨,最小的孩子欢呼着说:“我要把冲天炮射到星星的
位置。”那时天上并没有星星,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有星星的光芒。我想,孩子不畏冬,因
为他们总知道春天的百花不远,大人怕冷,是知道下一个春天不是今年的春天。
⑥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为春天而吹奏的音乐,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在风雨中还能看见
的朝霞。在孩子看来,冬天和春天的距离像同一花枝的两朵花。对我们来说,冬与春的距
离,像星与星的距离一样大。我几乎能体会孩子的想法,但也使我惆怅,冬天是烦人的,
然而只要我们能捉住小小的乐趣,冬天烤番薯的香味也可以和春天的玫瑰花香一样令人回
味。
⑦人只要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也总要过去。纪
伯伦说:“橡树和松柏既不是同类,也不必在彼此的荫中生长。”在莺歌山上过冬,我觉
得冬天如果是松柏,春天就是橡树,原是没有好坏,差别的只是心情。我写信给朋友:
“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2)如果有风雨隔着,机械的声音就暗淡下来,那时坐在桌前听风看雨,机械的声音仿佛
是有生命的,不肯向风雨妥协。
16.“从远处看,火车真是美的”,火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17.在莺歌山过冬,“我”感受到了哪些美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4 分)
18.“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从“我”写给
朋友的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6 分)
三、作文(50 分)
19.“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多姿多彩,风景
如画,美不胜收。你爱哪一季的哪一景?请将此景描绘出来,供大家欣赏,好吗?请
以《我爱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特征写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③不少
于 5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D 解析:A 项中“晕”应读 yùn,B 项中“栖”应读 qī,C 项中“莅”应读 l
ì。
2.C 解析:A 项烘托、陶冶;B 项嘹亮;D 项迫不及待。
3.D 解析:“闲情逸致”指闲适的情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C 解析:A 项搭配不当,“使……造福”应改为“给……造福”;B 项语意重复,
应删去“大约”或“左右”;D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5.示例:金风送爽 白
雪轻舞 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6.C 解析:C 项中春雨的特点应为“美丽娇媚”,秋雨的特点应为“端庄沉静”。
7.(1)沾衣欲湿杏花雨 (2)枯藤老树昏鸦 (3)风正一帆悬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6)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1)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忙时节。
(意思对即可)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
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即可)
二、(一)9.C
10.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
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11.时间顺序。先点出“惊蛰”这一节气,随后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地返
回”来说明时间往后推移;“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暮春了。
1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流露出作
者对柳树和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①嗅觉: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
腥涩。②听觉: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
14.济南的春天是多彩而美丽的,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热爱生活的人,都是有福
的人。
(三)15.(1)愉快、高兴的意思。
(2)风雨中仍传来机械的声音,不肯消失。
16.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驰,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
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
17.污染的空气被丝丝的冷雨洗清;在风雨中倾听机械的声音;夜晚畅看火车的飞驰;
围着煤油的炉子,聆听着孩子们诉说心里的梦想。
18.示例: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愉快美好的心情,因为只有拥有好心情,才能看到
好风景。
三、19.思路解析:写作文时,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要写出景物特征,选取
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选择好观察角度,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重点地写。借
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以使读者感到
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要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文略。
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 分)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沐浴(yù) 徘徊(huí) 心绪(xù)
B.嫩芽(nèn) 什物(shén) 分歧(qǐ)
C.瘫痪(huàn) 憔悴(cuì) 一霎(chà)
D.匿笑(nì) 菡萏(hàn dàn) 祷告(dǎo)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 分)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磄。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
B.儿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爸爸妈妈喜出望外。
C.他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河面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
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节日快乐。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外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
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愤愤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
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文中流露的真情,感人至深。
B.《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写“我”对母亲的怀念,自始至终,作者没有用一句话
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情,但文中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又都浸透着这份浓浓的
感情。
C.《散步》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用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母
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经受的磨难之巨大。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
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是南宋人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7.名著阅读。(2 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
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人
物)。
8.综合性学习。(6 分)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
与解决。
(1)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
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3 分)
(2)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就
以 QQ 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3 分)
二、阅读探究(4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始至行部 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
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
亭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须期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1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
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记叙。(3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 分)
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送过我上下学。于是,
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都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
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
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 58 分还是 98 分。
④再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
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
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
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
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
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
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到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又
陌生的她,我才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
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地面对现实
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
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头过,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
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在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
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
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我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12.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3 分)
1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 分)
(1)她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风轻云淡”
一词的表达效果)(2)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14.请简要概括“我”的形象。(3 分)
1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16.你是否认同文中妈妈的教育方式?为什么?(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
我非常喜欢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隐隐作
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
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
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
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
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
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
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
里,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
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
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
饭的工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
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
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
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
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
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暗暗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
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上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
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
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
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
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
来,一粒一粒掰开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
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7.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 分)
