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观 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
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
事吗?
2.人文理“观潮”。
a.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
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
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
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
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
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 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状)
b.精读第 4 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的水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
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
好的,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
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
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
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
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
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
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
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 5 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
的能力,背诵第 4 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
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
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
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
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
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
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
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
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
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
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
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
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
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
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
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
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
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
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
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
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
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
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
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
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
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
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
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
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
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我”和阿妈)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
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
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
执教数十余年。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
被称为“四大金刚”。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
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
三、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
江上——江面上
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
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4.“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
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
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
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
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
六、作业: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4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图片中的花牛会在草地上有什么行动?(生
讨论回答)它真的如你们所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看看将会出现怎样
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3.诗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活动的画面。
4.圈点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
明确:坐、眠、走、做梦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评价。
6.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歌每小节第一行的句式相近,整首诗语言简单明朗,充满童真童趣。
三、整体提升。
这首诗运用欢快的语言,将草地中花牛的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崇。
四、作业设计
仿照本首诗的句式,创作一首现代诗。
4* 繁星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空 《天上的街市》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检查字音:“昧、坠、怀”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 时间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
时间 地点
从前 家乡
三年前 南京
如今 海上
四、分析课文
1.比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明确: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与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写观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3.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明确: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4.明确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体会语言
1.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和作用。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说话 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从不同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实-------实
想象:实------虚 联 系 点
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或想象的语句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点。
观看星空,展开想象或联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语句
微小 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会觉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无处不在。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并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写景。
七、板书设计:
繁星
时间 地点 情感
从前 家乡 对星空的依恋
三年前 南京 与星星的伙伴之意
如今 海上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却发现这
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有关破坏环境的图
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
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能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描写。
3、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4、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地方的特点进行介绍。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
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这是我登上北京香山
顶峰的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我游北京的颐和园留下的回忆。这是 2008 年去北京我最喜
欢的两个地方。)同学们在假期是否也出去旅游了呢?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引
导学生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一)过渡:同学们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吗?(想)那么,你打算怎样介绍这
个地方呢?
1、你准备推荐哪个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看书 13 页举的例子,总结方法。
1、描写地方的环境(景色)。
2、描写地方的历史。
3、描写地方的生活。
4、描写地方的食物。
5、描写地方的人们。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过渡: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
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向远望去,就能看见白塔高高耸立在青
山上。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太湖,潮水碧绿。往里走,就能见到一些古香古色的小
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树,真
可谓绿树环绕。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一些老人在晨练。他们或打太极拳,
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棋。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含水分的清新空气,能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古迹颇多。有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有色彩华丽、
造型巧妙的牌坊,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小亭子就像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它们奇特
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的白塔
有着印度塔的风格。塔身有 19 层,塔顶挂着一个铜片,上面有一些风铃,一阵风吹来,
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可以传得很远,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它的横梁和檐上都绘着一幅幅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绘画精美、耐磨,
久经风霜却不褪色,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因为它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
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2.
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语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正确读准每个词语的字音。
2.自主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不知道的词语查字典。
3.小组交流讨论看到词语想象的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1.读加点的词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并写下来。
3.小组内交流,将自己写的内容读给小组其它成员听。
4.小组再派代表选取一篇佳作,在全班内交流。
三、书写提示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默读书写提示,注意书写要求。
2.根据书写提示,自己动手写一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古诗。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第二单元教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
2.请学生描述。
3. 读 读 课 文 第 1 、 2 自 然 段 。 体 会 普 通 的 豌 豆 荚 在 作 者 笔 下 是 多 么 富 有 情 趣 。
4.导读 3—8 自然段。
5.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6.引读
第 9—12 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再读读课文 13—17 段,小组合作完成填
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
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
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
光)。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 13—17 段,联系上下
文阅读解决问题。
2.随机朗读。
想象说话:
(1) 小姑娘看见绿色了,心里真高兴,。
(2)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3)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3.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课文第 18、20 段。
独立说话练习: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4.学习 19、21 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6、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蝙”“蝠”等 13 个生字,会写“达”“蚊”等 14 个生字。
2.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
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
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
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
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
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1)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2)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
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在这里,“反复”就是第①种解释。
(3)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
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3.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4.理解了生字词,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
(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
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
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三、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 1、2 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
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 1、2 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 4 人
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 6 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3 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
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
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 4 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
集体填表。)
第一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
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实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实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
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实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
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
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 4、5 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
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 6 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
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
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实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 6 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
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
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呢?
(4 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 6 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
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
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
第二段:第 3 至第 6 自然段;
第三段:第 7、8 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
(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
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四.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
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五.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 12 个生字,会写“唤”“纪” 等 13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
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
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
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 20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
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 20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
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 20 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 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 21 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
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六、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8*蝴蝶的家
教 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目 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 学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
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 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
板书。(板书:8 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 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
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 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
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
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
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 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
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 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
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
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 )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
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
的。)——引读第 5 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三、 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
想说的是什么呢?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
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小‘动
物园’”的氛围。
2.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3.感受表达过程中收获习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
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小‘动物
园’”的氛围。
教学难点: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动物猜猜猜(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图片上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
2.播放动画,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个孩子把他的家想象成了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哪些
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指名读 P31 第一段。
2.分析家庭成员与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
3.指名读 P31“想一想”。
4.互动交流,打开思路:把自己家也变成动物园,你觉得你的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呢?
5.反馈引导:能从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不同角度说清家人像什么动物,
哪里像。
6.小组交流:借助“动物园”导图说说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
三、合作探究
1.教师配合家人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触发情感共鸣。
(1)出示教师个人形象图,学生识别。
(2)教师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3)导语激励:我家还有绵羊,妈妈妈妈、公鸡爸爸。你看,我把他们写下来了,有意
思吧?你们也来写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吧。
2.口头描述。学生描述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位成员。
3.交流讲评。
4.同桌互评。
四、习作
1.交流讨论:如何将家人写得更像动物,更有趣?随机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运用语言、
动作描写以及夸张等小妙招放大家人的特点。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作品展示,全班自主批阅,圈画精彩语句。
4.集中赏析佳作。
五、情感升华1.交流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觉。
2.后续习作任务:继续写其他家人,形成完整的作品。家长评一评,作品秀一秀。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所描写的动物和家人相似度高不高。
c.语言优美有趣。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我家的“动物园”
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而家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
你们一定会问,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如果你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妈妈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她一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干家务活,她还常常说:“做人哪,一定要
勤快些才好。”如果你到我家来一定会看到我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时常劝她不要太辛苦,免得累坏了身子。
可她总说:“没事,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嘛。”
说起我的老爸,那可真是十足的“大懒猫”。每天一下班,他便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唱着小曲。
那逍遥自在的样子,别提有多舒服。你们说,我爸爸是不是很懒呢?
