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灯光
阅读提示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课文的感受。课文朗读
【词语理解】[高悬]高挂。例:清风习习,明月高悬,好一个迷人的夜晚![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例: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桥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例:漫步在林荫路上,我们心中舒畅极了。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倚]靠着。[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向往。例:孩子们听着老人的话,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例:敌人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战士勇敢地扔出了一颗手榴弹。[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例:一颗颗钻石在灯光下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近义词】宏伟(雄伟)赞叹(称赞)沉思(深思) 沉寂(沉静)暴露(显露)憧憬(向往) 浓密(茂密)倚(靠)【反义词】挺进漆黑沉寂短暂暴露浓密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爱看灯光→回忆往事→难忘过去【文章结构】【分段段意】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段(第3—12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第三段(第13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灯光事物联想事物看(灯)听(“多好啊”)往事想(战友)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一句描写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安门”,这一比喻使灯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着深刻的含义。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②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③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④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⑤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考考你“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想一想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动动脑(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我会解答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三个“多好啊!”,说说它们间的关系。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课文小结
课堂练习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借着()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他充满了对未来的()。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突击连马上(),后续部队在黑暗里(),在这()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缺口冲了进去一盏吊着的电灯憧憬找不到突破口火柴微弱的亮光千钧一发那本书火光电灯底下电灯
再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