18.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9.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4 分)
20.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5 分)
三、作文(50 分)
21.题目:让我____________的一刻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心动”“伤心”等;②有真情实感,不得
套写抄袭;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500 字左右;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名。
达标测试卷
一、1.D 解析:A 项“徊”应读 huái; B 项“什”应读 shí,“歧”应读 qí;C 项“霎”
应读 shà。
2.D 解析: A 项鱼塘;B 项诀别;C 项翻来覆去。
3.D 解析:“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A 解析:B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C 项搭配不当,“突破”可改
为“实现”;D 项否定不当,可删去“不再”。
5.B 6.D 解析:刘义庆是南朝宋人,不是南宋人。 7.朝花夕拾 阿长
8.(1)典故示例: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内容解析:略。 解
析:解析内容时对典故里的人物、内容表达清楚即可。
(2)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
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
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二、(一)9.(1)不讲信用。 (2)拉,牵拉。
(3)约定。 (4)等待。
10.(1)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
了。”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11.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用 描写(二)1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13.(1)“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
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
长、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14.“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的人。
15.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
“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
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16.略。
(三)17.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1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生动地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时的欣
喜,表现了“我”极想吃月饼的心理。
19.文中的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孩子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
甜月饼等情节,说明母亲是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
解析:注意结合文中具体事件分析母亲形象。
20.示例:一块普普通通的月饼,但经过母亲的手,便成了亲情的一个符号,留在久
远的记忆里,承载着母亲的爱与宽容。一块普通的月饼,是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是对父
母的感恩之情。
三、21.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已给出的“心动”
“伤心”,还可以自己另外写一个词语。写作时要以“我”为中心,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和体验,所填词语若为“心动”,则强调的是使你感动、震撼的人物、语言、动作、场景
等;“一刻”是构思的难点,要慎重选择。文章要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的
特定阶段,或进行场面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选材上,可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
写一个细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要注意捕捉那些闪光的细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会和
感受。 例文略。
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1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暂时(zàn)
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
C.菜畦(qí) 浸满(qìng) 不惑(huò) 尴尬(gà)D.蝉蜕(duì) 搓捻(niǎn) 笃志(dǔ) 不愠(wēn)
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云宵 感慨 人迹罕至 风流倜傥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诲人不倦
D.缠络 慕名 油然而升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浙江的一位老医生为给患者看病废寝忘食的照片被传上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B.在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
沸,人欢鱼跃。
C.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给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5.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 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我
们 精 神 的 导 师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
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6.古诗文默写。(6 分)
(1)________________ __ 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 论 语 · 学 而 》 中 表 明 一 个 有 修 养 之 人 的 心 境 不 受 别 人 影 响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李 益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中 写 诗 人 登 临 城 楼 所 望 到 的 景 象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为大家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 分)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
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________;也有反映“我”的家乡的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这些温馨的回忆里,
蕴含着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处的横线上。(3 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2)在④、⑤两处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 分)
8.综合性学习。(5 分)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
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
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
占比例
读书笔记
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
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语文学习困难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
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 分)
(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2 分)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俊美,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 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1.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则语录是第_______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
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而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
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第________则。(4 分)
1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体会。(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孔子见罗雀者①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
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
独:唯独,只有。④戆(zhuàng):愚直。⑤败:祸乱,祸害。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所得皆黄口小雀______________
(2)黄口从大雀,则不得______________
(3)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_____
1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2 分)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15.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
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
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
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
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
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
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
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
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
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
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11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
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
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
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12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
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
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
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13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
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
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
《反唐演义传》……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14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15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
娘呢?
○16
怎么办?
○17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
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有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
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18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
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
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19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
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20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气,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
飘飘欲仙。
○21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
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22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23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
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
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6.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 分)17.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 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
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8.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了“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的句子,句中的“花”
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19.结合全文,说一说文末画线句子有何作用。(4 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
忆?
