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学课件 / 其他课件 / 高中信息技术课件 / 单片机IO口的使用ppt课件

单片机IO口的使用ppt课件

  • 2021-01-19
  • 22页
  • 871.5 B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片机I/O口的使用  对单片机的控制,其实就是对I/O口的控制, 无论单片机对外界进行何种控制,亦或接 受外部的控制,都是通过I/O口进行的。单 片机总共有P0、P1、P2、P3四个8位双向输 入输出端口,每个端口都有锁存器、输出 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4个I/O端口都能作 输入输出口用,其中P0和P2通常用于对外 部存储器的访问。§4.1 MCS-51单片机的并行端口结构与操作 51系列单片机有4个I/O端口,每个端口都是8 位准双向口,共占32根引脚。每个端口都包括一个 锁存器(即专用寄存器P0~P3)、一个输出驱动器和 输入缓冲器。通常把4个端口笼统地表示为P0~P3。 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端口的每一 位都可以作为准双向通用I/O端口使用。在具有片外扩 展存储器的系统中,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P0口分时 作为低8位地址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51单片机4个I/O端口线路设计的非常巧妙,学习 I/O端口逻辑电路,不但有利于正确合理地使用端口, 而且会给设计单片机外围逻辑电路有所启发。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输入/输出端口结构。 4.1.1 P0口和P2的结构下图为P0口的某位P0.n(n=0~7)结构图,它由一个 输出锁存器、两个三态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电路 及控制电路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P0口既可以作 为I/O用,也可以作为地址/数据线用。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一、P0口的结构11、、P0P0口作为口作为普通I/OI/O口口①输出时 CPU发出控制电平“0”封锁“与”门,将输出上拉场 效 应管T1截止,同时使多路开关MUX把锁存器与输出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驱动场效应管T2栅极接通。故内部总线与P0口同相。由 于输出驱动级是漏极开路电路,若驱动NMOS或其 它拉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P0的输出级可驱动 8个LSTTL负载。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② 输入时----分读引脚或读锁存器 读引脚:由传送指令(MOV)实现; 下面一个缓冲器用于读端口引脚数据,当执行一条 由端口输入的指令时,读脉冲把该三态缓冲器打开, 这样端口引脚上的数据经过缓冲器读入到内部总线。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② 输入时----分读引脚或读锁存器 读锁存器:有些指令 如:ANL P0,A称为“读-改-写 ” 指令,需要读锁存器。 上面一个缓冲器用于读端口锁存器数据。**原因:如果此时该端口的负载恰是一个晶体管基极,且原端 口输出值为1,那么导通了的PN结会把端口引脚高电平拉低;若 此时直接读端口引脚信号,将会把原输出的“1”电平误读为 “0”电平。现采用读输出锁存器代替读引脚,图中,上面的三 态缓冲器就为读锁存器Q端信号而设,读输出锁存器可避免上述 可能发生的错误。**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P0P0口必须接上拉电阻;口必须接上拉电阻;  在读信号之前数据之前,先要向相应的锁存器做写在读信号之前数据之前,先要向相应的锁存器做写11操作的操作的I/OI/O口口 称为准双向口;称为准双向口;  三态输入缓冲器的作用:三态输入缓冲器的作用:  ((ANL P0ANL P0,,AA))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准双向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读入端口数据时,由于输出 驱动FET并接在引脚上,如果T2导通,就会将输入的 高电平拉成低电平,产生误读。所以在端口进行输 入操作前,应先向端口锁存器写“1”,使T2截止, 引脚处于悬浮状态,变为高阻抗输入。这就是所谓 的准双向口。 22、、P0P0作为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在系统扩展时,P0端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 分为: . P0引脚输出地址/数据信息。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CPU发出控制电平“1”,打开“与”门,又使多路开 关MUX把CPU的地址/数据总线与T2栅极反相接通,输出地 址或数据。由图上可以看出,上下两个FET处于反相,构 成了推拉式的输出电路,其负载能力大大增强。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 22、、P0P0作为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P0引脚输出地址/输入数据 输入信号是从引脚通过输入缓冲器进入内部总线。 此时,CPU自动使MUX向下,并向P0口写“1”,“读 引脚”控制信号有效,下面的缓冲器打开,外部数据读入 内部总线。 22、、P0P0作为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真正的双向口 D Q CLK Q MUX P0.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数据 控制 VCC T1 T2 P0口引 脚二、P2的内部结构 1.P2口作为普通I/O口 D Q CLK Q MUX P2.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 控制 VCC R T P2口引 脚 CPU发出控制电平“0” ,使多路开关MUX倒向锁存 器 输出Q端,构成一个准双向口。其功能与P1相同。 2.P2口作为地址总线 在系统扩展片外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且容量超过 256B (用MOVX @DPTR指令)时,CPU发出控制电平“1”,使多路 开关MUX倒内部地址线。此时,P2输出高8位地址。 D Q CLK Q MUX P2.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地址 控制 VCC R T P2口引 脚4.1.2 P1口、P3口的内部结构 ①P1口的一位的结构 它由一个输出锁存器、两个三态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 动电路组成----准双向口。 D Q CLK Q P1.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VCC R T P1口引 脚②P3的内部结构 D Q CLK Q P3.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VCC R T P3口引 脚 第二输入功能 第二输出功能 一、作为通用I/O口与P1口类似----准双向口(W=1) W②P3的内部结构 D Q CLK Q P3.n 读锁存器 内部总线 写锁存器 读引脚 VCC R T P3口引 脚 第二输入功能 第二输出功能 二、P3P3第二功能(Q=1) 此时引脚部分输入(Q=1、W=1) ,部分输出(Q=1、W输出) 。 WP3P3第二功能各引脚功能定义: P3.0:RXD串行口输入 P3.1:TXD串行口输出 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 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 P3.4: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写控制 P3.7:RD外部读控制 综上所述:当P0作为I/O口使用时,特别是作 为输出时,输出级属于开漏电路,必须外接 上拉电阻才会有高电平输出;如果作为输入, 必须先向相应的锁存器写“1”,才不会影响 输入电平。  当CPU内部控制信号为“1”时,P0口作为地 址/数据总线使用,这时,P0口就无法再作为 I/O口使用了。 P1P1、、P2 P2 和和P3 P3 口为准双向口口为准双向口, , 在内部差别不大在内部差别不大, , 但使用但使用 功能有所不同。功能有所不同。   P1P1口是用户专用口是用户专用 8 8 位准双向位准双向I/OI/O口口, , 具有通用输具有通用输 入入//输出功能输出功能, , 每一位都能独立地设定为输入或输出。每一位都能独立地设定为输入或输出。 当有输出方式变为输入方式时当有输出方式变为输入方式时, , 该位的锁存器必须写该位的锁存器必须写 入入““1”, 1”, 然后才能进入输入操作。然后才能进入输入操作。  P2P2口是口是 8 8 位准双向位准双向I/OI/O口。外接口。外接I/OI/O设备时设备时, , 可可 作为扩展系统的地址总线作为扩展系统的地址总线, , 输出高输出高88位地址位地址, , 与与P0 P0 口口 一起组成一起组成 16 16 位地址总线。位地址总线。 对于对于 8031 8031 而言而言, P2 , P2 口一口一 般只作为地址总线使用般只作为地址总线使用, , 而不作为而不作为I/OI/O线直接与外部线直接与外部 设备相连。设备相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