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DIV.MyFav_1195526787182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552678718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552678718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195526787182 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195526787182 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195526787182 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195526787182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195526787182 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195526787182 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195526787182 A:link{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195526787182 SPAN.MsoHyperlink{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195526787182 A:visited{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195526787182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195526787182 PRE{FONT-SIZE: 10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黑体}DIV.MyFav_1195526787182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195526787182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195526787182 UL{MARGIN-BOTTOM: 0cm}前几天讲了一节公开课—《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由于这一节虽是新课,但是在高三教材中出现,此时同学们已开始全线备战高考,另外,对于这个时候,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也是当务之急,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这里提供给大家,仅供参考。 教学设想: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迅速抓获知识的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高考试题训练,让学生感知高考、认识高考,减少对高考的陌生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学习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抓获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质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问题的引领,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美,在美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胶体的性质及其成因 2、胶体的应用 3、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难点: 1、胶体性质的本质原因 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法和学法: 教法:问题引领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约1分钟) 复习分散系的概念;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胶体的性质(约3分钟) 完成学习过程一:胶体的性质 (部分同学通过预习就可以完成,部分同学通过迅速翻阅课本完成,使同学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胶体的性质) 找一名同学(程度相对比较好,平时有一定的预习习惯)上黑板,完成板书: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2、布朗运动3、电泳现象4、胶体的聚沉 第三环节:理解胶体性质的成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抓获知识的能力。(约10分钟) 完成学习过程二:形成胶体性质的本质原因 首先由学生在学案中完成(可以翻书,可以相互讨论)。 再由教师提问,互相补充,完成本学案,同时教师演示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体验胶体的各种性质的成因。 丁达尔效应:胶体分散质的粒子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比较接近,故使光波发生散射,从而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而当光通过溶液时,由于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光束通过时不会发生散射,显示不出丁达尔效应。当光通过浊液时,由于它们分散质的粒子很大,光束通过时主要发生光的反射,也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同时教师板书:丁达尔效应——胶体的光学性质 布朗运动:由于分散剂粒子本身的热运动,胶体粒子会受到分散剂分子从各个方向的撞击,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同时教师板书:布朗运动是胶体表现出来的动力学性质。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一般说来,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有的胶体粒子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同时完成以下表格: 带电情况胶体种类举例带正电 带负电 同时教师板书:电泳现象,是胶体表现出来的电学性质胶体的聚沉: 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3、加热 第四环节:(10分钟) 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2、 同一支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3、 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4、 在实验过程中,不慎表皮划破时,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的原因。5、 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6、 自来水厂,常用绿矾(FeSO4·7H2O)和氯气一起净水,简要叙述理由。 (教学目的:通过以上习题的讨论,学生对胶体的性质基本比较清晰,并且,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即能使同学对知识的原理思维比较清晰,也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胶体的应用(约5分钟)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学习过程四)(教师可将以下内容打在幻灯片上) 二:胶体的应用1. 农业生产方面:土壤的保肥作用。2. 医疗卫生方面: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另外在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3. 日常生活方面:制豆腐、明矾净水。4. 自然地理方面: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不同品牌的墨水同时使用易堵塞钢笔。5. 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第六环节:习题演练,强化基础知识(5分钟)(完成学习过程五) 1、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Fe(OH)3胶体 B、无水酒精 C、蛋白质溶液 D、钴玻璃 2、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加入饱和MgSO4溶液都发生凝聚B.分散质的微粒都不能通过半透膜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3、用Cu(OH)2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蓝色加深,往此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发生凝聚的是 ( ) ①硫酸镁溶液 ②硅酸胶体 ③氢氧化铁胶体 ④葡萄糖溶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溶胶与Fe(OH)3溶胶相混合时,会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AgI胶粒带正电荷 B.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C.AgI胶粒带负电荷 D.Fe(OH)3胶粒电泳时间向阳极移动5、“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1纳米=10-9米)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C.所得液体一定是溶液 D.所得物质一定是浊液 第七环节:感受高考,冲刺高考(10分钟)1.[06年全国卷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通过半透膜。 2.(2000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3.(06广东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发生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4.(1997年上海高考题)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5. (1997年全国高考题)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 H2SO4溶液 (B)2 mol/L NaOH溶液 (C)2 mol/L 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 6.(02 北京 理综)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第八环节:课堂小结(1分钟)一:胶体的性质1. 丁达尔效应2. 布朗运动3. 电泳现象4. 胶体的聚沉二:胶体的应用 教学后记:本堂课始终处于问题引领之中,知识练习之中,课堂思考氛围很浓厚,学生的情绪很饱满,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