三、作文(50 分)
20.请以《给老师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②围绕中心;③不少于 500 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解析:B 项“绽”应读 zhàn,“赠”应读 zèng;C 项“浸”应读 jìn;D 项
“蜕”应读 tuì,“愠”应读 yùn。
2.B 解析:A.宵—霄;C.浑—混;D.升—生。
3.D 解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A 解析:B 项搭配不当,“加快”和“质量”不搭配;C 项语序不当,“解决、分
析、观察问题”应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D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
5.示例一: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二: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示例三:成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更是心智的成熟
6.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逝者如斯夫 (4)遥怜故园菊 (5)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7.(1)①A ②I J ③D E (2)④深沉的情感 ⑤理性的批判
8.(1)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
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习困难生阅读能力
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2)活动示例:开展“成长离不开阅读”主题演讲活动;举办“名人与书”故事会;
开展“被一本书感动”好书推介活动;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归囊中。
二、(一)9.(1)诚信。 (2)能忍受。 (3)吃。
(4)好的方面,优点。
10.(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1.五 二
12.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
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
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二)13.(1)都。 (2)跟随,跟从。 (3)回头。
14.善惊以远害 / 利食而忘患
15.示例: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
四是要谨慎择友;五是不仿效年轻人的愚蠢鲁莽。(写出两点即可)
【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雀。夫子问捕鸟的人:“唯独
大雀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
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能捕到(大雀)。”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
但却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
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年少者的愚直就会有面临危险死亡的祸
患。”
(三)16.去别人家读“报纸墙”;借小人书读;捡包鞭炮的纸读;到经营废品收购买卖
的人家的院子里读书;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书。
17.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8.句中的“花”指的是书。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那年读书时”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9.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三、20.思路解析:首先明确写作对象是“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可以理解为学校
中为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能给予自己知识的人”“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
人”。“点赞”表明这位老师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来写。 例文略。
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分歧 (qí) 霎时(chà) 瘫痪(tān) 絮絮叨叨(xù)
B.应和(hé) 莅临(lì) 确凿(záo) 人声鼎沸(fèi)
C.停滞(zhì) 粗犷(guǎng) 绽开(zhàn) 花团锦簇(cù)
D.睫毛(jié) 酝酿(niàng) 祷告(dǎo) 咄咄逼人(c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诀别 干涩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D.遗憾 荫蔽 整装待发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的表演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
妙惟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
绩。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 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
诗文集《踪迹》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
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著作。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
育家、慈善家。
6.古诗文默写。(6 分)
(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4 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
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
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
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8.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活动。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
四下午 3 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
社的李华,让你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如何说呢?(3 分)二、阅读探究(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5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这首元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
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 分)
司马光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③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的意思。③至:甚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自是手不释书____________
(2)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__
(3)众皆弃去____________(4)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2 分)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13.司马光有哪些特点?(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 分)
爱如山路十八弯
丁立梅
①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
让他脸上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
②小时,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
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至父亲跟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然而父
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③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她跑去问母亲,
母亲抚抚她的头说:“怎么会呢?生你的时候,你爸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二
锅头呢。”哪里肯信?回头看父亲,父亲不动声色在翻一份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爱她
的人。
④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她不吭声,倔强地看着父亲,
最终,是父亲先叹一口气,转身而去,脚步蹒跚。母亲曾哭着劝,你们父女两个,是前世
的冤家吗?她想,或许是吧。
⑤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她偏偏选了学理。大学填报志
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职业了,安静又
安全。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这样的做法气得父亲干瞪眼。
⑥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
她一定会留下。但父亲没有。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⑦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心多了几层寒冷。好在不久后她遇到
好人——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
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来。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张伯笑笑说,你
像我女儿啊,我也有个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
很疼很疼。⑧母亲不时会给她寄东西来,吃的穿的用的,都有。父亲却不曾有只言片语来。她由
此更坚定了,父亲,是从不曾爱过她的。她对自己说,不要去想他。
⑨那日,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
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了。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丫
头,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来,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
倔,怕你吃亏呐。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⑩她的惊奇无以复加。她问张伯:“你怎么认识我爸?”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
“我是你父亲一个战友的朋友的朋友,和你父亲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她
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
⑪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
父亲的爱。
14.文章开篇说“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请找出文中表现她“倔
强”的具体事件。(3 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1)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2)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16.结合全文,说一说标题“爱如山路十八弯”的作用。(3 分)
17.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腊月里的一天,
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的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
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
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
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
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
话,但我看见她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躺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
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
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
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
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都没有再亮起来。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
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
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
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
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
几户人家打听,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⑪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
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⑫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
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⑬然而那条小巷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
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⑭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
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19.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20.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充老奶奶的心理活动。(2 分)
21.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 分)
22.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来。(3 分)
三、作文(50 分)
23.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
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领,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
生活,快乐多多!
