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地理教案 /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 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下载资料包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2课时)‎ 第1课时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悼念有关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及问题,引入学习的课题:‎ ‎(1)在我国的邻国中,经济最为发达并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 ‎(2)我国的邻国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 ‎(3)我国的邻国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 ‎[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指同一个国家——日本。‎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 ‎[师]课件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图观察并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状况。‎ ‎[生]濒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师]课件展示“日本的地形”图(教材第14页图7.2),同时出示问题:‎ ‎(1)说出日本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2)日本是一个岛国,领土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师]评价学生答案,然后总结:‎ ‎(1)日本大致位于经度125°E~145°E、纬度25°N~45°N之间。‎ ‎(2)日本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 ‎[板书]1.地理位置 ‎2.领土组成: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过渡]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师]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生]在图中掌握重点港口的名称、位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其海岸线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 ‎[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生]继续观察“日本的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4.地形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承转]以上我们已对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了一些了解,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 ‎[生]回答:日本的气候、多火山地震……‎ ‎[承转]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5.气候类型 ‎[师]引导学生回忆“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得知日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周围都是海洋,故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 ‎[课件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生]读图,直观掌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同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有1 500多次。‎ ‎[板书]6.多火山、地震 ‎[活动]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日本地震防御措施的启示,积极分组讨论发生地震时,不同场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学生先说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岛国,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以上内容属于日本自然环境的知识。‎ 第2课时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 ‎2.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2.举例说明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 ‎3.结合实际说明日本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特点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2.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说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重点 ‎1.日本的经济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教师归纳]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迅速发展经济的呢?(引出课题——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师]课件出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教材第17页图7.11)。问题: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 ‎[生]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 ‎[承转]日本是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板书]1.经济发展的条件 ‎[活动]学生总结教材内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总结](1)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有限。‎ ‎(2)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提高生产水平;③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过渡]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 ‎[板书]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18页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完成第18页活动1。‎ ‎[教师总结]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 ‎[承转]为什么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学生]合作学习,思考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师总结]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临海可利用海上便利的交通,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学生活动]讨论:(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所带来的问题(从工业用地地价上涨,供水、供电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考虑)。(2)随着工业发展,日本工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劳动力价格升高,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国内需求减少等。‎ ‎[板书]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生]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教师总结]由以上内容可知: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这有利于促进日本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必然会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近年来,日本又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海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保护了本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劳动效率。‎ ‎[师]日本从古代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 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文化特点。‎ ‎[板书]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师]课件展示部分东西方文化并存的图片。问题:请同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生]和服与洋服并存,和食与洋快餐并存,同样用筷子吃饭等。‎ ‎[教师总结]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利于良好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吸纳,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从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身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在发展时所要借鉴的,也是我们学习日本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一节 日本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经济发展的条件 ‎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二节 东南亚(2课时)‎ 第1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 ‎“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试着制作“新马泰”旅游计划。‎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的“新马泰”旅游。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指哪些地方,在亚洲的哪个区域吗?‎ ‎[生]“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它们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属于东南亚地区。‎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20“东南亚的地形”,完成教材第23页“活动1”,了解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课件出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材第23页图7.21),结合教材第22页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明确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明确马六甲海峡航线的交通意义。‎ ‎[教师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十字路口上的交通咽喉,位置非常重要。‎ ‎[过渡]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就是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新加坡。‎ ‎[师]出示新加坡地图,播放录像资料,介绍“花园城市”——新加坡。新加坡被海洋环抱,气温高而不热,茂密的树林,绿色的草地,精心美化的环境,有条不紊的管理,可以说,这里找不到裸露的地面,看不见飞扬的尘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 ‎[设问]除新加坡外,东南亚还包括哪些国家?‎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24页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 ‎[教师总结]上述东南亚国家中,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主要位于中南半岛上;缅甸、老挝和越南是我们中国的陆上邻国;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主要位于马来群岛上,是群岛国家。