嘿嘿,要说我嘛。就是一只贪吃 又机灵的“小老鼠”,有空就“啃啃”客厅里的零食,有时还会“偷”
一些零食,放在书房一边看书一边吃,还经常把家里翻的乱糟糟的。如果看见爸爸妈妈不高兴了,我就
躲得远远的,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胆小如鼠”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这就是我的家,难道它不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吗?
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辨析形近字。
2.学会掌握并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
3.了解设问句,并学会运用。
4.熟读并背诵有关“好问”的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重点:
学会辨析形近字,掌握并运用设问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和有关“好问”的名言。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组内交流阅读与思考的联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驻扎 蛀虫 拄拐
第二组:捐款 娟秀 手绢
第三组:花苞 冰雹 鲍鱼
2.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3.分组读词语。
4.生观察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7.发现:第一组词语中“驻、蛀、拄”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二组词语中
“捐、娟、绢”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三组词语中“苞、雹、鲍”三个
字的结构相似。它们都是形近字。
8.出示要求会认的 11 个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三、语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多媒体出示句子。
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教师领读。
3.生自读。
4.生自主理解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异同。
5.教师点拨。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二)问号的用法
1.多媒体展示句子。
①从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
到了启示。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
4.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这些句子有两部分,前面是一个问句,后面是回答。(2)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5.师补充设问句的知识点。
(1)设问句的含义:先提出问题,后面做出回答,自问自答的句子。
(2)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关于“好问”的名言同学们
知道
2.出示书上的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3.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4.背诵名言。
5.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
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6.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关于“好问”的其他名言。
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题西林壁》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记得吗?
(师生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
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并通过书上的配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
的字用“〇”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
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
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
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
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
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暑假一定去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吧,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
方,那就是庐山。【课件出示:庐山风光】
是呀,庐山风景真美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这首
诗中有一句特别有名的经典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庐山的诗:
板书:《题西林壁》
二、解诗题,了解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
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
的五首游记之一。
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课件展示)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壁:墙壁。
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
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
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3、结合老师刚才的介绍有谁知道“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
三、读《题西林壁》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2、评价,齐读。
3、指名读《题西林壁》,其余同学注意听。
4、教师有节奏地范读。
5、齐读。
6、指名读,其余学生注意听,看。
9、齐读。
四、读古诗,解诗意。
(一)学生自学
1、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
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说一说。
(二)师生交流
1、结合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解诗意
学习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件展示)教师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
的不同形态,。
横:连绵起伏、层恋叠嶂
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
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
高:云雾缭绕
低:高耸入云2、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
的故事。)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学习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重点理解“缘”的意思。
归纳诗意: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这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
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板书)
小结: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
五、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
2、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诵示范,指名说说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小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的人生哲理。所以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七、巩固练习
1、背诵《题西林壁》
2、默写《题西林壁》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形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雪梅》,会认 6 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
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
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
流。
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 “搁”,放下 “逊”,逊色、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
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 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
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
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
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
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
三、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雪 梅 白 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10、爬山虎的脚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
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 学
重点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
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
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
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
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
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介绍作者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
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学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
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指名学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
动词。
(爬:触+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
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课后作业,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 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
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
实一个“漾”字。
a.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b.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
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2.课外练笔。
选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试着用“资料袋”里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
变化。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11、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认识“宅、搜”等 12 个生字。会写“临、卧、钳”等 14 个字。能正确
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
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
师: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 ”
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张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张老师住的楼房 100 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
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
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
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
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
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
看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
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
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
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
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
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
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
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
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调查学生的视力情况。
3.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幻灯片、视力表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班有了新变化想不想知道?出示班级采访近视眼同学的记录。看
了短片,你想说些什么?眼睛出了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
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引导:由此看来,眼睛的作用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板书)
二、答疑解惑
1.提出质疑: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总交流的信息,派代表在全班发表小组的意见。
4.教师总结:
①用眼不卫生。
②习惯不好。(看书、写字的姿势不对,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电脑,在光线太强的
地方看书写字……)
三、方法解读
1. 过渡: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很多,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呢?
2. 指名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3. 分组讨论。
4. 全班交流。
5. 总结方法。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
(2)“三注意”①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
②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书学习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坚持做眼保健操
(3)“两不看” ①光线太强太暗不看书。
②躺卧行走坐车不看书。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的“侦察兵”。眼睛不好,我
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擦亮我们的“窗户”。
习作——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
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
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新发现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板书:看
板书:听
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
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
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3、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正因为
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
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
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
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
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
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①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
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
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
想象等。
②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 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
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③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三、品读日记
1、小组交流。
①读自己日记里精彩的片断、句子。
②给别人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
读自己的好句子,说说别人给你提了什么意见;
也可说说你给别人提了什么意见。
教师相机小结:要写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写出自己的感想,使文章具体生动。四、激
发思维确定题材
1、老师出示川剧变脸的录像,老师谈谈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2、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观察时的新发现,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一说。
3、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也行。
如 1:把两个大小均匀的鸡蛋分别放进盛有清水和盐水的容器里,观察两个鸡蛋的变
化。
如 2:将胖大海丢进一杯盛满满清水的杯子里,观察杯子里胖大海的变化。
五、习作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4、写清楚你观察的时候心情或想法。
六、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七、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习作讲解,学生自评
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
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二、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句子是否通顺;
⑵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有无错别字;
⑷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四、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誊写。
【范文】
观察日记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上背着一
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它没有可以活蹦乱
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来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感都还可
以。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
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死掉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
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装进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
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第二天,我又来观察蜗牛了,蜗牛已经渐渐长大了。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只有中指
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了很久,
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于是我拿来了充足的食物
——菜叶和面包屑,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食物才有所减少。好容易
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
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
4.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
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魅力。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名同学读气泡里面的话,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语句段运用
(一)给小动物找家
1、理清生字,认读“厩、棚、圈、穴”等字。
2、认识书中展示的八种小动物。
3、为小动物找家。(每个小动物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你能将小动物准备地送
回家中吗?)
4、指名同学回答。
5、总结学生的答案。
6、多媒体展示: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7、全班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词语。
(二)品析句子
1.多媒体展示两组句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两组句子,上句跟下句有什么不一样。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逐渐:慢慢地。在这里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写出了爬山虎的脚颜色变化的过程。
②最多:表示已经到了上限了。在这里说明蟋蟀的住宅的深度不会超过九
寸,是一个约数。
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自由读这 6 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4.课后搜集一些其它气象谚语。
第四单元教案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
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
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远古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浊”“竭”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滋、液、浊”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相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说话,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板书: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
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黑暗 创造 宇宙 滋润 血液(一生上黑板听写)
校对听写结果。
2.说话导入.