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500 字。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1.C 解析:A 项“霎”应读 shà;B 项“和”应读 hè;D 项“咄”应读 duō。
2.D 解析:A 项“感概”应为“感慨”;B 项“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C 项
“卓号”应为“绰号”。
3.C 解析:“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开怀大笑”意思重复。
4.D 解析:A 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意识”;B 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了”
后加“多少”;C 项搭配不当,“下降”不能和倍数搭配。
5.D 解析:A 项《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 项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C 项刘
义庆是南朝宋人。
6.(1)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4)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7.朝花夕拾 鉴略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
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
8.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
下周四下午 3 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解析:
邀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被邀请者不可称其绰号或别名,本题对象是陈振濂先生,可
称其“陈老师”;②应说明作讲座的具体时间(下周四下午 3 点);③应说明作讲座的地点(学
校礼堂);④应说明事由(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另外,语气要委婉。
二、(一)9.A 10.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
孤寂愁苦之情)。
(二)11.(1)放下。 (2)在。 (3)离开。 (4)拿。
12.听(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家后给家人讲述。
13.勤学、机智、冷静。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别人)讲解《左氏春秋》,
非常喜欢,回家后给家人讲述,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从此手里不
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渴冷热。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摔倒掉进
了水中,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
(三)14.①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她偏偏选了学理。
②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她偏填了建筑专业。
③大学毕业那年,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15.(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说明父亲看到女儿的奖状时表现很平淡,是希望
她继续努力,不要骄傲。(2)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以为父亲不爱自己的伤心难过。
16.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爱喻为弯弯曲曲的山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父爱的深沉伟大;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新颖独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印象
深刻。 解析:标题的主要作用如下: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新颖独
特,吸引读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事件;在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设置悬念等。
17.使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用:点题,和标题遥相呼应;抒发了对深沉博
大的父爱的赞颂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解析: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记叙文结尾段往往运
用议论抒情,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结尾段的作用有:(1)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点题; (2)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四)18.本文记叙了“我”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
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19.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时害怕(恐
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20.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照明
21.“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
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22.示例:有一次,我走在一位双手都拿着东西的同学前面,替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撑
住,让他先走,他看了看我,说:“谢谢你!”
三、23.思路解析:“快乐多多”体现的主要感情是“快乐”,“多多”说明展现的是
多种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带给你快乐的地方,如家庭、学校、某处名胜或者你情有独钟
的某个地方;也可以选取带给你快乐的时间,可以是节日,也可以是不同寻常的某一天;
还可以选取带给你很多快乐的事。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展现快乐这一主题。 例
文略。
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殉职(xùn)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ì)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塌(tān) 酬劳(chóu)
C.灼热(zhuó)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吟(shēn) 晕眩(xuàn) 突兀(w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麻木不仁 沾轻怕重 全神贯注 漠不关心
B.泼泼洒洒 热情四溢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国歌的伴奏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可谓不毛之地。
C.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
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D.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地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
思迁。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
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
止”或“不”。)
5.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
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讲规矩,( )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既是凝聚人心的
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
A.文段中加点的“规矩”意思是一样的,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都是名词。
B.文段中的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语是“不但”“而且”。
C.“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
言条理分明,更具逻辑性。
D.画线句“这样的人”指的是“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令人敬重和信
任”的人。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
出,二者有机结合。
B.《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
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C.《植树的牧羊人》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
D.《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通过“我”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7.名著阅读。(4 分)
下面是《西游记》 中四个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
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下面两小题。
(1)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2 分)
(2)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个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 分)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72 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
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
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
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
保护知识产权。材料二: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材料二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
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画面内容;②分别说说两幅宣传画的寓意。(4 分)
(3)为“世界读书日”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2 分)
二、阅读探究(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 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1)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 (2)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
(3)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1.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2 分)
12.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什么?(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
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
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
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
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
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
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
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
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
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
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
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
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
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
“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
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3.上面的文章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 12 个字以内)(3
分)
14.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甲】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乙】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丙】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15.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章?请简要说
明理由。(4 分)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除了本文所提到的读书方法,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学习实践谈谈最让你
受益的一种读书方法。(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 纯
①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
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
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得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
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②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
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后,我
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
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
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
奔去。学校里有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③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
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
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
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④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
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⑤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
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
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
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
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
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⑥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
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
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
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⑦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
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⑧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
开的彼岸。
17.根据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学校里有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1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语句来填)(4 分)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但是跑着跑着,就成冠军了;“我”没想过成
为大作家,但写着写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朋友小时
候只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________________。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语句。(3 分)
20.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3 分)21.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
掘就永远不会知道。”结合董卿的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4 分)
三、作文(50 分)
22.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的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享受快乐,
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请以《一段
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 500 字。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解析:A 项“隘”应读ài,“鄙”应读 bǐ;C 项“稽”应读 jī;D 项“和”
应读 hè。
2.B 解析:A 项“沾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C 项“烘堂大笑”应为“哄堂大
笑”;D 项“淡薄明志”应为“淡泊明志”。
3.B 解析:“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用在这里不
合语境。
4.A 解析:A 项搭配不当,应把“领会”改为“感受”。
5.D 解析:“这样的人”指的是“讲规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人。
6.A 解析:《纪念白求恩》一文运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
7.(1)示例:卷帘大将因打破琉璃盏被贬,在流沙河为妖;后经菩萨劝化,成为唐僧
的徒弟,护送他西天取经。
(2)示例:他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调解师徒(师兄)之间的矛盾,陪伴、保护
师父,为取经成功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清图中的四个人物,尤其是第四个人物——沙僧。其次要回
忆其在著作中出现的情节,最后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8.(1)“世界读书日”的设立和宗旨(目的)。
(2)①第一幅图上,书籍卷成了望远镜的样子;第二幅图上,两摞书搭成了秋千架,
一个女孩悠然地荡着秋千。②第一幅图寓意通过阅读,掌握了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更多,
看得更远;第二幅图寓意阅读会使人心情愉悦,生活快乐。
(3)示例一: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示例二: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得
更远。 示例三:让我们来一场放飞身心的阅读之旅吧!
