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17 跳水 /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 2022-03-16
  • 54页
  • 52.86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跳水》语文教案10篇《跳水》语文教案10篇《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跳水》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跳水》语文教案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显然因而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跳水  逗拿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放肆追救↖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跳水》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读准。)除生字外,还有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如:龇应读z9。龇牙易读成c9y2,这是错误的。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桅应读w6i。易读成w7i。  即应读j0,不能读成j@。  唬应读成轻声hu。  3.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环游:环绕地球旅游。  风平浪花静: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没有风,没有浪,十分平静。  模仿: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  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开心:①心情快乐舒畅;②戏弄别人,使自已高兴。  桅杆:船舶甲板上竖立的高杆,用于挂帆或信号、装置无线、支持观测台等。吓唬:恐吓;使害怕。  灵巧:灵活而巧妙。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龇:(牙齿)露在外边。咧:嘴角向两边延伸。本课用来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样子。  摇摇晃晃:摇摆不定。  瞄准:对准目标,使射出或扔出的东西命中目标。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纵身: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搜(搜集)嘶(嘶哑)  瞄(瞄准)桅(桅杆)  描(描绘)脆(干脆)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  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  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  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  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  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跳水》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引导学生看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调试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孩子爬上桅杆。孩子走到横木上遇到危险。船长开枪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巩固延伸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跳水》语文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跳水》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xiàhu“龇”的读音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跳水》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巩固延伸。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小男孩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了解小男孩获救的经过。  2.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2.理清课文各个事物间的联系。  二、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承接上节课谈不明白的问题;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先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全班讨论。  (2)抓住重点语句,出示挂图,感知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担忧和紧张)。  2.了解孩子处境危险的原因。  (1)抓住重点词“因而”,出示句子“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给因而换词,但意思不变(所以、故而、因此)。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2)抓住重点词“放肆”,教师可让学生说猴子放肆表现在哪里。  (3)用三角标出具体描写猴子和小男孩动作的词语,并在课文中读好这些词语。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3.讨论: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读有关船长的句子。  (2)想象一下船长怎样想的。  (3)评价一下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三、读完课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引导学生辩论。  四、学生质疑问难  为什么说“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者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水手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想说的写出来。  板书设计:  走上横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们追猴子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跳水《跳水》语文教案7  学生视角  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  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供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初步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感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始终关注评价机制,搞好调控。)  四、研究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2.引导分析重点句。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通过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内扩展,充实语文小课堂  1.谈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这件事的记者,你会问谁什么问题?  3.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说?  船长:————————————————————  水手:————————————————————  孩子:————————————————————  4.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利用课文的空白、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体验角色、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外扩展,走进语文大课堂  1.形容处境危险、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与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知道的遇事机智、当机立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堂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5个字。  舟:一—一一一  木:一一一—一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龇牙咧()心()胆战  四、实践活动  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  跳水  孩子遇险  孩子追猴  猴逗孩子  当机立断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跳水  父亲举枪  孩子得救  水手追猴《跳水》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  2、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  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  三、品读第1—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  1、教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要求:  (1)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班级汇报。  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  3、“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和情况危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  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  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  (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2、齐动脑,想办法。  (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学生各抒自见)  (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  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  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  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教学反思]  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除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跳水》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安排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组织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5.交流汇报。  ①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②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理解。  ①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与众不同。  ②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8.汇报交流。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用标点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跳水》一课,上节课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呢?我们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①怎样写的?②写得怎样?(板书)  (二)弄清作者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写清楚的?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读后指名回答。(事情发展的顺序)  在这一课中,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起因: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体会写得怎样。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自然段或标点符号。用铅笔画下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谁把自己画的讲给大家。教师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只能讲一个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件中的句子,指导全班同学朗读。如果读不了,可以寻求帮助。你认为谁能帮你读好,就请谁。  ①关于孩子的一段的读,要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及危急情况,主要从“情感”入手指导朗读。提示:现在就是你站在那个高高的桅杆的横木的一头,摇摇欲坠。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②关于船长的一段的读,除了提醒感叹号的语气外。你想像一下,是你最亲近的人站在那个横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对他说,你希望他快点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③关于最后一自然段的读,要突出水手的心情。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与水手有关,因此他们的心情更是希望孩子能活下来,所以应该这样读。  可在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让学生读。  (四)课外练习。  孩子得救了,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出示课件,课下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集。  【评析】  1.教学思路清晰。  从教学设计来看,两课时的重点非常明确。第一课时,重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重语言形式的感知。能带领学生在语文教材中走一个来回。第一课时,改变了以往讲深讲透的做法。对文章的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解是到位的。第二课时,重点转移,使学生能跳出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真正成为一个例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知语言形式,为“写”做好铺垫。  2.学生主体性突出。  在整个教学过程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中,教师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找联系、说联系、画联系;第二课时中让学生画语句、读语句、评文章。即紧扣教材的重点,又敢于让学生去读、去说、去评。反映出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了指导,如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去读。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充分发挥。  3.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教师重视了读。第一课时中的感知读、理解读,第二课时中的体会读、感情读。整个教学过程读的分量很重。读的形式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在读的基础上,教师不是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又是体验者。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了情感体验。应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与情感是和谐统一的。《跳水》语文教案10  本课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D?D发展?D?D高潮?D?D结局来分析。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第4自然段继续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段末最后两句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第5、6自然段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儿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用的是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较高的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特别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兴致特别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不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朗读课文能力也较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  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D?D高潮。板书:高潮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  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  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  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  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  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得救  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其它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老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D?D”划出描写孩子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词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指名上黑板画图)交流评议。  2、文中除了孩子,还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3、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还可以想什么办法救孩子?  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他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机智灵活冷静果断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4、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斟词酌句指导朗读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标点符号,用铅笔划记下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议。  三、谈谈体会续编故事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总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堂课根据此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54/54 《跳水》语文教案10篇  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较完美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课堂气氛活跃,发言面广,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有层次,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了水到渠成。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的欲望。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跳水》的故事动画短片,供学生欣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故事发生的现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训练较为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提得较为零碎,要是能进行一下整合,会显得更有条理。54/5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