谁能用咱们听写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最后一段]
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说说对盘古的印象[伟大]
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课文,体会伟大
导语:盘古的伟大流淌在我们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进一步感受盘古的
伟大。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大。
找到句子后,找到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收获的请举手
弹性教学:
1.教学:“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
们的变化而变化。”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动作[顶天立地] 老师示范做这一个动作,让学生感悟盘古的伟大。
2.教学: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读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盘古的什么化作了什么?找出变化后,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样
开小火车读
自己喜欢哪一句先准备一下,两列小火车开,看哪一组好
齐读第五段
请你也来写一句盘古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奇特
[当回作者,拼起来是一段完整的文章]
交流,互评
看,盘古就算自己倒下了,还在为创造美丽的宇宙不断努力,我们怎能不被盘古的伟大深深感动:
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3.此时此刻,你想怎么来赞美盘古? 教师示范:“盘古啊,盘古,你真酷!”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4.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
三、板书设计:
盘古 开 天地
创造 宇宙
化作:气息 风云
声音 隆隆的雷声
左眼 太阳
右眼 月亮
四肢 四极
躯干 五方的名山
血液 江河
肌肤 大地
汗毛 树木
汗水 雨露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学习古文兴趣,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他外形像乌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
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生:精卫鸟)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读古文,注意字音。
2、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 yīn )于东海。
3、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读音:
少(shào) 曰(yuē) 溺(nì)
衔(xián) 堙(yīn)
4、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1、三、研读古文,理解感悟
2、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
子通顺。
(2)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重点字词:
① 女:小女儿 ②溺:淹没 ③故:因此
④返:返回 ⑤堙:填塞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因此就成为精卫鸟。精卫
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教师小结:第一句话介绍精卫的身份和名字,第二句话说明精卫填海的原因。
四、感受精卫的精神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4、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会怎么回
答?
5、教师小结:精卫鸟每天都衔着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到用这样的方法填平
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坚韧不拔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
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六、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七、作业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13、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
14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
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课前准备: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是女娲抟土造出来的,她用泥捏成人形,给人以生命。为
了人类的幸福,女娲还历尽辛苦,炼石补天。而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
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课题: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读题目,说说你想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哪些事?
三、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生词的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或通过课文了解了什么)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跟同学交流。
四、初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段落和词语。如阿波罗、赫拉克勒斯、宙斯、高加索
和词语“驱寒取暖、气急败坏、饶恕、双膝”等。
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感受?如果学生说:“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
火种的事”,可这样引导:他为什么要取火种?取火种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你能
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简要地讲一讲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把内容讲清楚。
汇报感受可以自由发言,因为是初读,感受也许是肤浅的,但应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师也会从学
生的感受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想与人交流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为人类取了一颗火种,为
什么宙斯要给普罗米修斯如此严酷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呢?火神和大力神为什
么想帮助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受到那样残酷的折磨,他怎能活下来呢?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以下资料,解决第一个疑问:
神话中说,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以后,宙斯决定将人
和神分开。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
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宙
斯察觉了这一骗局,他报复人类,拿走了他们的火种。
请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形成自己的想法,准备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讨“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正义、善良、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1.宙斯是众神之王,阴险狠毒,谁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如火神,尽管他同情、佩服普罗米修斯,
但他决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可普罗米修斯敢,并且始终不屈服。
2.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却一直不屈服。
3.火神敬佩他,大力神救了他,可见他的行为是正义的,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宙斯用这种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你知道
他是怎么想的吗?普罗米修斯受折磨时,你能猜出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吗?大力神救普罗米修斯时,心里
会怎么想?你从哪看出来的?
小结:通过读书讨论,我相信普罗米修斯一定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义、善良、勇
敢、无畏,是真正的英雄!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重点指导以下段落:
4.5自然段,抓住“悄悄、只要、一定”等词,读出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和真心想帮他的心情;
抓住“摇摇头、坚定、可以、决不会、更不会”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之坚定、为人之正直和无所畏惧。
6.7自然段,抓住“带着铁环、死死地锁、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每天、啄食”等词,
读出普罗米修斯所经受的痛苦。
三、读《阅读链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四、分析人物形象。
普罗米修斯 :勇敢 极富同情心 坚毅 正义感 不畏强权、善良
宙斯 :冷酷无情 心狠手辣 凶残
阿波罗 :漠不关心
火神 :正义感 软弱
赫剌克勒斯 : 正义感 敢作敢为 勇敢 正直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故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谈话激趣,图画引入
1.(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举手答)这节
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好天后,天会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2.轮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 1、2 自然段
1.默读,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描写在天塌地裂前后人类不同生活的语句。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修补天地?
3.汇报学习收获。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面教育学生要了解人民的疾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种场面的心情。)
(二)学习第 3~5 自然段
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 1 自然段来体会。“女娲创造了人”,所以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第 4 自然段。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女娲怎样
修补天地?
3.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1)理解第 3 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用“先……,又……,接着……,
最后……”的句式复述)
(3)女娲补好天地后,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天上有了五色的云霞,天再也没有了
坍塌的危险,野兽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地缝也被堵住了,人类获得了新生。)
4.引导朗读这三段话。
5.修补天地之前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出了什么。
(“一道道、黑黝黝、喷涌而出、残害、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这些词展现了修补天地之
前人间的悲惨状况。天上的大窟窿被女娲用炼好的五彩石补住,地缝也被芦灰堵住,真是
太神奇了。)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女娲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比
如……(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所以,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要向拥有女娲精神的人学
习!
[教学板书]
15*女娲补天
起因:天塌地裂
高潮:捡来五彩石补天→ 不怕困难
用乌龟腿撑住天→ 甘于奉献
杀死黑龙→用芦灰堵住地缝
结局:人类重获新生 不怕危险
习作——我和 过一天
第二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重难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神话故事或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孙悟空、葫芦娃、黑猫
警长、白雪公主……)学生识别多媒体中展示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人物的特
点或事迹。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物相处一天呢?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自己见到了他们,与他们过上一天。
二、明确要求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 P58 习作要求。
2、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3、 我们与神话人物见面要带上哪些东西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 、新颖 、奇特 、美好
三、打开想象大门
1、生想象画面。
①你想见的是谁?
②你们去了哪里?
③你们干什么了?
