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周末培优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用来…
2.下列加方框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孰能讥之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不随以止也 无物以相之
C.造物者之无尽藏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于人为可讥 何为其然也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悟言一室之内
C.而今安在哉
D.渺渺兮予怀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后代人犯了错并使之流传下去,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B.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为它正名的事情,怎能说得好呢!
C.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后代人犯了错并使之流传下去,却没有人能够为它正名的事情,怎能说得完呢!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5-7题。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5.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刳去其节 刳,挖空
B.被鹤氅衣 被,披着
C.第见风帆沙鸟 第,只
D.自翰林出滁上 出,出差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B.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C.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D.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B
7.(1)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
(2)希望以后住在这儿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续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至于坏掉。
【试题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B.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C.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D.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与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B.《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传统。
C.阮籍、刘伶,魏晋名士,同属“竹林七贤”。他们皆以嗜酒闻名,崇尚老庄之学。
D.瑾瑜,美玉名,泛指美玉,“怀瑾握瑜”常用于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用直叙的方法,交代了建亭的时间、地点、缘由,并描绘了放鹤亭各季的景色。
B.“山人养鹤,为求其乐”,隐士爱鹤,故以鹤名其亭,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作者引用卫懿公好鹤亡国的例子,主要是为表达对君王贪图享乐导致王朝灭亡的愤慨。
D.全文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写出隐逸者自由的心境,以及表现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D
“之”,故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项。
2.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错误,唐宋八大家之首应为“韩愈”。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作者引用卫懿公好鹤亡国的例子,主要是为表达对君王贪图享乐导致王朝灭亡的愤慨”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引用卫懿公好鹤亡国这个例子主要是为证明南面之君不如隐逸之乐。
4.(1)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水边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云端;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2)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毫无生气。
【参考译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水边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云端;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表示警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二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