二、(一)9.(1)老师传授的知识。 (2)德行。 (3)意志。
10.(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2.重视品德修养。
(二)13.读书需要循序渐进 14.乙
15.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这一观点
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温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理解的加深,
就会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更加有助于读书者的进步,与原文论点表意一致,所以我认为第一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这一观
点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循序渐进地阅读,才可以在不断学习的
同时思考所学习的内容,也就保证了我们的阅读是有收获的,反之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
规律,就会囫囵吞枣,导致阅读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第二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
16.略。 解析: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
(三)17.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18.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 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
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 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1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舞蹈着的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
己爱上写作后每天积累素材、勤奋写作的情景。
20.作者先详细叙述自己参加长跑比赛得冠军的事,后又略写自己爱好写作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和朋友做生意成功的事。
21.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自己其实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坚
持去做某一件事,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
三、22.思路解析:题目可补充的内容很多,如快乐、难忘、温馨等。补充了题目,
就确定了立意。审题时要注意“旅程”一词。“旅程”往往意味着一段经历,一个变化发
展的阶段。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结尾要有简短的议论,以深
化文章主题。可以适当引用诗文名句以增添文采,或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形式新颖。
例文略。
第五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7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虐待(nuè) 怂恿(yǒng) 尻尾(kāo) 温驯(xùn)
B.羞怯(qiè) 惩戒(chěng) 俯冲(fǔ) 蜷伏(juǎn)
C.怅然(chàng) 污秽(huì) 褴褛(lǚ) 狡黠(xié)
D.哺乳(bǔ) 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禁锢(jì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晖 消耗 忧郁 神采奕奕B.蓬松 原委 倾刻 大相径庭
C.匍匐 预警 假寐 怪涎不经
D.安祥 懒惰 叮嘱 畏罪潜逃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
劣有很大关系。______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
逃生能力。______,对兀鹰来说,______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B.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
营养。
C.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喜迎己亥猪年的除夕之夜,普天同庆演绎时代精彩。
D.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5.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4 分)
×月×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①今天早晨,我在小区的运动场上玩,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
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
“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 25 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
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啰唆。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标点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
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 《猫》的作者因为感觉愧对猫,所以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C. 《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庄重严谨,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这大大增加了
文章的幽默效果。D. 《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7.综合实践活动。(8 分)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
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2 分)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
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
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3 分)
二、阅读探究(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
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
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用足刨地。同“刨”。③奄奄:气息微
弱的样子。
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0.下面对这两篇短文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
捉之”,后从大狼的处境侧面体现“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
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
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是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的
“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
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
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
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
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
心地把蝴蝶放在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
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
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 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
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夏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
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夏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
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
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夏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
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
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
(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
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
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
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
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
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
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
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
“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
和纯洁的内心的。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
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2.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1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1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
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
乡间蜂事
周 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燕子、喜鹊并
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
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
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
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
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
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
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
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
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
攘地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
之后,向蜂们吃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
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丝毫不会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
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
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
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它们
“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
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
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
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
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
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
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
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
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
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
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中的蜂蜜割取下来,
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
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
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
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蜜蜂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有改动)
16.阅读第④—⑨段,依据文章内容填表。(4 分)
段落 时 节 乡间蜂事
④⑤ 分蜂时节
⑥⑦ 分蜂时节 向蜂群泼水、扔泥沙,挽留蜜
蜂
⑧ 空闲时节 在蜂桶边小憩,看蜂、听蜂
⑨ 取蜜时节
17.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18.下面文段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 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
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
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19.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 分)
三、作文(50 分)
2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一个人未曾犯过愚昧或盲从的错误呢?幸好在我们的心里,
都埋藏着一种叫“忏悔”的种子。忏悔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的勇气,一种敢于认识过去错误而感到痛心的情感体验。请以“忏悔”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500 字;④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
悟。不得抄袭。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D 解析:A 项“虐”应读 nüè;B 项“惩”应读 chéng,“蜷”应读 quán;C 项
“黠”应读 xiá。
2.A 解析:B 项“倾刻”应为“顷刻”;C 项“怪涎不经”应为“怪诞不经”;D 项
“安祥”应为“安详”。
3.C 4.B
5.(1)“幅”改为“张” (2)将“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改为“我以
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 (3)把“连起来”后
面的句号改为逗号 (4)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
6.C 解析:《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
7.示例:(1)学生认真学习报师恩
(2)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参加活动,尤其是平时比较孤单、自卑的同学也要绽放自己
的美丽。
(3)妈妈,我想邀请晓华同学来家里和我一起学习。一方面,我们一起学习,遇到不
会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另一方面,晓华的父母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家,和我一块儿学习
他就不会孤单了,您同意吗?