2、小组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3、老师指名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如:生 1:我和孙悟空过了一天。在花果山我看到了孙悟空,我们一起先去了龙宫。我们
在龙宫看到了龙王,看到了虾兵蟹将,还看到当年放置定海神针的地方,那儿现在已经成
了旅游胜地了。接着,我们又去了天庭参加了蟠桃盛会。最后,我还和孙悟空一起打妖怪
了,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生 2:我和白雪公主过了一天。白雪公主带我去见了她的七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森林采
蘑菇,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哎,我还见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她给白雪公主送苹果……
生 3:……
4、全班交流评价。
5、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故事的经过具体。
b.想象合理。
c.形式新颖。d.语句通顺。
e.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我和奥特曼过一天
我最喜欢奥特曼,他们形态各异,神通广大,打败了怪兽,保护了地球,是正义的象征。
有一天,我一觉醒来,居然看见奥特曼到了我家里,我又欣喜又紧张。奥特曼说:“我是奥特星球
派来的迪加奥特曼,帮助你们消灭怪兽。”我听了,笑着对他说:“我们这没有怪兽,只有小偷,坏人。”
奥特曼说:“那我就帮你们抓坏人和小偷。”于是,我和奥特曼到了外面,他身子逐渐变大,变成了一
个巨人。我骑在它的背上,飞越了武汉三镇,告诉他这里的情况。奥特曼说:“要捉小偷,非我莫属。”
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奥特曼抓住了毒贩子,抢劫犯,小偷等坏人。他们从没看见过这么大的“警察”,
个个吓得失魂落魄。行人也惊呼:“外星人来啦!”我们飞向公安局,把这些坏人都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本想谢谢他,可是,一眨眼我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奥特曼还帮助工人盖房子,帮助消防
队员救火,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
夜幕降临的时候,奥特曼突然收到来自他们星球的求救信号,他不得不赶回去支援。临走前还送了
我很多礼物,我依依不舍地挥手同他告别。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神话的兴
趣。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收获,提升对神话的认识。
3.会认 9 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4.熟读“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神话的魅力。
5.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提升对神话的认识,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
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这么多充满魅力的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神话故
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2、指名读书上“交流平台”里的对话。
3、说说他们通过本组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神话故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课件展示)
花圃 花卉 花蕊
玫瑰 茉莉 牡丹 海棠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读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2、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是故事呢?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加以补充。
5、读句子:
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
成了地。
②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
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③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6、感受想象的神奇。
7、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有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8、小组交流故事情节。
四、日积月累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嫦娥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师: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 善良 美丽)
欣赏《嫦娥奔月》动画。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
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感悟嫦娥的后悔、孤独、寂寞。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第五单元教案
16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巢”等13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
搏斗、庞大”等词语。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
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
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
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
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
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
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
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 ”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
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
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
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课文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
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
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
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
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五、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救 吃
斗 老麻雀 猎狗
17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 1840 米,登山石阶大约有 1.5 公里长。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
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 学习第 1、2 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2)理解“爬”。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的情境。)
2. 学习课文第 3~5 自然段。(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表现了他们
的什么精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学习课文 6、7 自然段,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攀着铁链
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 学习课文第 8、9 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
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明确: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学习课文第 10 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子,从而理解爬天
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
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喜悦心情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我”
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来体会“我”
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是奇闻趣事,有的可能有些
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座谈会,分享一些奇闻趣事,或是倒倒心里的苦水。可以是我们
亲身经历的,可以是我们看到的,还可以是我们听说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畅谈生活
1、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卡片。
2、 生自由思考五分钟,
选 一 件 印 象 深 刻 的 事 ,
填写卡片。
3、分组交流,根据卡片内容,将这件印象深刻的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4、小组成员间互听互评。
5、老师收取卡片,随意抽取卡片,卡片的主人上台分享故事,其他人认真倾
听,并给予意见修改。
6、师对学生的评议加以指导。
三、方法小结
同学们刚刚的分享都很精彩,但是,我们还可以把事情的经历说得更清楚,更详细,那
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经过”部分不仅要写得详细,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运用各
种描写方法,多角度叙述、描写。相比较而言,起因和结果部分可以写得简短些,但交
代起因要清楚明白,结果应该合情合理。
(师板书: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将我们的故事更精彩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吧。
2、明确写作要求。
①可以参考课本 P73 题目,也可以自命题。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②情节要吸引人 。
③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④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考同学的
建议修改。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b.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c. 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家庭风波我们一家人平时总能和睦相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风波”。
今天,妈妈订购了一个饮水机,想把它安在家里,不过,由于最近爸爸不在家,所以
就没和爸爸商量。等到爸爸回家时,妈妈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向爸爸说清楚,可爸爸今天像
换了一个人似的,翻脸比翻书还快,因为这点鸡毛蒜皮小事,就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波”!
爸爸是个急性子,一气之下,大喊:“动不动就买饮水机,钱是抢来的呀?还有,买
个饮水机放哪……”经过这些责骂,妈妈可忍不住了,和爸爸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买个饮水机方便多了,你可不要动不动就骂人啊!你这急性子什么时候改啊!”妈妈火
冒三丈说。爸爸吵不过伶牙俐齿的妈妈,一时接不上话了,怒气冲冲地黑着脸坐在沙发上。
这可是我劝架的大好时机!我跳出来,壮着胆对他俩说:“你们大人怎么还吵架,烦死了!
因为一个饮水机,值吗?”妈妈愣住了,马上不说话了,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 能够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能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本组课文中,我们学习的《风筝》、《麻雀》都是记事类的文章,同学们还记得
这两篇文章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那作者是怎样将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篇课文和“交流平台”里的内容
想一想。
4.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如何将事情写清楚:
①写一件事,要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
②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③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风筝》按照做、放、找风筝的顺序写的。
二、初试身手
1.过渡:屠格涅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于是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屠格涅夫,现在老
师给同学们展示两幅图片,同学们看图发挥想象,说说图片的内容,看谁说得既清楚
又生动。(师多媒体出示 P67 图片)
2.生观察图片,想象内容。
3.分组交流,互相评议。
4.全班交流,互相借鉴学习。
5.能将一件事清楚地写出来,肯定是离不开细心观察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观
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
三、习作例文
1、生自读《小木船》,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明确:本文主要围绕“小木船”,写了我与陈明之间的友谊。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明确:简单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友谊破裂——和好如初
5、作者详写的是哪个部分?略写的是哪个部分?
明确:详写的是“我”与陈明友谊破裂与我们和好的部分,略写的是我们发生矛盾后
几个月的部分。
6、“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一段时间,文中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
句话交代,你觉得作者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7、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老师小结。
9、生自主学习《爬天都峰》,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会认“拳、捶”等 9 个生字,会写“甚、捶”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甚至、大概、结实、
无缘无故”等词语。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4.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
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点:
1.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板书:牛(生自由说)
(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生自由答)
板书: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和)
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牛字小,鹅字大?)