‎ 二、气候 ‎1.气候类型及特点 ‎[活动]学生查阅“世界气候分布图”,并思考: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在东南亚哪些地方还有分布?课件出示:“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教师总结]新加坡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经济作物 ‎[过渡]游览完“花园城市”新加坡,我们继续北上,来到我们旅游的第二站:马来西亚。‎ ‎[师]出示马来西亚的油棕图片,讲解:油棕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有“世界油王”之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设问]东南亚除了油棕之外,还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你们了解这些作物吗?‎ ‎[生]还有橡胶、蕉麻、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 ‎[师]简单点评,可根据学生介绍,适时补充。‎ ‎[过渡]泰国除了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国外,还是世界有名的“大象之邦”。引出旅游第三站:“大象之邦——泰国”。‎ ‎[提问]出示泰国地图,思考:泰国版图形如一头大象,南部领土宛如大象的鼻子伸入马来半岛。‎ ‎[设问]泰国的气候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有什么不同?‎ ‎[活动]学生查阅世界气候图,明确: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进而明确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 课件出示:“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明确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过渡]来到泰国,当然要品尝世界闻名的泰国米。泰国米叫暹罗米(“暹罗”是泰国的旧称),颗粒细长,两头尖,煮成米饭后,香软滑嫩,色白味香,驰名国际市场。‎ ‎3.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24页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除了泰国外,还有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课件展示]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 ‎[探究]从东南亚的地形、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分析东南亚居民主食与当地农业的关系。‎ ‎[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历史也较悠久,东南亚人喜爱吃米饭。因此,米饭成了东南亚人民的主食。‎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新马泰”位于东南亚地区,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因处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橡胶、棕榈油、蕉麻、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 第2课时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热带旅游胜地 知识与技能 ‎1.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重点 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陈毅元帅在写给缅甸友人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它有什么地理依据?引出中南半岛上的各国与我国是山水相连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一、地形与河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课件展示图片: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26页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曼谷附近的河流名称。‎ ‎(2)泰国与老挝以什么河流为界,该河流经哪些国家?‎ ‎(3)中南半岛上主要有哪些河流?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4)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 ‎[师生小结]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点评]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对于中南半岛山河大势,可以用分开的手掌和手指来形象地比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设问]这样的地形条件有什么好处?学生读教材第26页内容,找出问题答案。‎ ‎[教师总结]各大河上游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下游平原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沿岸。‎ ‎[活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从而共同完成教材第27页活动题1.(1)和(2)。‎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幽默中记住中南半岛上几个国家的首都名称。‎ 一人越过一条河流(越河:指“越南”的首都“河内”),拣到一块金子(拣金:指“柬埔寨”的首都“金边”),遇到老万(老万:指“老挝”的首都“万象”),老万走路太慢(太慢:指“泰国”的首都“曼谷”)。‎ ‎[教师总结]萨尔温江和湄公河都发源于我国,上游在我国分别叫怒江和澜沧江,前者属于印度洋水系,后者属于太平洋水系。从图中可看出,中南半岛各国的主要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拓展]学生举例说明世界或中国沿河分布的大城市。(上海、广州等)‎ ‎[探究]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为什么大多数选择在河流沿岸?‎ ‎[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等。‎ ‎[拓展延伸]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没有弊端?(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城市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河流沿岸地势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河流沿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河流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 ‎(2)城市沿河分布的弊端:河流水患易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导致河流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及城市的分布。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在新加坡会看到很多的汉字招牌,会听到一些人讲汉语,这是为什么?‎ ‎[师]播放录像资料“华人、华侨在东南亚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华侨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拓展]我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 三、热带旅游胜地 ‎[师]以上我们到新加坡、泰国一番“旅游”,我们继续了解一下东南亚还有哪些旅游资源。‎ ‎[课件展示]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人鳄表演、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 ‎[活动]学生对照教材第28页,理解东南亚有哪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记住主要旅游景点及分布的国家。‎ ‎[拓展延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是很平常的事情。近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总结]‎ ‎(1)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较近。(2)我国主要在温带地区,而东南亚热带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差异显著。(3)东南亚华人、华侨集中,语言文化与我们有许多相通之处,沟通障碍较少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及首都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还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国游客的到来。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东南亚地区游览。‎ 东南亚 第三节 印度(2课时)‎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理解人类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印度的地形特点,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猴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吗?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取的是什么经(古印度、佛经)。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有关于印度的信息?(学生回答)‎ ‎[师]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印度这个美丽、富饶而又神秘的国家引无数人向往,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地理位置 ‎[师]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问题: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南部濒临哪个海洋,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什么纬度?‎ ‎[教师总结]印度位于南亚,中国的西南部,南临印度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北纬10°~30°之间)。‎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印度的地形”图,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 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找出印度的首都。‎ ‎[教师总结]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 ‎[板书]2.地形 ‎[生]继续观察课件“印度的地形”图。‎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分布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及河流?‎ ‎[教师总结]印度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海拔在1 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恒河。‎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有多少人口呢?‎ ‎[板书]3.人口 ‎[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图7.36“1993~200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多少亿?‎ ‎(2)现阶段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3)完成教材第32~33页活动1、2,说说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劣势。‎ ‎[教师总结](1)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12.1亿。‎ ‎(2)因为印度广大农村农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等。