二、(一)8.B 9.(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
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0.D
11.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
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
面。(言之有理即可)
【乙译文】有两个牧童进山来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抓完)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回来,进入狼窝发现小狼不见了,
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
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
令小狼急促地嚎叫起来;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
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用足刨地,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嚎,
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
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儿,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下来
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二)12.①用柳条和蝴蝶发卡营救蝴蝶 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③搭建“避
难所”保护蝴蝶
13.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 纯真。14.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
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5.示例:我们要关爱弱小的生命,保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
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三)16.朝桶盖上喷淡盐水或涂抹蜂蜜,期盼蜂群到来 倒置蜂桶,割取蜂蜜,与大
家分享甜蜜
17.示例:热爱生活、富有智慧、过着诗意的生活,淳朴、团结、和睦。“他们认为
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
仿佛多了许多盼头”,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
18.示例: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在分蜂之时,乡人对这些得之不易的
宝贝的小心、虔诚和难以掩饰的喜悦兴奋。
19.蜜蜂的到来,一则可以取蜜,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他们的家庭平安、和顺。
三、20.思路解析: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忏悔不是丑恶的
延伸,而是一个人精神的新生,应当是愉悦的;忏悔不是个人品质的下降,而是心灵的飞
升;忏悔不是耻辱,因为真诚和使命已经成为力量,是生命中的又一次新生。我们要巧妙
地将这些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二要寻找新颖独特的构思,想构思出彩,先要让忏悔的
内容与众不同。如你忏悔是因为你无法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这种情感就非同寻常;你忏
悔是因为你在取得成功时却漠视了他人的存在,这种内容就与众不同。这样的立意才会高
人一筹。 例文略。
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妥当(tuǒ) 头衔(xián) 勋章(xūn) 掺和(cān)
B.称职(chèn) 女娲(wā) 抟土(tuán) 星宿(xiù)
C.庇护(pì) 澄澈(chéng) 爵士(jué) 陛下(bì)
D.聘请(pìn) 呈报(chén) 赏赐(cì) 缥缈(piā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 分)
莽莽榛榛 怅然若失 媚开眼笑 威风凛凛 小心翼翼
迫不急待 油然而生 兴高彩烈 齐人忧天 钦差大臣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黑心食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食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能有收
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能否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是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B.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C.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
么美的色彩!”
6.比较寓言和童话,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两者都是以写实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
B.两者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
C.童话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寓言一般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只通过
一个简短的故事,把道理显示出来。
D.在篇幅上,童话往往要长于寓言。
7.名著阅读。(3 分)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__________,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
又唤如意金箍棒,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
名孙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8.“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
分)
材料 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
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 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
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法的
“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 3: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 分)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就材料 3 中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用打比方的方法,说出它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
一项是( )(3 分)
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B.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二、阅读探究(40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3 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
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
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怼(duì):怨恨。
9.用“/”标出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2 分)
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 分)
(1)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
(3)兴事无已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加点字与“有彗星者必有亡国”中的“亡”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饭疏食 B.闻之于宋君
C.其一犬坐于前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召晏子而问焉”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学而不思则罔 B.切问而近思
C.曲肱而枕之 D.有闻而传之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14.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甲】文中的“晓之者”和【乙】
文中的晏子处理的方法却不一样。试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
进行劝说的。(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外地人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
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
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
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③“在格劳克城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个试验,我们在那里用
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件奇怪的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
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在夜间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
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妻子的墓。他们还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
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个新娶了年轻太太的商人比尔,
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医生交谈,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
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比尔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
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活过来。
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好吗!”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
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钱。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
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
个外地人提供了一大笔钱。“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做试验了。我们
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
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个城市。“试验”成功
了。
15.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外地人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试验的目的分别是什
么?(4 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4 分)
17.本文的题目“成功的试验”有何深刻含义?(3 分)
18.本文与《皇帝的新装》一文有何相似之处?(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
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
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
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
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
的,或者用圣·埃克苏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
号是 B612。圣·埃克苏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③大人们喜欢数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
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
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
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
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
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苏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
们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
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
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
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
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苏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
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
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
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
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
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
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
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
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童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
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树砍了可以卖多少钱,
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
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
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
虽然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读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
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
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
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
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9.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 分)
20.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 分)(1)大人们喜欢数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21.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4 分)
三、作文(50 分)
22.请以《未来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
工整,卷面整洁。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解析:A 项“掺”应读 chān,C 项“庇”应读 bì,D 项“呈”应读 chéng。
2.
