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化学试题 / 高一下册化学试题 / 单元测验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还剩 8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油脂、氨基酸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B. SO2 具有氧化性,因此可用于漂白纸浆 C. 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能使溴水褪色 D. 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以制得汽油、煤油,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2.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 的是(  )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3.金属钛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均含有 22 个中子 B.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 4 纵行 C.的物理性质相同 D.为同一核素 4.下表给出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MgCl2 属于离子晶体 ②SiCl4 是分子晶体 ③单质 B 可能是原子晶体 ④AlCl3 加热能升华  ⑤MgCl2 水溶液不能导电 ⑥1 500 ℃时,NaCl 可形成气态分子 A. 仅⑤ B. ④⑥ C. ①④ D. ②③⑤ 5.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 排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  ) A. 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 B. 分别加稀硫酸煮沸,再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 C. 分别加热水溶解,观察溶解性 D. 放在嘴里咀嚼,有无甜味产生 6.将两个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 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CH4+10OH--8e-===CO +7H2O;通入氧气的一极,其电极 反应式为 2O2+4H2O+8e-===8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入甲烷的电极为正极 B.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该燃料电池总反应为 CH4+2O2+2OH-===CO +3H2O D. 在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7.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B. 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C. 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 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B.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都依次减小 C. 笫三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第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60 气化和 I2 升华克服的作用力相同 B. 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分子式相同,它们的熔点相近 C. 氯化钠和氯化氢溶于水时,破坏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D. 用作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 SiN4 固体是分子晶体 11.下列各组物质反应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 A. H2、F2 B. NO、O2 C. 稀硫酸、NaCl 溶液 D. BaCl2 溶液、纯碱溶液 12.乙烯(CH2===CH2)、丙烯(CH3CH===CH2)、丁烯(CH3CH2CH===CH2)等都属于烯烃,下列关于 烯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B. 通式为 CnH2n,n≥2 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D. 它们都是饱和链烃 13.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CO2 B. 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14.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 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B. 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 C. 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 D.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 15.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能使反应 A(g)+B(g) 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 减少 C 或 D 的浓度 B. 减少 A 的浓度 C. 减少 B 的浓度 D. 增大 A 或 B 的浓度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通过实验会使你认识化学,打开化学之门。下列实验你做过吗?请 将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治疗贫血药物的硫酸亚铁被氧化变质后,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加热煮沸后,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溶液中加热后,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 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 0.5 g 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加热 10 min 后,再将 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 蓝色出现。 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 0.5 g 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 45 min 后,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 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18.短周期元素 A、B、C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 A、C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 B 原子的质子数。 (1)写出 A、B 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B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 3 小题) 19.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 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 10 mL 2 mol·L- 1 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 20 ℃逐渐升至 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 30 ℃, 最终停留在 20 ℃。 方案二:如图 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 10 mL 2 mol·L-1 硫酸溶 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 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 U 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通过 U 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 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_______(填 “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 U 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 U 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硫和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强弱来验证,设计了如图实验。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 c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 b 中反应 产生了________,即可证明________比_______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_______比________强,b 中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08 年,三鹿等多家乳制品企业为使蛋白质含量检测合格而加入三聚氰胺,使 多名儿童患肾结石,实验室可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 已知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取 1.26 g 三聚氰胺样品,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氮气,实验测得装置 B 增重 0.54 g,C 增重 1.32 g,排入 F 中水的体积为 672 mL(可按标 准状况计算)。 (1)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加热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处读数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共 3 小题) 22.有 A、B、C、D、E 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E、C、D、A、B 依次增大,E 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A-与 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2D,最高价氧化物中 D 的 质量分数为 40%,且 D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C 的原子序数比 D 少 9,比 B 少 12。 (1) 写 出 五 种 元 素 的 符 号 : A__________ , B__________ , C__________ , D__________ , E__________。 (2)画出 A-、B+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 写 出 E 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与 过 量 B 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 出 B 、 C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之 间 相 互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锌锰干电池是应用最普遍的电池之一。其基本反应为 X 极:Zn-2e-===Zn2+ Y 极:2MnO2+2NH +2e-===Mn2O3+2NH3+H2O(1)X 是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Y 是电池的________极。 (2)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消耗 16.25gZn,则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4.化学式为 C2H6O 的化合物 A 具有如下性质:A+Na―→慢慢产生气泡;A+O2―→有刺激性气 味的产物。 (1)写出 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含 A 的体积分数为 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 A 与 O2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 应说明 A 具有________性。 五、计算题(共 3 小题) 25.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 2 s 时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填写下列空白: (1)用物质 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物质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s 时物质 B 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 400 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 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 一 时 间 段 反 应 速 率 最 大__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 3~4 min 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 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KCl 溶液 C、KNO3 溶液 D、CuSO4 溶液 (3)某温度下在 4 L 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Y 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 的反应速率比为 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 1 mol Y 的同时消耗 2 mol Z ③2 min 内 Y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7.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和含 0.7 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 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O2+O2 2SO3。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 量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体积减小了 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一种碱性溶液吸收氧气,气体的体 积又减少了 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浓度相等 b.三氧化硫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二氧化硫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占原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 (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 5%通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淀粉和油脂能够水解,但是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氨基酸不能发生水解,A 错 误;SO2 可用于漂白纸浆,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不能说明有氧化性,B 错误;植物油的烃基 中含有碳碳双键、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所以二者都能够使溴水褪色,C 正确;分馏为物理变化, 对地沟油分馏无法获得汽油、煤油,而对地沟油进行裂解可以获得汽油、柴油等,D 错误。 2.【答案】A 【解析】A 错: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 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B 对:后(司)母戊鼎是青铜器, 属于铜合金制品;C 对: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D 对:屠呦呦利用萃取原理将青蒿中的有机 物青蒿素提取出来。 3.【答案】B 【解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48-22=26,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50-22 =28,A 错误;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与 22 最接近的 0 族 元素原子序数是 18(第三周期,Ar),由于 22-18=4,则 22 号元素 Ti 位于第四周期第 4 纵行,B 正确;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C 错误;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 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由于各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因此是两种不同的核素,D 错误。 4.【答案】A 【解析】①MgCl2 是由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形成,所以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离子晶体,根 据其熔点也能判断其为离子晶体,故正确;②由表中数据可知,SiCl4 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 晶体,故正确;③单质 B 的熔、沸点很高,所以单质 B 可能是原子晶体,故正确;④由表中数据 可知 AlCl3 的沸点比熔点低,所以 AlCl3 加热能升华,故正确;⑤MgCl2 属于离子晶体,在熔化状 态下或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均能导电,故错误; ⑥1 500 ℃时,高于 NaCl 的沸点,故可形成气态分子,故正确。 5.【答案】B 【解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而纤维素不能;分别加稀硫酸煮沸都会产生葡萄糖,加银氨溶液 加热观察都有银镜;淀粉可溶于水,纤维素不能;淀粉能在唾液中的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 糖,葡萄糖有甜味,纤维素不水解。6.【答案】C 【解析】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 一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极为正极;两电极的反应式相加可得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CH4 +2O2+2OH-===CO +3H2O;在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与甲烷失电子后的产物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 7.【答案】D 【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是一种多羟基醛;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 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答案】C 【解析】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共价键(如氯化铵);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 定是极性键(如钠元素与氯元素);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定是 极性键(如过氧化钠)。 9.【答案】D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电子层相同离子的半径 依次减小(阴离子的半径大于阳离子的半径); 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其金属性不一定越强(如锂和钙、铜和铝等); 第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如锂和钙等)。 10.【答案】A 【解析】C60 和 I2 都是分子晶体,状态改变时,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相同,A 正确;甲酸甲酯和乙 酸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熔点不同,乙酸中有氢键熔点较高,甲酸甲酯没 有氢键熔点较低,B 错误;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溶于水时破坏离子键,氯化氢属于分子晶体,溶 于水时破坏共价键,所以破坏的化学键不同,C 错误;SiN4 熔点很高,属于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 体,D 错误。 11.【答案】D 【解析】A 项,H2、F2 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 HF,A 项错误;B 项,NO、O2 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 NO2,B 项错误;C 项,H2SO4 和 NaCl 不发生反应,C 项错误;D 项,BaCl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BaCO3,D 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烯烃分子中都含有 1 个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链烃;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 质量比为 6∶1。 13.【答案】B 【解析】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CO2;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甲烷 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苯不能使溴的四氯 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不含碳碳双键。 14.