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考点2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1.常见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气体名称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氧气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向下排空气法氢气Zn+H2SO4ZnSO4+H2↑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硫化氢FeS+H2SO4FeSO4+H2S↑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硫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氮Cu+4HNO3(浓)Cu(NO3)2+2H2O+2NO2↑向上排空气法乙炔CaC2+2H2OCa(OH)2+↑排水法氯气MnO2+4HCl(浓)MnCl2+2H2O+Cl2↑向上排空气法氯化氢NaCl+H2SO4(浓)NaHSO4+HCl↑2NaCl+H2SO4(浓)Na2SO4+2HCl↑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氮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排水法乙烯C2H5OH↑+H2O排水法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制备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装置类型装置图适用气体注意事项固−固加热型O2、NH3等①试管要干燥;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
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Cl2、HCl等①加热烧瓶时要垫石棉网;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H2、CO2、SO2、NO、NO2等①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气体不溶于水;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又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度气体制备口诀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3.常见气体的除杂与干燥(1)气体的除杂气体的除杂一般是指除去水蒸气以外的杂质。关于气体的除杂应掌握以下两点:①除杂原则。a.不损失主体气体,即被净化的气体不能与除杂试剂发生化学反应;b.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c.在密闭装置内进行;d.常先除去易除的气体。②选择除杂试剂的依据。利用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等。液体除杂试剂用洗气瓶,固体除杂试剂用干燥管。(2)常见气体的净化气体所含杂质净化剂净化装置O2Cl2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瓶H2H2S硫酸铜溶液CO2HC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O2SO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l2HCl饱和食盐水SO2HC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CH4乙烯溴水COCO2或H2O碱石灰干燥管N2O2灼热的铜网硬质玻璃管CO2CO灼热的氧化铜(3)气体的干燥气体的干燥是指除去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实质上也属于除杂范畴(是一种特定的除杂过程);气体干燥的关键是选择干燥剂,并根据干燥剂的状态选择干燥装置,常用的装置有洗气瓶、干燥管等。(4)常用的气体干燥剂类型酸性干燥剂碱性干燥剂(固体)中性干燥剂(固体)常用试剂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P2O5(固体)碱石灰、CaO无水CaCl2(5)气体干燥与除杂的顺序问题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法除去杂质,则先干燥后除杂。4.气体的收集方法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时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1)常见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原理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或难溶于水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装置适用的气体H2、O2、NO、CH4Cl2、CO2、NO2、SO2H2、NH3(2)创新的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分析思路1.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如NH3、HCl、NO2等,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2.常温下与O2反应的气体(如NO)、密度跟空气相近的气体(如N2、CO、C2H4、C2H6等),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3.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以用排某些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CO2——排饱和NaHCO3溶液;SO2——排饱和NaHSO3溶液;H2S——排饱和NaHS溶液;Cl2——排饱和NaCl溶液。4.注意集气装置中两根导气管的长短,应根据气体的密度来分析其进气和出气端。5.气体体积的测量对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往往通过测量其排出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NH3常用排CCl4的方法来测体积)。读数时,要使两边的液面保持水平,以消除水位差造成的误差。常用装置如图所示:
6.尾气处理方法对于有毒、有害、可燃、污染空气的气体尾气必须进行处理,用溶液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无毒、无害气体可直接排放,如N2、O2、CO2等。(1)吸收原则: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2)常见装置①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等)用图D装置;②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C装置;③CO、H2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除去,用图A、E装置。(3)有些反应物需要防潮处理(如FeCl3、AlCl3等),这时尾气处理前必须有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如图所示。7.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考向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与检验典例1亚硝酰氯(NOCl)的沸点为-5.5℃,具有刺鼻恶臭味,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溶于浓硫酸,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某同学用如图装置,由NO与干燥纯净的Cl2反应制备NOCl。
已知:①Cl2沸点为-34.6℃,NO2Cl沸点为-15℃②2NO+Cl2===2NOCl 2NO2+Cl2===2NO2Cl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设计了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先制取氯气使其充满除A、B、C外的整套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充满氯气后,下一步是制取NO,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冰盐水的温度可低至-2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5)若无C装置,则不利于NOCl的制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析】(1)Cu被稀HNO3氧化为Cu2+,稀HNO3被还原成NO,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即可;可上下移动的铜丝设计的目的是节约药品,通过铜丝的拉动,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2)Cl2由气体发生装置a出来,连接净化除杂装置,先通过饱和食盐水(d、e)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b、c)除去水蒸气,再连接反应装置(i、j),再通过干燥管(f、g)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导致产物水解,最后通过NaOH溶液除尾气。(3)由于NO易被氧化,故需先通氯气赶尽装置中的O2;打开止水夹目的是保证装置畅通,使气体顺利通过,将铜丝伸入稀HNO3中即可启动反应产生NO;NOCl的沸点为-5.5℃,采取低温冷却的目的是液化NOCl。(4)该实验中先通Cl2,后通NO,部分NO会被B和C装置上部的O2氧化,导致产物不纯。