错别字 媚 急 彩 齐
改正 眉 及 采 杞
3.C 解析:A 项中“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这里不合适;B
项中“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D 项中“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
4.C 解析:A 项不合逻辑,“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应改为“不断生疑、
不断思考、不断探究”,“有收获,有发现”应改为“有发现,有收获”;B 项搭配不当,应
删去“动情的朗诵和”;D 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5.C 解析:A 项“。”应改为“?”;B 项句末的“!”应移至“了”后面;D 项“说”
后面的“:”应改为“,”。
6.A 解析:寓言和童话往往都采用虚构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7.菩提祖师 定海神珍铁 斗战胜佛
8.(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以“文房四宝”为工具的,能反映书法家学识人品
的,富有美感的艺术。(2)笔、墨、纸、砚 (3)A
二、(一)9.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10.(1)告知,开导。(2)同“释”,解除、消除。(3)停止。
11.B 解析:“有彗星者必有亡国”中的“亡”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灭亡。A
项,“饭”是名词作动词,吃;B 项,“闻”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听到;C 项,“犬”
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D 项,“乐”是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亡”和“闻”
都运用了使动用法,故选 B。
12.D 解析:“召晏子而问焉”的“而”表顺承,解释为然后。A 项:但是,表示转
折;B 项:表并列;C 项:表修饰;D 项:表顺承。故选 D。
13.茀星也快出现在梦里了,哪里只是彗星呢!
14.【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乙】文中
的晏子则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亡国的原因。
【乙译文】景公梦见彗星出现。第二天,召来晏子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
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来占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
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着装不合法度,不听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而没有止境,征收税
赋没有满足,役使百姓使其不堪重负。百姓怨恨,茀星也快出现在梦里了,哪里只是彗星
呢!”(二)15.商人的目的:不希望重病而死的妻子重返人间。(不愿意失去现在新娶的年轻
的太太) 侄子的目的:不希望叔叔复活拿回他的财产。(不愿意失去已经继承的大笔财产)
女人的目的:不想让她的先夫复活。(不愿意失去自己重新组建的家庭) 市长的目的:不
愿跟死去的前任市长见面。(不愿意失去继续当市长的机会)
16.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7.“成功”二字是反语,由这场虚无试验的成功,讽刺了小城上到市长,下到普通
市民的自私、愚蠢。
18.都运用想象的手法讽刺了人们的愚蠢。
(三)19.①作者感受到童话作家多是极为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
悲凉。②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中找到性情相通的人,以求得到理解和共鸣。
20.(1)“喜欢数字”表现出大人们感知事物依赖于用数字去判断,并不关心事物的
本质;喜欢用数字来衡量事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际价值,也突出大人想象力的匮乏。
(2)“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这些是大人所看重的,是他们所渴望
的生活光环的一部分,凸显出大人们对名和利的渴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人们以物质价
值为追求,体会不到生活的美。
21.当面对这片风景时,地主、小伙子、画家等人都是从唯我、唯利的角度出发,看
到的只是占有物质、拥有权力和炫耀虚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那个女孩与这眼前的风
景有了感情,她尊重自己所看到的风景,用心去领会,用真性情去对待自己所看到的风景。
三、22.思路解析:根据题目可知这是一篇想象类作文。这类题目可以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大胆想象,但是也要注意立足于现实。在此基础上可以想象未来的社会环境、科技
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联系自己的理想,充分描绘未来的情况、自己的情况。不可潦草记
叙,应具体描写未来的社会环境以及那时的你的性格特点等内容。可以采用适当的人物描
写方法。 例文略。
期末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 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澄澈(chéng) 呻吟(yín) 怂恿(sǒng) 拈轻怕重(niān)
B.坍塌(dān) 干涸(hé) 缥缈(miǎo) 哄堂大笑(hōng)
C.鄙薄(bǐ) 蓦然(mù) 蹒跚(pán) 惊慌失措(cuò)
D.褴褛(lán) 蜷伏(juán) 倏地(shū) 神采奕奕(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徘徊 荫蔽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B.沐浴 倜傥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C.拆散 拼凑 油然而生 不求甚解
D.惟恐 抖擞 美不胜收 自做主张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将“努力”与“随时”
调换位置)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删掉“具体”)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将“传统”改为“作
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删掉“使”)
4.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
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
“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5.请你依照下面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3 分)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7 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将成为重聚时的话题,增添重聚
的欢乐。
(5) 《 〈 论 语 〉 十 二 章 》 中 阐 述 “ 学 ” 和 “ 思 ” 辩 证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4 分)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
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
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
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
归路!”