劣势: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人均粮食、耕地、国内生产总值等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污染、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印度的地形主要分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和南部的德干高原三部分,了解了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第2课时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2.了解印度的“绿色革命”给印度带来的新契机。‎ ‎3.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4.‎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过程;运用地图说明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重点 主要农作物及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印度的气候有关,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二、讲授新课 二、气候 ‎[师]展示“亚洲气候图”和“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雨季(6~9月)、旱季(10月~次年5月)。‎ ‎(2)降水集中在6~9月。‎ ‎[教师提问]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和雨季的差别呢?‎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1月风向图和南亚7月风向图。‎ ‎[生]读图思考:‎ ‎(1)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2)读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将A~F填入下表中:‎ A.来得早;B.来得晚;C.退得早;D.退得晚;E.风力不足;F.风力强盛 西南季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填表。‎ 水灾 旱灾 西南季风的变化 ADF BCE ‎[教师小结]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的降水极不稳定,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过渡]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我们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使这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 三、粮食生产与分布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教师总结]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20世纪60年代之后,印度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35页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提问:(1)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各分布在什么地区?(2)结合教材第35页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理解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小麦的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粮食作物 分布地区 自然环境 水稻 印度东北部、‎ 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面积广大,‎ 降水丰富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 高原、山地较少,‎ 降水较少 ‎[承转]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在高科技领域却成就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学生]阅读教材第35~36页内容,回答。‎ ‎(1)服务外包产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 ‎(2)最初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部门是什么?有何优势?‎ ‎(3)发展最快的服务外包产业部门是什么?有何优势?‎ ‎[教师总结]评价略。‎ ‎[生]对比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师]课件展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 ‎[生]完成教材第36页活动题。‎ ‎[教师总结]最初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等工业城市。原因: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高等院校多,科技发达,科技人才多。‎ 空间分布变化特点:由老工业城市向南部、西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发展。‎ 三、课堂小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所有工业部门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 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的最佳途径。‎ 二、气候→三、粮食生产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第四节 俄罗斯(2课时)‎ 第1课时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世界面积最大)。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2.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3.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分布特征。‎ ‎4.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心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的积极性。‎ 重点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的成因。‎ ‎2.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几个邻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国俄罗斯。‎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 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总结]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 000千米,面积超过1 700万平方千米。‎ ‎[活动]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图。找出俄罗斯东、北、西三面所临的海洋。读俄罗斯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在哪个方向分别同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接壤。观察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地跨亚欧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活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找出周围的北冰洋、太平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白令海峡。‎ 相邻的国家有:西面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南面有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设疑]俄罗斯的领土中,是欧洲部分的面积大,还是亚洲部分的面积大?(亚洲部分的面部大)但是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师]展示俄罗斯的人口、工业、农业、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在俄罗斯领土中,欧洲部分虽然只占1/4,但却集中了俄罗斯3/4的人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和交通线也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欧洲部分的中央。欧洲部分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至今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发。所以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 ‎[师]俄罗斯约有人口1.4亿,境内有130多个民族(比我国的56个民族多了一倍多),俄罗斯人占83%,通用俄语。‎ ‎[过渡]俄罗斯的民族复杂,在这辽阔的国土上,俄罗斯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2.俄罗斯的地形 ‎[师]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有什么特点。(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以平原为主,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东以高原、山地为主。因此俄罗斯的地形较为平坦。)找出俄罗斯的两大平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位置。(东欧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 多媒体课件演示“俄罗斯的地形”图。(主要地形分别在图上闪现)‎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总的来说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活动]学生结合地图,完成教材第38页活动题1中的(1)小题。在教师指导下,‎ 填写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同时在图上找出这些地形区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结合地图记忆重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过渡]同学们,有时气候在战争中能起很大的作用。音频播放: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攻打俄国,俄军且战且退,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冬季和法军决战。9月中法军进入莫斯科,此时,俄军点起大火烧城。冬天已经来临,法军停留在烧毁的莫斯科,缺乏粮草和防寒衣服,无法度过严冬。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后撤的法军在零下35°C的冰天雪地里行进,迎接他们的是饥饿、严寒和俄军民的袭击。法军尸横遍野, 退出俄境内时,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由此可见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俄罗斯亚洲部分西伯利亚的冬天又如何呢?‎ ‎[板书]3.气候分布及特点。‎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展示多媒体课件“全球五带图”及“俄罗斯地图”)根据俄罗斯所在纬度判断其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师]俄罗斯大致位于50°N~70°N之间,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一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师]展示课件“俄罗斯气候分布”图,让俄罗斯的国界线闪烁。判断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 ‎[教师总结]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是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西伯利亚地区,常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许多地方在北极圈以北,是终年严寒的寒带气候,此外,在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还有小范围的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生]读教材第38页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过渡]河流、湖泊与地形、气候密切相关,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湖泊呢?