(5)题干中提示NOCl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水解,故若没有C装置,会发生NOCl的水解反应,得到HNO2和HCl。【答案】(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d、e→b、c→i、j→f、g→h(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打开止水夹,并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将NOCl冷凝为液态(4)B、C上部的空气会将NO氧化(或E中制得的NOCl产品中可能混有少量NO2Cl)(5)NOCl+H2O===HNO2+HCl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探究气体(H2、O2、NH3、Cl2、SO2、NO2)的性质。(1)装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2)如果用该装置制取H2、O2、NH3,可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填序号)。 H2O2NH3①Zn、稀盐酸KClO3、MnO2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②Zn、稀硫酸H2O2溶液、MnO2浓氨水、NaOH固体③Zn、稀硝酸KMnO4浓氨水、生石灰(3)题给六种气体中,可同时采用如图所示两种收集装置收集的是 。 (4)甲、乙两同学分别利用题给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性质。甲同学利用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SO2,乙同学利用KMnO4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溶液A为溴水,通入SO2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溶液A为NaBr溶液,通入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证明Br2、SO2和Cl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③甲、乙两同学想比较Cl2和SO2漂白速率的快慢,溶液A分别选取的是相同量的品红溶液。同时制取Cl2和SO2气体,观察品红溶液褪色的时间,比较褪色的快慢,该方法存在的缺陷为 。两同学还想比较Cl2和SO2漂白性的差异,还需要的操作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关气体制备实验的分析思路考向二气体的净化和尾气处理典例1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浓盐酸,经检验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O2、Cl2、HCl和水蒸气。将气体通入X溶液(如图),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判断气体中含有Cl2的是选项X溶液现象
A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滴有KSCN的FeSO4溶液溶液变为红色C淀粉KI酸性溶液溶液变为蓝色D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析】含氯化氢也可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氯气,A不选;氧气可氧化亚铁离子,溶液变为红色,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氯气,B不选;氧气可氧化碘化钾,溶液变蓝,不能判断是否含氯气,C不选;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可知一定含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漂白性,D可选。【答案】D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下列尾气吸收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Cl2的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B.H2S的尾气,可用CuSO4溶液吸收C.SO2的尾气,可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D.NO2的尾气,可用H2O来吸收气体除杂原则(1)先除杂质后干燥;用加热法除去杂质时,应先干燥后加热。(2)用洗气瓶吸收气体杂质时,气流方向是长管进,短管出。用干燥管吸收气体杂质时,气流方向是大口进,小口出。(3)若气体中含有多种酸性气体杂质时,应先将酸性较强的杂质气体除去,再除酸性较弱的杂质气体。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
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A.a-a′-d′-d-e B.c-c′-d-d′-gC.b-b′-d-d′-gD.d-d′-c-c′-f2.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总体积基本不变,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空气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A.HCl和COB.HCl、H2和COC.CH4和NH3D.HCl、CO和CO23.实验室中制取、洗气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液体b中固体c中液体A浓盐酸MnO2饱和食盐水B浓氨水生石灰浓H2SO4C浓硫酸Cu片NaOH溶液D稀HNO3Cu片H2O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满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5.仅用如图装置可完成的实验是
A.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SO2B.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NO2C.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NH3D.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H26.室温下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图2:制取干燥的NH3C.图3: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D.图4:验证乙炔的还原性7.现有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用合适的试剂,使用甲装置在实验室可以制备少量H2、O2、CO2、Cl2、NO2、NH3B.采用不同的通气方法,使用乙装置可收集H2、NH3、CO、NO、SO2、O2、Cl2C.选用丙装置处理尾气,可以吸收Cl2、SO2、H2S、NO2、HCl
D.选用丁装置可以净化NH3(H2O)、O2(CO2)、H2(HCl)(括号内为杂质气体)8.利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水浓硫酸C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并收集CuSO4溶液KMnO4溶液D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9.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出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D中所盛药品是__________。(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后装置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装置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得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火焰颜色为________;不可直接向装置A中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是实验室中乙炔的制取和性质检验实验装置的一部分。(1)写出反应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中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实际上还可以用乙醇水溶液代替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3)CuSO4溶液可以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等杂质气体,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也可以除去这些杂质,但不能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代替CuSO4溶液,原因是 。(4)点燃不纯的乙炔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乙炔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也可在点燃前连接一个安全装置以防止意外。如图所示装置中能起到此作用的是 。11.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探究SO2气体的性质。(1)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图中所示装置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A.Na2SO3溶液与HNO3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D.铜与浓硫酸(2)组装完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b,_____________。(3)指导老师指出应增加一尾气吸收装置,并帮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