【答案】B 【解析】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其过程中没有颜色变 化;鸡蛋清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而变黄色;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红 色沉淀产生。 15.【答案】D 【解析】减少生成物 C 或 D 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也减小;减少反应物 A 或 B 的 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反应物 A 或 B 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16.【答案】(1)溶液变为血红色 (2)有红色沉淀析出 (3)变为黄色且凝聚析出 【解析】硫酸亚铁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变为血红色;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 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变黄色。 17.【答案】(1)未加碱来中和硫酸 A (2)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解析】(1)学生甲的错误是做银镜反应实验前未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催化剂稀硫酸;水解后的溶 液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2)学生乙的错误是水解后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碘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水解完全也有可能未完全水解,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发生, 不能准确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 18.【答案】(1)氮 硫 (2)三 ⅥA (3)【解析】设 A 与 C 中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A、B、C 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x-1、x+8、x+1, 由 x-1+x+1=x+8,可得 x=8(为氧元素),则 A 为氮元素,B 为硫元素,C 为氟元素。 19.【答案】(1)放热 2Al+6H+===2Al3++3H2↑ (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蜡烛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低于 (5)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 【解析】(1)根据温度计示数判断铝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实质是金 属与 H+反应。(2)当化学反应完成后,随着热量散失,烧杯里溶液的温度会降低。(3)蜡烛受热熔化, 小木片会脱落,由此推知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的是放热反应。(4)U 形管里左右红墨水液面高低由 左右管里气体压强的相对大小(外界大气压恒定)决定,当左管内气压大于右管内气压时,红墨水液 面会左低右高,当左管内气压小于右管内气压时,红墨水液面出现左高右低。(5)根据①③④现象 推知,氧化钙与水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6)氢氧化钡晶体与 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吸热反应,使锥形瓶里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使红墨水 液面左高右低。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答案】(1)分液漏斗 A (2)圆底烧瓶 D (3)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H2SO4  H2CO3 S C CO +2H+===CO2↑+H2O 【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元素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21.【答案】(1)用来排水,以测定氮气的体积 (2)AD (3)吸收未反应的氧气 (4)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内的液面相平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5)C3N6H6 【解析】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1.26 g÷126 g·mol-1=0.01 mol, 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0.54 g÷18 g·mol-1×2=0.06 mol,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1.32 g÷44 g·mol-1=0.03 mol, 含氮原子的物质的量=0.672 L ÷22.4 L·mol-1×2=0.06 mol, 分子式为 C3N6H6。 22.【答案】(1)Cl K N S C  (2)    (3)HClO4 H2SO4 (4)CO2+2OH-===CO2―3 +H2O (5)KOH+HNO3===KNO3+H2O 【解析】D 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 DO3,D 的质量分数为 40%,可推出 D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从而推出 D 为 S 元素;C 原子序数比 D 少 9,比 B 少 12,则 C 为 N 元素,B 为 K 元素;A-与 B+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A 为 Cl 元素;E 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且原子序数按 E、C、D、A、B 依次增大,则 E 为 C 元素。 23.【答案】(1)负 正 (2)Zn+2MnO2+2NH ===Zn2++Mn2O3+2NH3+H2O (3)0.5mol 【解析】略 24.【答案】(1)CH3CH2OH(或 C2H5OH) (2)消毒剂  (3)2C2H5OH+2Na―→2C2H5ONa+H2↑ (4)2CH3CH2OH+O2 2CH3CHO+2H2O 还原 【解析】结合 A 的化学式及 A 能和钠反应产生气体,能被 O2 氧化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产物等性质, 可推知 A 为乙醇;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的水溶液可作为消毒剂,用来杀菌、消毒;乙醇能被 O2 氧化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25.【答案】(1)0.3 mol·L-1·s-1 (2)0.15 mol·L-1·s-1 (3)30% (4)25.9%【解析】 (1)v(A)= =0.3 mol·L-1·s-1。 (2)v(B)= =0.15 mol·L-1·s-1。 (3)A 的转化率为 ×100%=30%。 (4)B 的体积分数= ×100%≈25.9%。 26.【答案】(1)①2~3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②0.025 mol·L-1·min-1 (2)CD (3)①3X(g)+Y(g) 2Z(g) ②AC ③10% 【解析】(1)①在 0~1、1~2、2~3、3~4、4~5 min 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100 mL、 140 mL、224 mL、112 mL、44 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 2~3 min;原因是因该反 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②在 3~4 min 时间段内,n(H2) =0.112 L/22.4 L·mol -1=0.005 mo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1 mol,故 v(HCl)= 0.01mol 0.4L × 1min= 0.025 mol·L-1·min-1。(2)加入蒸馏水及加入 KCl 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 氢气的量,故 A、B 正确;C 项,加入 KNO3 溶液,H+浓度减小,因酸性溶液中有 NO ,具有强 氧化性,与 Zn 反应无氢气生成,错误;D 项,加入 CuSO4 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速度增大,且 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3)①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中 X、Y 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 Z 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Δn(Y)=0.2 mol,Δn(Z)=0.4 mol, Δn(X)=0.6 mol,则 Δn(Y)∶Δn(Z)∶Δ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 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3X(g)+Y(g) 2Z(g)。②X、Y 的反应速率比为 3∶1,随着反应的进行X、Y 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 3∶1,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 B 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 D 错误;生成 1 mol Y 的同时消耗 2 mol Z 均只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E 错误。③2 min 内 Y 的转化率= 变化物质的量 起始总物质的量×100%=(1.0 mol-0.9 mol)÷1 mol×100%=10%。 27.【答案】(1)bc (2)94.7% (3)10.5 g 【解析】(1)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浓度不再变化 (不是两者浓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该反应前 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三氧化硫的生成与二氧化硫的 消耗表明的都是正反应,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守恒,故不论 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保持不变,密度保持不变,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7 mol- =0.45 mol,则消耗的 n(SO2) =生成的 n(SO3) =0.45 mol×2 =0.9 mol。反应后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0.95 mol,即为反应前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反应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100%≈94.7%。 (3) 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由 SO3+H2O+BaCl2===BaSO4↓+2HCl 可知,n(BaSO4)=n(SO3)=0.9 mol×5%=0.045 mol,m(BaSO4)=0.045 mol×233 g·mol-1≈10.5 g。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