‎ ‎[板书]4.河流与湖泊 ‎[活动](1)引导学生读俄罗斯的地形图,伏尔加河注入什么水域?(里海)有运河同哪个河流相连,并通向哪个外海?(有运河同顿河相通,通向黑海)西伯利亚地区的大河多注入哪个海洋?(北冰洋)俄罗斯有注入太平洋的大河吗?(有,中俄界河黑龙江)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叶尼塞河和贝加尔湖。‎ ‎(2)展示有关伏尔加河的图片及录像或播放歌颂伏尔加河的歌曲。‎ ‎(3)展示世界地形或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白: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师]俄罗斯境内的大河中,只有伏尔加河封冻期较短,通航期较长,再加上伏尔加河水量充沛,航运条件好,流域内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阔,经济发达,使伏尔加河承担了俄罗斯河运总量的2/3;伏尔加河流经丘陵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因此,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河流,为俄罗斯提供了航运、发电、灌溉之便,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 伏尔加”。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特点:发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山地,水量充沛,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水能资源丰富。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1 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淡水)湖,占世界淡水湖总储水量的1/5。‎ ‎[讲述]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俄罗斯的资源对本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了解了俄罗斯平坦的地形特点和寒冷的气候,认识了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位于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一、国土辽阔 ‎1.位置、范围 ‎2.俄罗斯的地形 ‎3.气候分布及特点 ‎4.河流与湖泊 第2课时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发达的交通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运用地图认识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说出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4.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会分析地形、气候、资源、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1.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2.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难点 分析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整合组内成员建议,准备将俄罗斯的不同工业部门分布在俄罗斯地图中合适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 展示俄罗斯的有关地图和图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邻国、人口、居民、地形、气候和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设疑]假设你是一个企业家,你要投资建一个钢铁厂,你选择厂址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二、讲授新课 ‎[师]影响工业的布局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矿产与交通。由此引入对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学习。‎ ‎[板书]一、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课件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白:俄罗斯领土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基本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石油、煤、天然气、铁矿、森林、水能等资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板书]1.特点: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过渡]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石油、煤、铁矿产地呢?‎ ‎[师]展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板书]2.矿产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俄罗斯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俄罗斯的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的工业还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3.工业区 ‎[师]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还是在亚洲部分?(欧洲部分)‎ ‎(2)俄罗斯的工业是以重工业为主,还是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比较发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即轻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3)俄罗斯的工业区是否大多都靠近矿产地?(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有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俄罗斯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 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 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食品和纺织工业等。‎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 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容易混淆,找技巧记忆:莫斯科工业区除传统工业部门外,还有高科技产品部门: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圣彼得堡工业区:轻重工业部门兼有: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附近的资源为基础,发展了相应的重工业部门。‎ ‎[设问]俄罗斯工业建立的基础和地区分布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生]回忆并总结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工业布局类型的认识,即:俄罗斯的工业是建立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国内市场也比较大,因此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靠近原料、燃料产地的内陆地区;日本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发展工业主要靠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因此,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便于进出口的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设问]俄罗斯生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社会上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社会上会不会出现消费品短缺?(会)能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不能)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吗?(会影响)‎ ‎[设问]为什么俄罗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农作物、气候、地形分布图。‎ ‎[师]俄罗斯虽然平原面积广大,但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气温低,生长期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的原料缺乏。‎ 俄罗斯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强国,一是工业基础雄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俄罗斯在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提问]你能介绍一下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情况吗?学生回答“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情况。‎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俄罗斯的交通和城市。‎ ‎[板书]二、交通和城市 ‎[课件展示]“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教材第41页图7.15),引导学生分析:‎ ‎(1)为什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因为俄罗斯领土广阔,经济比较发达,‎ 铁路适宜长途运输。)‎ ‎(2)俄罗斯铁路的分布特点和成因。(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原有放射状的稠密的铁路网;东部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因为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的西伯利亚人口稀少,大部分地方为亚寒带针叶林)‎ ‎(3)为什么俄罗斯的铁路线不是建在北部地区,而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俄罗斯北部地区纬度高,有冻土层,在冻土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俄罗斯南部有丰富的资源。南部工业、人口、城市比北部多;南部邻国多,便于对外联系等。)‎ ‎[板书]1.交通 ‎2.铁路线 ‎[设疑]俄罗斯主要有哪些海港和城市?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内陆国”的?‎ ‎[板书]3.主要港口及城市 ‎[师]引导学生继续读“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分析:俄罗斯的主要海港和城市有: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那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湾终年不冻;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 俄罗斯虽然海岸线很长,但所临的海洋封冻期都很长,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与外洋的联系,都要经过别国的海域,海运不方便。所以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内陆国”。‎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丰富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之上的,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特点: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2.矿产:煤——库兹巴斯、铁——库尔斯克、石油——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 ‎3.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二、交通和城市 ‎1.交通:分布不均——欧洲部分稠密,亚洲部分稀疏 ‎2.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 ‎3.主要港口及城市: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莫斯科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