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设计在试管d中加入FeCl3溶液,验证SO2的还原性,为了验证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在通入足量SO2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往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B:往第二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方案C:往第三份溶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9新课标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2.[2017新课标Ⅰ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3.[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4.[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5.[2016上海卷]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试剂试纸或试液现象结论A浓氨水、生石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为碱性气体B浓盐酸、浓硫酸pH试纸变红HCl为酸性气体C浓盐酸、二氧化锰淀粉碘化钾试液变蓝Cl2具有氧化性D亚硫酸钠、硫酸品红试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
变式拓展1.【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②(3)H2(4)①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②溶液褪色 2Br−+Cl22Cl−+Br2 Cl2>Br2>SO2③气体产生的速率和总量可能不同,不能用该方法比较漂白速率的快慢 将褪色后的溶液分别加热,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能恢复【思路分析】【解析】(1)按要求组装仪器后,应先进行气密性检查,然后加药品。(2)①中用KClO3、MnO2制O2需要加热,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制NH3,需要加热,不能用图示装置;③中Zn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H2,用KMnO4制O2需要加热。(3)可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的气体是H2、NH3,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收集的气体是H2、O2,故同时可用图①、②所示装置收集的气体为H2。(4)②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Cl2通入NaBr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由反应关系可知,Br2、SO2、Cl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为Cl2>Br2>SO2。③比较Cl2和SO2漂白速率的快慢,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比较。Cl2和SO2的漂白性差异在于生成的无色物质的稳定性。2.【答案】D【解析】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而被吸收;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S而被吸收;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被吸收;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O仍污染环境,故NO2不能用水吸收,而是用NaOH溶液吸收。考点冲关1.【答案】B【解析】制得的CO2中含有HCl和H2O(g)。先除HCl(用饱和NaHCO3溶液)再干燥(用浓硫酸),再用向上排空法收集。2.【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推知该混合气体中不含碱性气体;混合气体中无CO2但有酸性气体;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不含氢元素。所以此混合气体的成分只能是HCl和CO。3.【答案】D【解析】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A错误;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氨气极易溶于水,B错误;浓硫酸与铜常温下不反应,C错误;稀硝酸与铜反应制NO,NO难溶于水,且水能将NO2重新转化为NO,D正确。4.【答案】A【解析】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故A错误;橡皮管可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内的压强,从而使液体顺利流下,故B正确;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Ⅰ、Ⅱ两侧水面高度不同,否则水面高度相同,所以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5.【答案】D【解析】浓硫酸和铜反应需要加热,且SO2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误;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NH4Cl与Ca(OH)2反应制NH3需要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不需要加热,且H2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项正确。6.【答案】B【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A错误;浓氨水遇生石灰放出氨气,氨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B正确;收集不到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因为二氧化硫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错误;电石中混有硫化物,例如硫化氢,而硫化氢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D错误。7.【答案】B【解析】甲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A选项中用稀H2SO4与Zn粒反应可制H2,用H2O2和MnO2反应可制O2,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可制CO2,用浓盐酸和KMnO4反应可制Cl2,用浓硝酸和Cu片反应可制NO2,用CaO与浓氨水反应可制NH3;B选项说法错误,因为乙装置从长管进气,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从短管进气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但不能收集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如CO)及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NO);C选项中的气体均不溶于CCl4,且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会产生倒吸现象;D选项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H2O、酸性气体,故说法正确。8.【答案】D