师: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至 故意 扑打 忙乱 大概 助威 昏乱 欺负 无缘无故 摇摇摆摆
3.指名读词语,然后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交流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也不同。第二部分:(5-12)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把鹅赶走了。
第三部分:(13-15)我们着金奎叔的话,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
四、当堂练习,指导反馈
1.请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2.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结: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方式来说,这
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生自由说)
师: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指名朗读)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
报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牛怕人 鹅不怕人
过渡: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②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 13 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
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③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
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 5-12 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 5-12 自然段,找出在这件事中有几位主角?(指名说:鹅、“我”和金奎叔)板书:金
奎叔 “我”
2.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围绕这三位主角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名:“我”被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教育我不要怕鹅。)
3.自由读 5-12 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 5 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生:太神气了)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
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 6、7 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生汇报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 7 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
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
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课文开头,师:因为我们都很相信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
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板书:不怕鹅)对待牛呢?(板书:不欺负牛)是什么让“我”
明白的呢? (指名说:金奎叔说的话。)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勾出来,自己读一读。板书:不要怕)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
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你
是怎么理解的?(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
同。师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四、总结升华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
不同的见解。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
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牛怕人 鹅不怕人 角度不同
金奎叔 不要怕 结果不同 我 不怕鹅、不欺负牛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囊、露”等 13 个生字,会写“念、级”13 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堂、改、亏“这几
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下面这幅图片
中的老虎(PPT 出示)。作者又是用的哪个词语来描绘的呢?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
的故事。
2.作者简介
二、字词乐园。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开火车读。
náng jí lòu jué xiàn yīn huō
窝囊 班级 露脸 角色 羡慕 殷切 豁出去
piě méi kuī hōng zhuō zá
撇嘴 倒霉 吃亏 哄闹 笨拙 砸锅
2. 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
念 级 段 俩 练 裤 改 逃 亏 挖 堂 砸 锅 3. 多音字组词。
露 角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念、级、段、俩、练、 裤、改、逃、亏、挖、堂、 砸、锅)
2.动画演示“级”、“逃”“堂”“段”“锅“的笔顺。注意“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
不要连写。
3.“堂”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
要和“专”字下面混淆。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练炼
4.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四、当堂检测。
1.用“√”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窝囊(lāng nāng) 露(lù lòu)脸 角(jiǎo jué )色 殷(yīn yīng)切
撇(piě piè )嘴 想念(liàn niàn) 哄(hōng hǒng)闹 砸(zá zhá)锅
2.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及___( ) 两____( ) 兆____( ) 共____( )
路____( ) 谷____( ) 每____( ) 出____(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了下作家叶至善笔下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谁能说说这只“大
老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二、整体感知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三、自主学习
1.请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2.完成下列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紧张、狼狈
四、合作交流
1.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回想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象最深的是
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2.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
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
(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笑呵呵 闷闷不乐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
时记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可爱 期待 上台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不明白 哄堂大笑20 陀螺
教学目标:
1. 会认“钉、旋”等 12 个生字,会写“否、旋”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旋转、溃败、自豪”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感悟文章主旨。
3.通过诵读和比较语句,品析和学习文中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品析和学习文中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它给你带来了那些欢乐?今天我们随着高洪波老师看看他
童年时喜欢玩什么?板书课题:陀螺(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 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诗刊》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散文集《捕鼠记》《悄
悄话》,评论集《说给缚斯的情话》等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
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词,接龙读。
冰嘎儿( gā ) 头晃齿豁( huō ) 憨态可掬( jū ) 角锥( zhuī ) 镟床( xuàn )
(2)挑衅( xìn )
(3)重点指导“豁、衅”的读音。3.概括文章的内容。
这篇文章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请找出来,并按文章的思路将它们排序:
( ⑤⑦⑥③⑧ )
① “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 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
② 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 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 ⑤ 介绍了“冰嘎儿”的制作与玩法 ⑥“我”
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 ⑦ “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三、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2.积累好词佳句。
3.学生交流反馈。
4.思考:“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四、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uài( )气 xuán( )转 yù( )料 kuì( )败
chè( )底 陶 zuì( ) 荣 yù( ) 自 háo( )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旋(xuán xuàn)转 铁钉(dīng dìng) 士兵(bīn bīng) 挑衅(xìn xìng)
3.给下面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再组词。
尤 ______ ( ) 丁 ______ ( ) 贵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问题:“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请同学们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①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去了。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
手!
④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⑤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1.指名读。
2.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2.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3.作者说:陀螺赠与了我极大的快乐和由衷的自豪,你知道这“快乐”是什么?“我”为什么自豪?
4.从斗陀螺的经历中作者学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四、合作探讨,各抒己见。
1.本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想一想让作者
难以忘怀的是什么?
作者念念不忘的是真挚鲜明的情感,是天真单纯的童趣,是成长的感悟。
2.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使文章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
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准确恰当的动作描写。
③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五、课后作业。
请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试着写写自己童年时候的一种玩具,写出玩这种玩具的过程,并谈谈自己
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0、陀螺
说——做——得——斗——悟
陀 陀 陀 陀 (玩中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螺 螺 螺 螺
口语交际 ——安慰
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安慰。
2.通过活动,懂得应当如何安慰他人,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难点 :
懂得如何安慰他人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心里也会很难过。你或你
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如果有人安慰一下,心情会不会不一样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二、入情入境
1、默读课本 P89 三个情境。
2、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3、教师巡回指导。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一个扮演失意的人,一个扮演安慰的人,台下的学生充
当观众,给出意见或建议。)
5、方法小结:
①学会换位思考
②学会表达自己想帮助对方的想法
③学会倾听对方的苦恼
④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⑤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
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1. 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2.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3.教师总结。
四、总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去安慰有需
要的人。
习作——记一次游戏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以“老鹰捉小鸡”为例,知道可以抓住几个主要步骤分步说清活动过程。
2.将活动有序、完整地介绍清楚。
3.分享活动,传递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有序、清楚地介绍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发表达动机
1.同学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参加过很多次活动吧。比如说:六一儿童节
演出、学校运动会、看望孤寡老人、课间游戏等等。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画
面来重温一下。(媒体播放同学们玩抢凳子、老鹰捉小鸡、斗鸡等游戏活动的
图片)
2.从大家灿烂的笑容中,老师似乎看到大家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快乐的活动时光中。
不过今天老师有个要求,你能把自己玩过的游戏介绍给其他小伙伴吗?我们以一起玩过
的“老鹰捉小鸡”为例,谁来回忆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
指名说。从学生介绍中提取跟“过程”有关的词,形成板书:
3.教师小结,点明方法:这位同学抓住我们活动时的几个主要步骤,一步一步地把活
动的过程说清楚了。真能干!
二、回忆活动经历,说清活动过程
1.回忆活动经历。
你和小伙伴肯定还参加过别的活动,下面请你们选择一个,想想参加这个活动的经历。
①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展的?
②活动前,你做过哪些准备?
