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大多是选自历史著作的优秀诗文,本单元要求学生摘抄、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这篇文言文以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课文结构清晰,语言较《陈涉世家》而言较为浅显,人物个性十分鲜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自行扫清阅读中字词的读音障碍再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行解决字词和语句翻译,教师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唐雎不辱使命》是中考必考文章,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文章中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熟悉感。但由于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和困难,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初中年级的学生口齿灵活,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九年级的学生较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抽象逻辑思维和思辨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辩驳欲望,适当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三、 教学目标:1、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2、 通过分析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握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3、 学习唐雎英勇无畏的精神、有勇有谋的智慧。四、 教学重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五、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握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启发诱导法六、 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给文章中的生字词注音,结合注释标注文章的重点字词,通读全文3遍以上。七、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40分钟)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章风格。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的读音,能够流利、熟练地朗读文章。2、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重点学习和掌握第一层(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归纳段意。二、重难点1、重点:掌握第一段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重要语句的翻译。1、难点:整体感知文章后划分文章层次。三、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对第一段的重点字词进行标注。四、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随机挑选4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4个段落,其他学生听并纠正。确认好注音后,学生齐读文章。(5min)。2、整体感知:(10min)(1)唐雎不辱使命—辱-辜负—唐雎完成了使命。(2)写作背景介绍:《战国策》以及秦王灭魏韩后安陵国的处境的历史背景。(3)听录音,把握文章的基调(紧张,剑拔弩张):刚刚同学们读文章的时候没有吧文章中“策”的感觉读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录音,感受一下唐雎与秦王言语之间的博弈。在听录音时可以小声跟读。(4)划分文章结构:本文是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请将课文按起因、过程和结果分为三层。(起因:第一段 经过:第二、第三段 结果:第四段)3、走入课文第一段:(25min)(1)重点字词小组合作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PPT提示以及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相互讨论质疑。讨论后提出疑问,同学解答或教师解答。(寡人 易 其 许 加惠 以 虽然 之 弗 悦 因 使 使 )(10min)(2)自译互译:学生解决重点字词后,小组内互相翻译,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进行纠正,教师点拨。(8min)(3)巩固知识:《共学案》中研读课文中与第一段相关的练习题,当堂互相批改和检查。(4)思考探究:唐雎为何出使秦国?秦王为何不悦呢?明确:秦王想换地,小国安陵国国君拒绝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中的“谓”(对……说)说明秦王是非常有傲慢、有自信能拿下安陵国的,最终被拒绝。天子发怒,安陵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四、作业:继续预习课文第二层的重点字词,背诵第一段。五、板书设计:策:计策谋略  拔剑弩张             文章结构:起因(第一段)                       经过(第二、第三段)                       结果(第四段)秦王换地被拒-秦王不悦-唐雎出使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