【解析】MnO2和浓盐酸常温下不反应,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乙炔的分子量为26,密度与空气接近,应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正确。9.【答案】(1)关闭旋塞E,装置C中加水至没过长导管口,给装置A微热,装置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装置C中长导管内有液柱形成,且高度保持不变(2)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防倒吸 碱石灰(或NaOH固体等合理答案)(3)2H2SO4(浓)+CuCuSO4+SO2↑+2H2O(4)打开旋塞E,向装置中鼓入大量空气(5)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黄绿色 水加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热,易使液体飞溅【解析】实验装置中三颈烧瓶是Cu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导出的气体主要是SO2,装置B是为了防止装置C中品红溶液倒吸进入装置A产生危险,装置C中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D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环境,考虑到使用的仪器是干燥管,所以必须选用碱性固体试剂,可以选用NaOH或碱石灰等碱性固体与SO2反应,达到吸收SO2的效果。(1)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使装置只有一个气体出口,所以活塞E必须关闭,在装置C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排出一部分气体后进行检验。(2)装置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装置B的作用是防倒吸,装置D中所盛药品是碱石灰或NaOH等碱性固体试剂。(3)装置A中发生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4)实验后,整个装置中充满了SO2气体,拆除装置前,应将SO2充分排出并且吸收,故应打开旋塞E,向装置中鼓入大量空气。(5)实验后装置A中生成的白色固体是CuSO4,由于同时存在浓硫酸,所以该CuSO4并没有与水结合,所以呈现白色,CuSO4溶于水后,溶液会变为蓝色,做焰色反应时会产生铜元素特征的黄绿色火焰,浓硫酸稀释时应当是“酸入水”,防止水加入浓硫酸中产生大量热,引起液体飞溅。10.【答案】(1)CaC2+2H2OCa(OH)2+C2H2↑(2)减缓反应速率(3)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也能氧化乙炔(4)验纯 b【解析】(2)碳化钙与水反应的速率极快,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3)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能将硫化氢、乙炔等氧化。(4)气体应“长进短出”,排除c、d。但a装置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在液面上方,一旦发生爆炸,会将发生装置中的气体引燃,b装置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11.【答案】(1)B(2)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或用手焐热c),试管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试管d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A、D(4)A SO2和Fe2+都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无法确定一定有Fe2+生成【解析】(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不能制得二氧化硫,故A项错;其他三项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硫,分析题中装置知,B中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项正确;C项错;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D项错。(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或用手焐热c),试管d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试管d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A项装置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A项正确;B装置中,虽然装了安全瓶,但由于左侧导管伸入广口瓶过深,不能完全防止液体倒吸进入反应装置,且会使得一部分尾气留在安全瓶内不能被碱液完全吸收,故B项错;C项错;D项装置中CCl4起缓冲的作用,也能防止倒吸,故D项正确。(4)方案A不合理,因为SO2和Fe2+都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无法确定一定有Fe2+生成;方案B可以证明生成了Fe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方案C溶液中有,说明SO2被Fe3+氧化了。直通高考1.【答案】A【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A.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因此生成的氢气中可能混有H2S,所以用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装置含有空气,高温下能与W反应,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氢气,A错误;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通过爆鸣法验纯,B正确;C.为了防止W被氧化,反应结束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答案选B。【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答案】D【解析】A、①中的碎玻璃不与浓硝酸反应,但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氮和氧气,A正确;B、通过A分析可知,浓硝酸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和氧气,所以②中红棕色气体可能来源于硝酸分解,即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错误;C、实验③中木炭没有与浓硝酸接触,浓硝酸没有被加热,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只能是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红热木炭反应、或是挥发出的硝酸受热分解,从生成的二氧化氮看,都是来源于HNO3中+5价氮元素,所以红棕色气体是还原产物,C正确;D、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热的木炭可能与氧气反应产生了CO2,且③中木炭和浓硝酸并没有接触,因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误。答案选D。【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两种可能性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4.【答案】B【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验证、收集及尾气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
备的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再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实验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条件控制,有些实验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5.【答案】D【解析】A.NH3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正确;B.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以及吸水放热的性质,可以制取HCl气体,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正确;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试液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正确;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错误。故选D。【名师点睛】实验题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覆盖面广泛,复习过程中要做好有关专题总结、尽量多走进实验室进行基础实验训练,要以做实验的心态面对实验题。关于气体的制备思路可归纳为: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除杂提纯→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至于各步所需要的仪器、试剂、操作方法,要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所以,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