③活动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④活动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2.同桌交流。
将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听的时候注意对方说的过程是否完整。
3.学生反馈。
如:一个学生介绍的是“贴鼻子”游戏活动,他是按照“贴画像——戴眼罩——转圈
——找画像——贴鼻子”的过程介绍的。
他是这样介绍的:贴鼻子游戏开始了。老师在黑板贴好画像,让小松来玩。
老师给小松戴好眼罩,又让他原地转了五圈。他拿好鼻子摇摇晃晃地向黑板
走去,好不容易找到画像。他把整个黑板摸了个遍,还是没办法确定位置,
最后凭感觉把鼻子往上一贴,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原来他把鼻子贴到额头
上,他拿下眼罩一看,自己也笑了。贴鼻子游戏真好玩。
4.学生交流、辨析:
(1)你觉得他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了没有?是否完整?
(2)活动主要步骤是怎样写出来的?
三、抓住主要步骤,写清活动过程
选择自己参加过的活动,自拟题目,自由习作。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1.掌握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学习习惯。
2.认识 8 个生字,熟读词语。
3.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4.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5.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2.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四段话。
2、说说你从这四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1)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
(2)批注的方法。 (3)批注的作用。
3、交流自己平时做的批注。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韭 芥 芹 蒜 椒 藕 薯 芋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逛菜市场。
我们今天去菜市场帮妈妈买菜,菜市场可真大,蔬菜的种类可真多
啊!妈妈给我们列了一张购物清单,同学们认识这些菜名吗?我们一起去
逛逛吧,可别买错了哟。简单的介绍一下要买的蔬菜,出示一张 P91 蔬菜
图片,说出该蔬菜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多媒体出示词语:
打头阵 挑大梁 占上风 破天荒
栽跟头 敲边鼓 开绿灯 碰钉子
2、生自由读词语。
3、师范读。4、全班齐读。
5、生先借助工具书认识词语,理解词意。
6、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词语,并反馈给老师,全班共同学习。
7、理解词语的意思,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这些词语呢?
8、小组交流讨论。
9、学生反馈,老师加以指导。
10、出示词语: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11、全班齐读。
12、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这六种神态。
13、选一个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14、多媒体出示例句。
15、请学生朗读例句,并分析句子是怎样通过动作描写神态的。
示例:写“害怕”
①我们马山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
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②妈妈一走,我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
敢喘。
16、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句,分组练习。
17、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四、日积月累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六句俗语。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每句俗语的意思。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第七单元教案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
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 汉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
人未还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③同学间互相评读。
④想象画面朗读。
⑤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指名朗读,教师平读。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7)教师激情引读。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
五、展开想象,入情练笔。
1、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
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
2、练笔。
3、全班互相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比较、赏读、摘抄下来。
2、结合自己的感受,试创一首古体诗。
七、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出 塞
秦 人 但 不
汉 未 使 教
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 2 个生字,练习写好 2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3、通过读《凉州词》,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
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读古诗。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 残酷
醉 几人回? 悲苦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崛”“晰”等 10 个生字,会写“肃”“胸”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热闹非凡、惩处、
抱负、胸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
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
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小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准备。
2.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周恩来生平事迹。
3.设计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题。
4.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介绍周恩来生平事迹
1、师: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听小故事时,要注意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播
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师板书 (周恩来 立志),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谁来为我们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3、生思考回答(由“崛起”谈开,深入探讨这句话的意思)
4、师:介绍周恩来生平(课件出示)
5、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是与他少年
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大志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
大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一些词语真不好读,你们认识它们吗?
(一)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1) 严肃 清晰 竟然 抱负 胸怀 追问 赞叹 模范 沉郁 惩处 果真
非凡 正当 哭诉 原本 指望 撑腰 训斥 围观 劝慰 不幸 体会
屈辱 燃烧 响亮 若有所思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光耀门楣 难以忘怀
(2)师:嗯,字音读准了,但感觉不准。词语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试着结合
你的理解,加上表情、动作再用心读一读。(学生再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词语读好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谁愿意读一读?(指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提醒有感情朗读)
1、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根据学生的反馈,师加以指导。
3、师总结:课文同学们都读得正确、清楚、流利,不错,超乎想象。又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
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的原因。合上书,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
修身课上---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在车站伯父的一番话让周恩来---疑惑不解,在租界里周恩来体
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4、梳理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是什么事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吧。这件
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填写词语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学生填写手中的练习)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 )”。 原来,
在周恩来 12 岁的的时候,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
来在( )里亲眼目睹中国女人( ),中国巡警不但不( ),反而训
斥(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便立下
这个远大的志向。
5、师: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密切相关。
(课件出示,介绍时代背景)师:当时,我们国家处在 20 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
国主义国家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穷困,越来越落后,贫困
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正如老师前面所说,
他们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
地,并且他们在租界地内开设夜总会,建设跑马场,公园等,正如课文中所描写的一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这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里发生了哪些让我们痛恨的事?二、细读课文, 理解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1、默读第 16 自然段,思考:
(1)用自己的话介绍事情经过 。
(2)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边读边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他们分
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我们一会儿交流。
2、交流:在场的都有哪些人?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中国女人
师:为什么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师:她在哭诉什么呢?
师: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无情地轧死了,她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悲痛?怎么能不哭诉呢?
现在,她仅仅是希望中国巡警能给她一个公道,但结果呢?换来的是什么?
师:是啊,大家看,多么可怜的人啊。
(2)请把你们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洋人
(1)师:洋人做了什么事
师:他把中国女人的亲人轧死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哪,多么令人气愤啊!此时此刻,你心中对这位洋人有着
怎样的情感呢?
师:当我们这些情感上升到顶点,就会化为一个字——(恨)
师:多么可恨的洋人!
(2)请读出这种可恨!(指名学生读句子)
◆中国巡警
师: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吗?来把课文中描写这
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认为中国巡警应该怎样做?而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
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学生齐读句子)
师: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
真是——
师:可恶之至!
◆围观的中国人
(1)师: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牙切齿地握,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
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做?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学生
交流、汇报)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那么,当时
在场的中国人他们都无动于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
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意思是--
师: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女人罢了!当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受到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
(2)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一位“可怜”的女人,一个“可恨”的洋人,
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
令人恼怒的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吗?(板书:中华不振)
(3)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3、师: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
师: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
中华不振啊!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
不振”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
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
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
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体现了周恩来与他人不同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三、总结
师:处于战乱年代的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促使他成就了救国救民的
伟业,使他成为一代伟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21 世纪的建设者,我们该想
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在小练笔
上写一写你的志向,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加油!