(1)上述文字出自__________(作家)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人物),号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阅读探究(4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 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8.任选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2 分)
9.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
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
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3.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童年河
赵丽宏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
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
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
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在
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这一切,到
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
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我的孙
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
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
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
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
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
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
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
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
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⑪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
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⑫“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
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⑬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
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14.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
15.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16.第③段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7.结合选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4 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再喊我一声小名好吗
李良旭
①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上学,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和同学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突然
听到有人用嘶哑的声音在唤我的小名:“小狗子!”定睛一看是祖母拿着一把又大又笨的
油纸伞,她正欣喜地向我招着手。
②看到她土里土气的衣裳,还有那把笨拙的油纸伞,看到她在那么多同学和家长的面
前喊我的小名,我羞愧难当,转身冲进大雨中。之后只听到祖母在后面拼命地喊着我的小
名,我头也没回。
③回到家,我淋了一身的雨,还在生祖母的气。过了很长时间,祖母才一身泥水一瘸
一拐地回来了。她一进门,就急切地喊着我的小名,看到我回来了,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以后不管下多大的雨,都不准到学校给我送伞,更不准在外面喊我的小名。”祖母一动
不动地站在那儿。我听她没有声音,抬头看了她一眼,发现祖母脑后的发髻全散了,脸上
还有几道血印……
④后来,我离开了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以后又在外地安家。祖母在我的印象
中,也渐渐模糊起来。
⑤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一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突然,房门被推开了,只见
门口映出祖母的一张脸。祖母已是九十高龄的人了,我吓了一大跳,祖母怎么来了!⑥祖母跌跌撞撞地走到我的床前。她一把按住我的肩膀,说:“快躺下,我来照顾
你!”
⑦我哽咽道:“您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能让您来照顾我?”祖母含嗔道:“我身体硬
朗着呢,我会照顾人,你忘了?你小时候还是我带大的,我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喝什么。”
⑧我发现,祖母每天在我床前忙忙碌碌,跟我说话,只喊我“你”,或者“哎”,却从
没有喊过我的小名。我忽然想起,那年祖母在学校喊我小名的事,被我恼怒地斥责了,她
一定还没有忘记。不知怎的,我心里竟迫切地希望祖母能喊我一声小名。
⑨看着祖母在床前,我突然说了声:“祖母,您再喊我一声我的小名好吗?”
⑩祖母身体一颤,紧紧地盯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一样。我又说了声:“您再喊我一声
我的小名好吗?”
⑪祖母这回听清了,她努力地翕动了嘴唇,终于喊出了一声:“小狗子!”
⑫我脆脆地答应了一声。祖母一下伏在我的床前,轻轻抽泣起来。我轻轻拍打着她的
后背,说:“这个小名真好听,您以后能天天喊我小狗子吗?”
⑬祖母抬起头,眼睛里滚动着泪花。那些天,祖母一声声小狗子喊着,我脆脆地答应
着。病房里,有了一种明媚和喜悦。
⑭那晚的月亮很明亮。
18.本文记叙了哪两件事?(4 分)
19.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分)
20.文中两次写到“您再喊我一声我的小名好吗”,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 分)21.“那晚的月亮很明亮。”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三、作文(50 分)
22.题目:请以《这,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规范;②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
名。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1.A 解析:B 项“坍”应读 tān;C 项“蓦”应读 mò;D 项“蜷”应读 quán。
2.D 解析:自做主张——自作主张。
3.A 解析:应将“努力改正”与“随时发现”调换位置。
4.A 解析:“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突出悠远自在;“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
落灯花”表现出寂寞和淡然;“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桂花”有馨香,静夜空山
显得空灵。
5.示例: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6.(1)江春入旧年 (2)博学而笃志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1)吴承恩 西游记 (2)孙悟空 “美猴王”(“齐天大圣”)
二、(一)8.示例: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
秋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9.诗中通过写边塞的凄冷和戍边战
士“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和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10.C
11.(1) 约定。 (2)舍弃。 (3)才。 (4)害怕,担心。
12.(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朋友才到。(2)从前
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13.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
儿都瞧不起他。
【乙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
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
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待老友,是
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
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三)14.叙述了七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
15.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们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离别
时小伙伴们依依不舍的情形。
16.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表现了雪弟对老家的留
恋与热爱之情。
17.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四)18.一是儿时祖母到学校给“我”送伞,因为喊“我”的小名而遭到“我”的斥
责;二是“我”生病,祖母去医院照顾“我”,“我”让她再喊“我”的小名。
19.这段话属于过渡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情节
更连贯。
20.一是表达了“我”对当年做法的忏悔,二是表达了“我”对亲情的渴望与尊重。
21.示例:这句话不仅收束全文,还以景衬情,烘托出亲情的温暖,传递出祖孙之间
的感动之情。
三、22.思路解析:标题中的“这”字,既可指人又可代事,既可以是具体的景又可
以是抽象的情;“我”表明作文要求使用第一人称;“感动”要求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
活实际,充分抒写个人的切身感受。这个题目从选材来看,非常宽泛,是对“我”生活中
的美好的人、事、物、景、情的回顾;从考查角度来看,贴近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生
活经历、阅读体验、思考感悟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写实感、抒真情,通过捕捉生活中的
真、善、美来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情。除了选材和构思的创新外,学生还可以在形式上有
所创新,比如书信体、日记体等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例文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