四、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疑惑:中华不振 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
目睹:中华不振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梅兰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并板书。我们要学习的
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2)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1)课文写了梅兰芳四次据演,分别是: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
演。
(2)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京剧大师。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圈点勾画出体现梅兰
芳爱国情怀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请学生结
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①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
②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
经很知足了。
(3)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4)引导学生体会“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
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①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②师补充资料:京剧里旦角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 4 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
通过对比的手法,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拮据。演戏——生活立马优越起来。
但是梅兰芳拒绝了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度日。可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3)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出示句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宁可……也决不”突出了梅兰芳意志的坚定,至死不渝。
仿写:宁可……也决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 5-7 自然段,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办法”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办法”提出:他的办法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6.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
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他的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让人敬佩。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五、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
代千秋。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
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
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
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
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
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
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
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
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
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信念
追寻 枣园 温暖
南泥湾 光明
杨家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作——写信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信的实用意义,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了解信封的写法。
2.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把要告诉对
方的事情写得简明易懂。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在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说起朋友,
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打电话 、发短信、 发邮件、
微信、QQ )
师: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联系方式。我也有许多朋友,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
朋友,我们除用这些以外,还经常用写信进行交流呢。因为信件接收到以后就会留下
永远的纪念。没事的时候,翻阅信件,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
情谊,真是一种享受。而且有时候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要和爸爸
妈妈说说心里话呀,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信。
二、例文导学
1、多媒体出示文中小杰写给叔叔的一封信。
2、自由读书信。要求把信读通顺,边读边想信中写了些什么?
3、讨论交流书信的内容。
4、小组观察,讨论: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5、教师点拨: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
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福语。以最一般的“祝”为例。“祝”字独自成段,空两格写。祝福语后半部分
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福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
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侄儿×××、父×××、你的朋友×××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三、点拨题材,自由酝酿
1、师:信的格式掌握了,那么现在你最想给谁写信呢?你想告诉他什么?
2、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1)写信的对象可以是:亲友、老师……
(2)写信的内容可以是:学校活动、学习成绩、家中近况、感谢、道歉、
建议意见、趣 事新闻、愿望……
3、请几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师提示注意事项,相机板书。
四、交流表达,小试牛刀
1、掌握了写信的格式,明确写信的对象和写信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小试牛刀,赶紧
拿起笔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学生当堂作文,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信,同学们也都用心地写了一封信,也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了出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几篇佳作,互相学习一下。
二、佳作欣赏,互相评议
1、展示部分学生作文,师生共同点评。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在书信表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探究实践,学写信封
1、信写好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对方读到我们的信呢?一封完整的书信包括信封和信纸两
个
部分。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信封,请大家看看一张信封应包含哪些内容?
2、多媒体展示信封。3、学生自主学习关于信封格式部分。
4、教师小结:收信人、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编的书写位置,以及邮票的作用。特别
强调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不要写错。
5、学生学写信封。
【范文】
给爷爷的一封信
亲爱的爷爷:
俗话说得好,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几年没有见面了,最近还好吗?请代替我向
表姐问好。我非常想念你们,也不知道你们想念我没有。
自从您去表姐那里以后,我几乎每天都要看一下您留给我的礼物——照片,每看一次,
我就会看得入神,您那慈祥的面容和那高大的身影就不知不觉的浮现在我眼前。
爷爷,其实我早就想写信给您的,可是最近因为学习很忙,一时挤不出时间,所以只
有现在提笔给您写信,真的很抱歉哦!
我离期末考试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了,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中。心里有些话不能当面跟
您说,只有在信上说了。
最近我的学习下降了,因为我通常都考不上九十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总少
了那份鼓励的力量。应该是您的那份力量吧!不过您不要太担心,我会努力完成您对我的
期盼的,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哦,我的身体最近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因为我不再是之前爱生病的孙女,如果明
年您来见到我的话,您一定会说:“我的孙女既长高了,又懂事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有时间我还会再写信给您,另外,期盼您的回信。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孙女:小萍
2019 年 5 月 25 日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
3.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并学会写反问句。4.熟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
远”等词语;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写反问句。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总结反馈,老师补充。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充法。
②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段意合并法。
二、语句段运用1、出示词语: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
3、指名学生读词语。
4、理解词语意思。(可借助工具书)
5、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那这些词语一般都是形容哪些人的呢?
6、生交流反馈。
如:有志向的人,正直的人,坚强勇敢的人,爱国的人……
7、多媒体出示课本 P105-106 的两组例句。
(一)①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
不能去呢?”
②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二)①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②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8、分别请四个学生读四个句子。
9、同学们观察两组例句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10、生反馈:两组例句的第一句都是反问句,第二句都是陈述句。
11、回忆刚刚四位同学的朗读,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12、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再加以补充。两组例句的第一句的语气表达的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而第
二句的语气就比较平淡。
13、再请四位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句子。
14、出示两种情境,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说话。
15、全班交流反馈,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四、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听音频,正字音。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6.边读古诗边理解古诗大意。
7.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8.你还能说出其它的送别诗吗?
9.背诵古诗。
第八单元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区分“折”的读音。
2.理解词语“尝”、“唯”、“信然”、“竞走”的意思,正确地翻译课文。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尝”、“唯”、“信然”、“竞走”的意思,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桃子、枣子、李子、梨子等,你会怎么做
呢?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注意“戎”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个同学把收集到的王戎的资料说一说。
二、释题:
1.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什么?
释题
2.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道:道路,路。
3.过渡:路边的李树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
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抽点学生读。老师提要求:同学们注意听他的音读得准不准,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得对不对 。
3.抽点学生评价,并请评价的学生再读。
4.出示小黑板,检查课前预习。
5.生齐读。
四、翻译全文。
1.这篇文章很简单,请大家根据注释来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上记
号,等一会儿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试译。
3.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词,老师把它写在黑板右边,师生共同解决。4.抽点学生翻译(一句一个学生地问),不足之处师生共同补正,(注意补充句子的成分,使之完整)
提示:重点和难点注意做笔记
五、巩固重点词句。
1.刚才同学们翻译得很好,但如果把这些词单独拿出来,你们还会翻译吗?现在请大家解释一下下面几
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都写对。
①尝: ②诸: ③竞走:
④唯: ⑤信然:
六、再读全文,体会王戎的勤思考肯动脑的性格特点。
1.看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
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2.王戎为什么不动呢,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吃呢?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树在道旁而多李,此必苦李。
师:正常情况下,如果李子是甜的,长在大路边没人管的话,肯定会怎样?(被人摘了)可是这棵
李树长在路边,李子却多得折断枝条,那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他的推理、判断正确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正确,取之信然)
4.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比一般小孩聪明的地方是什么?
板书:善观察,勤思考,发现不合常理的地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5.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
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6.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
且经常用。
比如:有一次你考试没考好,你妈批评你说:“你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满分,你却不及格,你怎么考
得这么差呢?请问你妈妈运用了什么方法批评你?(对比)她运用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用别人考
得好反衬你考得差)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视情况发挥)
7.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
(师: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七、诵读背诵课文。
1.诵读课文。2.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道旁李树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勤思考
王戎:唯戎不动
26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会认“芜、巫”等 12 个生字,会写“豹、魏”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
(1)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2)阅读课文前半部分,讨论并填表。
(3)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
1、帮助释疑: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重点理解“闹”: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造成)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举办)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发生)
2、交流报告:(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你能给上面
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施妙计 为民除害)
2、确定专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第 10-15 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
1、巧妙 2……”)
2、四人小组研究: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三、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四、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
过几天就送去。”
1、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
吗?)(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2、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1)“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2)“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3)“河神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神吗?
(4)“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3、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1)救出新娘;
(2)惩治巫婆;
(3)破除迷信;
(4)教育百姓。
4、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
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教师评价: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读出了话外之音,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真不错!
5、迁移:像这样,西门豹巧妙的话还有很多。你们读懂了吗?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另两次语言: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官绅头子)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
(1)逐句朗读,体会心情,为什么这样读?(随机理解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比较西门豹的两次语言,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A、“麻烦”到“请”,从有商量的口吻到命令的口气,重话轻说,轻话重说,巧妙之一。
B、从“催一催”到“催催”,从“。”到“!”,可以看出西门豹说话的语气越来越急,急话缓说,
缓话急说,巧妙之二。
(3)有感情地朗读。
五、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神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片断欣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门豹的精彩片段。(观看录像)
2、讨论: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哪几件事?
①调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②惩治巫婆,破除迷信。③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六、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1.小练笔: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
场面,想说什么呢?2.你能给文章换一个题目吗?
( )的西门豹
七、板书设计:
巧妙
救新娘 假话真说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27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你认识吗?
师:他是——(生接: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医之首。他总结前人经
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课件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 2500 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名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热敷、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扁鹊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最后 。
(扁鹊 4 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
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
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
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c.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
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
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
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
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
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
(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
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
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
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
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
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
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
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
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
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
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
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要有耐心和毅力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纪昌? 向谁学? 怎样学? 结果?
二、初读课文
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
句子反复读,并试着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了解文章大意
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
么事?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引导激趣
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
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提要求”部分
a.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 1~2 名读,齐读
板书: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b.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 1 生读,齐读(突出极小和很大)
板书: 极小 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3)“练习过程”部分
a.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板书: 死死盯住 聚精会神地盯着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死死盯住”、“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b.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师: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4)学习“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虱子多大?车轮呢?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板书: 竟然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举例: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百发百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
师:射出多少箭,箭箭都能射中目标,这叫“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这样的人是最厉害的射箭能手。
你在以前的课文中见识过吗?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师: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
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呢?
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你能想到什么?从纪昌练习的态度,你有什么启发?
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功。任何本领都需要基本功,而练基本功需要有----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六、课堂小结
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或
者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师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生齐读。2、什么情况下心儿才会怦怦跳呢?
3、生各抒己见。(紧张的时候、激动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兴奋的时候……)
二、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那同学们有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吗?
2、生举手回答,教师可列举几种情境: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
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考试成绩公布、在出站口等待久别的爸爸归来……
3、选择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4、小组交流,将自己的经历描述给小组成员听。
5、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三、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师小结:写好作文需注意:
①选好一件新颖的事;
②写清一个心路变化的历程。
a.心理描写要多次出现,要有变化。
b.和身边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写心跳。
c.能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3、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四、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 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b. 当时的感受写清楚。
c. 运用了平时积累的描写心情的词语。语句通顺。
d. 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一次难忘的班干部竞选
上课铃刚想,我就快速地回到教室。要在平时,我大可不必这么匆匆忙忙,但是今天不
同,因为今天我们班要竞选班干部了!
我刚在位置上坐定,老师就开始了她的激情演讲。最后,她说:“下面谁第一个上来竞
选?”教室里鸦雀无声,面对冷场,老师不停地鼓励道:“第一个上来就是勇敢的表现,会被
别人认可,谁愿意上来?”我本来以为大家都会积极举手,但没料到会这样。我心中对竞选
的渴望就像火被水扑灭了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恐惧。但我的手却不听
话地举了起来,虽然很低,但还是被眼尖的老师发现了。我走上台,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
水——七上八下。
“大家好,我想竞选体育委员……”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竞选演讲。渐渐地,我
不再紧张,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来了。最后,我完全平静下来,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回到了
座位上。
班上又静了下来,我等待着第二只手的出现,一只手举了起来。第三次,有两只手举起。
第四次、第五次,举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将竞选活动推到了高潮。当最后一名竞选者演讲
完毕后,我的心又绷紧了。
投票开始了,只听老师说:“我们先选体育委员吧,同意俞盈盈的,举手!”我心中扣紧
的扳机一下子就将子弹射了出来。超过半数,竞选成功!最终,我和俞笑越两人当上了新一
任的体育委员。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认识 8 个生字,掌握“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3、正确认读并抄写“茂盛”等词语。
4、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
5、掌握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6、熟读并默写“日积月累”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熟读并默写“日积月累”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
语。
教学难点: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内容。
2、学习复述课文时的注意事项。
3、根据文中所提到的三点,小组自由复述本组课文。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冈—纲(提纲) 受—授(授予) 建—键(键盘) 普—谱(乐谱)
伐—阀(阀门) 专—砖(砖头) 宗—综(综合) 具—俱(俱乐部)
2、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3、比较“-”左右两边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说:给左边的生字加一个偏旁就是右边的生字。)
4、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对,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我们平时在识字有没有运用这个识字方法呢?
5、指名学生举例说明。(如:青-清 析-晰 且-租)
6、“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在平时的学习中
也要善于运用。请同学们再将多媒体上展示的生字和组词齐读一遍。四、语句段运用
1、多媒体出示词语:
茂盛 投降 赞叹 麻雀 胸怀 既然
暮色 拔河 比赛 出塞 担忧 严厉
17、生自由读词语。
18、师范读。
19、全班齐读。
20、重点指导“茂、降、赞、雀、胸、既、暮、拔、赛、忧、厉”等字的写法。
21、总结这些易错字,学生交流在平时的学习中,还碰到了哪些易错字。
22、指名学生反馈。
23、师总结:是呀,汉字就是这样神奇,可以音似,还可以形似,所以同学们在
今后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哦,正确书写汉字。
24、多媒体出示课本 P119 第一组两个句子。
25、指名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观察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的回答:第一个句子比较长,形容得具体些;第二个句子比较短,意思简
洁明了。)
26、师补充: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虽然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但第一个
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官绅跪地求饶的场面,
第二个句子就比较简短。
27、多媒体出示第二组、第三组句子,学生自主比较两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28、生反馈交流结果。
29、师小结:每组的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但在表达上一个具体形象,
一个简洁明了。同学们,学了这三组例子,你们学会长话短说了吗?
四、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学习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①集中注意力。
②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
③一句话要连贯地写出来。
④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五、日积月累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2、生自主朗读,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指名学生朗读,正字音。
4、全班齐读。
5、生观察这些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6、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7、生挑选一两个词语写话,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8、再读词语,会读、会背、会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